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育要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就要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只有優化課堂教學,才能改變“獨白式”的傳統教學素質化,所以,課堂教學的優化成了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要想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采取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激發、鞏固、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達到想學、會學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40-01
所謂課堂教學的優化是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使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提高能力,開發智力,而且又減轉過重的課業負擔的目的。優化課堂教學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有效地貫徹好新課改的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得到充分發展。
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學習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教學任務所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教師的任務就是將教學中各種復雜因素,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藝術地組合在一起的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在構建教學模式時要十分重視它的科學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決不能顧此失彼。
興趣決定人的行動,它對認知活動起著指導、調節和強化的作用,是學習過程利而有效進行的心理條件。只有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觀察、思考生物現象、認識現象本質及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過程中感到興奮和激動,使之體會到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和成功的愉快。從而以興趣激發起學生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這是生物學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生物學是一門豐富多彩自然科學,我們應該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生物知識,探索生物現象的本質。如在講述《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節時,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實和現象的聯結點上,即“在陽光下每一片綠葉都在進行生命活動”。這種生命活動不僅能夠決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仔細想想,這種生命活動是怎樣依靠土壤、空氣中的物質來生產有機物質的,它又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環境與生活的。學生就會對大自然的奧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又如,在講述《花的結構》一節時,課外要求學生觀察各種花的形態、結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比較各種花的異同,大多數學生會驚訝地意識到自己經常看到的各種植物的花盡管形狀、大小、顏色多種多樣,可是它們的結構卻是基本相同的。課外讓學生完成教材中動動手的內容,收集有關花的詩句、名言、諺語等。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查閱了很多資料,表現得興趣盎然。實踐證明,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在校園中,或到大自然的廣闊天地之中觀察形形色色的動植物,讓學生在觀察中驗證生物學知識與規律領悟生物學觀點,并從已知中不斷地引出未知,這種做法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影響將是十分深遠的。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誘導學生積極參與
初中生物教材的內容是豐富的,但若沒有生動的教法,那么學生學習的舉也是不能持久的。學習積極性也是不能經常保持的。揚以教學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法,其目的上讓學生思維活動處于積極的狀態,更好發展其學習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應該為“學”服務。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全體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覺密切配合協調參加到學習中來,學生在參加知識的實踐中,會提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其求知欲會驅使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學生的一種助力。在教學中,學生只有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課堂中的問題成為學生自身的問題,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生動活潑。
課堂上,在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實行“分組教學、合作達標”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參與。如講述《生物的生活環境》一節時,教師可以把一盆花放在講臺上,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要讓這盆花生活下去,需要我們提供什么條件?反之呢?這說明了什么?如何把影響花生活的因素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問題回答的也比較準確深刻。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獲得的知識不是教材或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自己主動參與教學獲得的結果。
三、優化課堂訓練,加強學法指導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課堂訓練是適應學生智能發展和課堂教學規律的一種策略。教師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課堂結構為依托訓練方案,以訓練的最佳電動機和最佳方式來安排訓練活動。按“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古訓,講練結合,適當點化,激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創新。同時,善于從訓練中捕捉信息,及時評價,幫助學生發現長處,找到善距,引導學生順利到達目標和獲得發展。
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夠。生物教學中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法指導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會學知識,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正如陶行知所說的“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會學生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觀念。學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會觀察、會思考、會自學、會應用,才能學會學習。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其效果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對于我們教育者來說,也要加強自身基本功的鍛煉和素質的培養,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積極為優化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而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