周陽 張帆
摘要:企業形象設計是當今各大中小型企業樹立其形象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視覺識別設計是CI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形象設計的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現有的企業形象設計課程在內容與教學方法上都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對于視覺設計還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本研究根據互動學習的原理對企業形象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強調真實任務情境的設計與合作學習的管理,充分利用角色模擬等手段,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視覺識別設計;教學改革;實踐設計;交互CI設計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IBM公司首開先河,采用這一差異化戰略取勝市場開始,半個世紀以來CIS風靡世界,被歐美、日韓等國際企業所普遍采用,成為創立國際名牌的現代經營策略。自從二十個世紀八十年代傳入我國,由廣東太陽神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導入CIS為起點,幾十年來,已在國內為廣大企業所接受并成為發展潮流,涌現出海爾、長虹、康佳、格力、科龍、健力寶等眾多國內著名品牌,成為振興民族經濟的杰出代表。
根據前期的調查研究顯示,目前CI戰略的導入在國外有著相對成熟的體系,國外各高校在設計教學的模塊運作上,更強調圖形設計、色彩設計、編排設計等基礎型設計,由此也可以看出,CI設計還是一個綜合性的課程。當然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在教學方式上也會存在差異性,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CI教學模式,是此次研究的主體。對于國外教學方式的有益部分可以作為研究和學習的主要目標,強調調查研究,著重企業理念的探討,重視實踐,聯系當前經濟實際,從而形成中國特有的CI教學模式。在我國,大多數高校在CI設計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沿襲、照搬美國與日本的CI教學模式,脫離我國CI設計的現實需要,是一種近似盲目且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對于近期對學生的認知需求調查顯示,80%的學生上完CI課程之后,仍然慣常的從網絡上下載設計模塊,只是從形式上完成設計手冊,而并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CIS設計與經濟、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之間所存在的必然聯系,雖然教師在課程之初一再強調CI設計的綜合性、特殊性,但一個課程結束后,學生仍然會簡單地將VI手冊作為標志設計的延伸,往往結果是大多數高校培養出的設計人員不僅沒能改變CI面臨的困境,還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并且對這樣一個實戰性強、和企業密切相關的課程重視程度也不夠。現在CI設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期。CI設計的社會需求穩定增長,對CI設計人才的需求也穩定增長。客戶趨于理性,不追求爆炸性的結果。設計者不再惡性操作,扎實推進。這些均對CI設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對于CI設計課程教學方式的研究,能夠改變目前對于CI的一些錯誤的認識,更有利于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復合型人才。
在我國,CI理論的引入最初是從設計界開始的。作為設計師,由于受到其自身知識、能力結構的影響,往往會認為在CI設計中,VI部分的設計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忽視了MI、BI,在實際操作中產生MI、BI與VI脫離的情況。甚至還有的學生不僅認為CI只要將標志部分設計好了,其他的視覺設計部分只要將標志放置于特定的模板之中,這樣的設計就完成了,一個全面而復雜的設計一下子就變成了單一而簡單的工作。不僅在思想上輕視這門設計,還在行為上處理得過于草率。另一種趨勢是脫離中國現實,只是將國外成功的方案作為自己設計的模板,不會為客戶量身定做,不對客戶進行深入的調研策劃,從而使得最終的CI設計缺乏個性,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當然也無從給客戶帶來新的利潤。由此分析,針對目前的CI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也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1)處理好視覺識別與CI之間的關系。教學中強調視覺識別只是CI的一部分,在進行視覺識別設計之前,必須對所要設計的對象有個詳細而周密的調研,了解設計對象的理念根本,做出更加貼合于設計對象,并且別具特色的策劃報告。理念識別和行為識別是視覺識別的頭和手,缺一不可,只有光鮮的外表是不能長久的。這是在整個課程中從開始到結束必須給學生強調的。在學時的分配上也會適當增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理念識別在CI設計中所起到的作用。
(2)課題的設置缺乏實戰性。由于目前教學的局限性,往往一些教師會自擬課題,或讓學生虛擬課題,這樣很難達到課題訓練的根本要求。因此,在課題的選擇上我會選擇實戰性更強的課題。當然,課題的選擇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來選擇,以真實案例為根本,或尋找自己更感興趣的項目,或教師制定課題,或根據招標征集選擇真實課題,也可以虛擬課題等,這樣課題選擇方式的多樣化更能發揮學生的個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己選擇,教師把關,有利于整個課題的完成。
(3)團隊合作訓練缺乏。在以往的教學中,選擇團隊合作訓練容易導致一部分學生渾水摸魚,對于最終成果難以界定,也無法有效地完成訓練的效果。因此可以選擇自由組合形式,模擬CI策劃小組,由教師監督管理,明確和細分小組成員分工,將團隊合作的優勢發揮最大化。
(4)應用設計部分模塊化明顯。往往只是重點放在基礎系統部分,應用部分容易模塊化,只是簡單的加入標志、色彩、字體等基礎元素,毫無設計可言。因此,在教學中強調應用設計部分各個不同設計門類的設計重要性,比如廣告、服裝、包裝等既是VI設計中的整體,又可以作為單獨的設計完成。
因此,希望通過目前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方式,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師共同探討,共同努力將此類課程的教學水平提高,不僅培養出優秀的設計人員,還能培養出具備綜合團隊協作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遵循設計專業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企業形象設計這門課程。采用一系列的實踐教學環節,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注重課程時間,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參考文獻:
[1] 龐黎明,龐博.CIS設計教程[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2] 饒德江.CI原理與實務[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3] 林磐聳.企業識別系統[M].臺北:藝風堂出版社,1990.
[4] 許俊基,張百清.CIS發展與國別模式[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5] 饒德江,楊升初.企業形象塑造[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6] 汪文博.中外名牌與企業形象策劃[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
[7] 葉萬春,萬后芬,蔡家清.企業形象策劃[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