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
摘 要: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課改的理念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自覺行為,課堂發生著可喜的變化。然而,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現象也很普遍。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90-01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學校和教師不懈的追求。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又能還學生一個輕松的童年,從而讓學生學好語文,熱愛語文,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一、轉變觀念,清晰思路,認真抓好備課
教學是一個活動變化的過程,師生在此過程中共同建構自己的世界。我要轉變以往認為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遵循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觀念。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教材、預定的教學設計為主。要注重教學的情意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活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考慮到學生的難點,及時的指點,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充分利用適當的教具能使課堂更形象,氣氛更活躍,學生更有激情,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構建和諧課堂,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是基礎,它所面對的是小學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興趣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豐富的情感藝術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生建立起一種情感的信任,使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托付”,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傾訴”的人,并且這種傾訴是平等的,激勵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藝術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素”,教師語言如果機智、靈活、風趣,往往能促使課堂充滿生機,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學習、交流、探究,學習也就更富于成效。
然而,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必須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因為學生只有在輕松、和諧課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多用描述性語言,多用鼓勵性語言,慎用批評性語言;教師應對學生多些激情,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相處,教師不要以權威自居;教學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解決,要尊重學生的看法,容納不同的見解。所以,教師要牢牢把握兒童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語文的特點,讓孩子們在活潑的氛圍中接觸語文,在生活中去體驗語文,感受語文的趣味性,從而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
三、加強課堂管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率就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素,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教師應注重教學環境的空間設計,將每個學生置于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在空間距離上,能夠靈活地與每位學生順暢交往,而不應該高高在上。在時間管理上,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把握最佳時域,優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提高知識的有效性,并提高學生的專注率。在問題行為管理上,運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預防問題行為,如要學生明確行為標準、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設性課堂氣氛等。課堂的節奏是變化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擺正知識學習與其它(如活動)的關系,安排內容要錯落有致,分配時間要大體適當,平緩中偶有高潮,這樣的課堂與人的心理特征相吻合,自然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在課堂教學中要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取得共贏。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學情,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仔細分析,理出文本特點,簡化要求,找準教學的切入點,進而把握好教學的“度”“ 量”。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走進文本,實質上就是進入角色,一旦進入了角色,學習就能主動,探究興趣就會濃厚。他們在讀書中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教師帶著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預設的問題走進文本,通過讀書去尋找答案,在讀書中發現新問題,并通過反復研讀去解決,或通過同伴互助、師生合作等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情景交融,實現感情的升華。
另外,在教學優化考慮的基礎上,還應確保教學的發展性。再優化的教學也應該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教學要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知識教學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不犯低級重復的錯誤。以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不僅意味著不能高于學生的認識水平,也說明不能低于學生的認識水平。因此,教師應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水平有基本認識,并以這種認識為基礎,設計教學目標,挖掘課程中與學生身心水平相當或高一級的認識水平,促進學生認識水平成階梯式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