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教育發展迅猛,傳統教育受到巨大沖擊。在現有普通高校教學機制下,把網絡教育理念與傳統課堂進行有效整合,提高現有課堂效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而作為設計專業課程存在很多網絡教學的困境,通過在設計史論課程中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嫁接的嘗試,尋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和可行性的方案,為進一步搭建設計專業網絡教育平臺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解決設計專業所特有的主觀評價和注重實踐的專業特色。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普通高校;設計史論網絡教學正不斷沖擊我們的傳統教育,把設計史論課程轉為線上教育研究很多,但在現有普通高校的教學環境中,如何對傳統課堂進行完善,把網絡教學的優勢與傳統課堂進行混合,是我們值得嘗試和思考的教學改革方向。
1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現狀
隨著當今網絡新媒體技術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了傳媒格局,極大影響了人們特別是新生一代的生活、學習與思想活動。網絡教學平臺正不斷地擴展,改變著傳統的學習方式。從網絡公開課到今天的慕課平臺,網絡平臺正逐步完善建立起新的教育機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使課程部受空間和時間限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形式也由原來的以教為主轉化為以學為主,給傳統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
2普通高校設計史論課程基本教學模式
設計史論課程屬于設計專業中的基礎課程,有龐大的受眾人群,知識含量大,是一種培養學生審美、分析和歸納能力的課程,對于學生后期的專業學習影響深遠。但在現有高校的課程實際開展中課程往往不被重視,學生興趣不高。按教學的要求來說存在很多的實際問題:(1)教學中教師主導,學生主動性差。(2)知識量大,但學時少。(3)多死記硬背,缺分析理解。(4)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更新不夠。一旦把現有的網絡教育平臺運用其中,可以有效解決和促進課堂的發展。
3網絡教學平臺在設計史論課程教學中實踐
普通高校在開展設計史論課程中,雖然要學習網絡教育平臺的教學理念,但受到現實教育體系的制約,學校教學場所的限定,以及學生學習要求的規定。在實踐中不應完成照搬照抄,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運用。
3.1教學手段相互融合
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相結合,傳統課堂進行核心內容的學習,網絡課堂進行知識拓展和深入研究的平臺。同時,網絡課堂是對傳統課堂補充,無論是在知識點及授課形式上,都較好的輔助傳統課堂,使教學手段更加的立體。以下就兩個課堂的實際操作形式及內容進行說明:
(1)傳統課堂。傳統課堂主要以核心知識學習為主,以教師主導,通過核心概念及設計師的介紹,幫助學生對設計史能有一個清晰準確的發展綱要,教師主要通過講解和視頻(網絡資源或是教師自制的教學視頻)的導入,對核心知識點進行學習。同時,傳統課堂可以對網絡課堂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和答疑,使網絡課堂和傳統課堂嫁接起來。真正的線上線下成為一體。
(2)網絡課堂。建立QQ群的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群功能進行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在群共享中分享課程簡介、進度安排、評分表格等教學文件,讓學生對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全面的了解,能更加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巧妙利用群論壇,定期發布課程參考學習資料(視頻、書籍等)組織學習課下進行知識的拓展,同時在群論壇中每周發布討論題或線上學習活動,對學生自學水平和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查和反饋。再者,教師可平臺上利用課下時間與學生對課程內容教學形式等進行線上的及時互動,幫助學生及時學習,也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及時調整。最后,課程的部分作業,可以利用群平臺進行學生相互打分,既給學生相互展示作業的機會,又是多方評價體系的一種嘗試。
3.2課堂訓練多維立體
課堂訓練方式不再只是傳統的作業,在課程中導入大量的課堂討論及作業互評,給學生多方面的訓練,不僅是形式和訓練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擴充。
(1)課程作業。課程的作業主要訓練學生對客觀知識的分析、總結能力以及再創作能力。通過簡答分析題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客觀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這也是史論課程中所一直使用的作業形式。同時,加入設計創作性題目進行訓練。例如,要求學生圍繞設計風格進行現代載體的再設計,直接檢查的就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再利用,這樣的訓練方式,更符合設計類學生的實際和要求,也體現課程知識的靈活運用。
(2)課程討論。在課程中利用網絡平臺,加大學生課下的自學及討論活動。通過專題討論的形式,更能讓學生對課程的知識有一個提出疑惑和個人見解的渠道,在討論中,學生可以相互解答,解決一些簡單的課堂問題,為教師的教學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同時,教師給定的討論題更多立足學生個人思考的呈現,不再是客觀知識的回答,給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展現思考成果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程中。
(3)作業互評。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的作業互評,不僅是學生相互展示作業的機會,同時也是存進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的機會。在互評過程中,對作業要求和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也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情況的機會,不只是教師個人的課堂,更符合現代開放性課堂和學生主導課堂的教學思想。
4網絡教學平臺在設計史論課程后期的發展
網絡教育平臺引入設計史論課程在圍繞高校場所內容的教學改革會不斷深入,將逐步從封閉教學走向真正的開放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設計類課程最大的問題存在如何解決專業所必需的手把手教的訓練模式和主觀的評價體系,通過設計史論課程前期的上線,其實是為后期設計類專業課程向線上教學模式轉換打下基礎。參考文獻:
[1] 郭成,趙婷婷.網絡化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9).
[2] 朱林婷.智能手機平臺的自主移動學習系統模型研究[J].中國市場,2011.
[3] 候婕妤.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9.
[4] 張云峰.民族藝術與文字設計的關聯與影響[J].民族藝術,2012(03).作者簡介:張旭(1985—),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武漢江漢大學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