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內驅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小學體育學習效率。本文筆者從教師方面闡述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師;學習興趣;言語;情感;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63-01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因此,小學體育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興趣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組織教學的方法、教材的選擇、評價的方法等方面都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方面,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教師言行調動學生興趣
1、語言表達多斟酌
體育學習術語較多,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講解中的術語就如同天書,深奧難懂。因此,教師應將最難理解的術語用學生能接受的兒童化的語言來進行講解。比如在投擲教學中,低年級學生往往無法理解投擲時為何要做“滿弓”動作,什么叫滿弓?我在教學中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喜歡模仿英雄人物,喜歡看動畫片的年齡特點,便利用午休時間,先給學生播放動畫片《哪吒傳奇》中哪吒射出軒轅箭的一個片段,然后在課上對學生作如下講解:“左手拿好弓,右手持住箭,身體后仰拉滿弓,快速揮臂射出箭。”學生很自然的就掌握了正面上手投擲的動作。
再如:我在進行立定跳遠這一教材的教學時,為了解決前腳掌蹬地起跳和著地屈膝緩沖輕巧落地這一教學重點,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把立定跳遠教材形象化為“貓捉老鼠”,自編了兒歌:“小貓咪,學本領,兩臂用力向前擺,兩腳蹬地向前跳,落地屈膝輕又巧,害人老鼠跑不了。”學生邊唱邊練,還相互指出問題:“你跳的時候腳沒有用力蹬!”“你落地的聲音太大了,老鼠全嚇跑了。”等等。在這樣的學習情景中,學生既有利于理解、掌握動作要領,又充滿了學習的興趣。
2、體態語言多運用
北師大的校訓寫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一個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體育教學以身體練習為主,教學中,教師規范優美的示范,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并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作為體育教師,同樣要注重自己的儀表體態,要給學生留下身體強健,體態勻稱,姿態優美的良好印象,衣著整潔,這樣才會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讓學生看到學好體育可以鍛煉身體素質,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對外在事物的認識,來自于視覺的信息占80%以上,形象記憶也明顯比邏輯記憶要快,要牢。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必要了,通過教師的示范動作,能夠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加清晰的印象。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更重要,小學生的特點是注意力不易集中,但是有很強的模仿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更加重視給學生以示范動作,讓學生學有所依。例如在五、六年級支撐跳躍教學中,教師消除學生恐懼心理的最好辦法就是一個標準、瀟灑的示范動作,從而引起學生注意、興趣、羨慕、模仿的欲望、積極參加實踐的心理反應,達到良好的提高興趣的效果。
二、教師情感保護學生興趣
除了在教學中藝術地運用語言與示范外,教師更應注意在課堂上從多方面關懷學生,特別是對那些情緒不高,積極性受到了挫傷的學生,要區別情況分析原因,及時注意,酌情解決。在課堂上,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切不可將一些個人喜惡帶到教學中,也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帶到課堂教學中。比如,男孩子好動,好表現,那么教師應該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有的同學跑得快,那就給他創造示范的機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經常采用請同學做正誤對比的示范,動作表現好的同學當然很興奮,因為他受到了老師、同學的贊賞;動作差的同學則因為他成為了錯誤動作的典范而在無形中使自尊心受到了一次傷害,因而會挫傷這些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會使他們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運用這一教學方法時,教師不妨采用如下方法進行:由動作表現好的同學正常進行示范,由老師模仿動作差的同學來示范錯誤動作,同時,教師有意識的與被模仿同學進行眼神交流,既起到比較作用,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心理學家曾作過實驗認為,經常受到關注與表揚的學生,其學習的興趣與學習效果較受忽視及受訓斥的同學要高出許多,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有一顆愛學生之心。
三、精選教材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邊,學生打籃球或踢足球,雖已滿頭大汗,卻仍樂此不疲;一邊,雖只進行了一組200米跑,學生卻已經消極對待。原因何在?很簡單:球類運動充滿對抗,充滿競爭,學生興致濃厚;200米跑教材枯燥單調,學生自然興趣不高。因此,精選教材,優化教學內容,對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影響甚大。《體育課程標準》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五個領域的內容標準。同時,在《體育課程標準》中,在教學內容上,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比如,在運動技能學習領域方面,《標準》作了如下的闡述:(以水平三為例)初步掌握運動基本技術:初步掌握兩三項田徑運動技能;初步掌握多項球類運動中的多種動作技能……等等。這樣,就給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間,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將一些新興的、有趣的或有地方特色的運動項目引入體育課堂教學。
在教材選擇上,教師應該盡可能讓教材內容生活化,游戲化。小學生天真、好動、富于幻想、敢于嘗試,同時,對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充滿好奇與探究。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所喜愛的,如哈里波特、哪吒、數碼寶貝等等,對我們選擇、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有著極大的幫助。當我們在教學時,將這些情節、這些人物融入教學內容中,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樂學的。所以,教師在精選教材時,一定要做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參考文獻:
[1] 王 蕓.淺談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