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恕
摘 要:語文學科中的識字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是我們的首要任務,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生識字的多少和快慢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了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參與識字教學,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運用一些教學手段,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帶領學生體驗生活,拓寬學生識字途徑,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本文就是筆者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而作出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79-01
自從實行新課改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如今的教學需要,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漸漸走上教學舞臺,小學識字教學也不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字量,讓學生輕松參與識字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深究的熱點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更多有效的識字方法,也更加清楚學生識字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必須指導好學生啟蒙階段的學習。下面我們來談談教學中的一些細節(jié)。
一、“猜謎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有識字的樂趣。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基礎,同時也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為了孩子能更好的學習,教師就應該巧妙的做些引用,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給這項枯燥的工作添加一些色彩。在教學過程中,我引用了一些謎語來讓學生猜字,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而且還讓學生對字的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如,我在教學《識字》中的生字時用了如下謎語:“一個中國人,提著一把刀,殺了一個日本人,滴了四滴血”(熱);“兩邊松林棵,中間喜鵲窩,一人分開腿,伸手上去摸”(攀);還有如教“秋”字時,我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nóng)民笑呵呵。再如“千條線,萬條線,掉到水里看不見”(雨)字;“一只手遮著眼”――“看”字等。用這樣以猜謎語的方式來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在練習中也逐步掌握了一些漢字的記憶技巧。在課堂上編一些字謎、兒歌、順口溜等來幫助學生識記生字,不僅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還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識字是枯燥的,想讓學生識字對識字有興趣,那我們必須利用有趣的話題來達到讓學生牢記生字的目的。
二、“游戲法”,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漢字記憶,有時是一種負擔,有時也是一種享受。兒童心中最美好的“天堂”便是他們最喜歡的游戲,玩游戲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穩(wěn)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游戲去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識字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采用“猜認生字”、“組合生字”、“叫字排隊”、“送字回家”、“讀詞賞畫”、“讀文找字”、“孿生聚會”、“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選難認字”、“眼明手快”、“郵差送信”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叫字排隊:我把“木、林、”,“口、呂、”等字一排一排的寫在黑板上,然后叫學生上講臺去“找找朋友”,叫它們趕快去“排隊”,學生很快就寫出“森”和“品”。在課堂中,教師要運用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開展教學,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游戲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教師在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的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識字,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三、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學生有識字的興趣和積極性是關鍵,學生能自主識字才是能力。要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師就得不斷地變換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放權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創(chuàng)新。比如,我在教授漢字“拔”與“抜”時,一些學生由于粗心,經(jīng)常分不清。為此,我是這樣處理的:我把這兩個字比作是雙胞胎,“撥”多一筆是哥哥,“抜”少一筆是弟弟,學生在看到這兩個字時就會想到雙胞胎,也就不會寫錯。于是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碰到形如“抜”“拔”這些難區(qū)分的字時,我先提點,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學生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guī)律。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問題,自主創(chuàng)新。讓學生自己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自主解決問題,讓課堂充滿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孩子自學能力。
四、識字要聯(lián)系生活
確切的說,漢字都是由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演變而來,遠古時期的漢字都是一些圖形或動物的肖像,經(jīng)過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慢慢積累、總結后才逐漸形成如今的漢字。漢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又準確而客觀地反映著生活。積極組織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既能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又能深化學生的認識。激發(fā)學生課外自主識字的興趣,讓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如: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花花草草的名字,認識教室內(nèi)物品的名稱,知道所授課程的名稱,認識常吃的水果、點心的名稱,認識校內(nèi)經(jīng)常接觸的字,認識常見鳥類名字等等。學生通過身邊環(huán)境的認識和了解,既利于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深化學生對漢字本源的認識,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文字表達事物的能力。
總結:小學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希望各位老師能積極積累、總結,將識字的方法逐步擴展開來。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各種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成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參考文獻:
[1] 薛炳群.小學語文主題學習[M].濟南.齊魯書社.2009
[2] 張弛.語文教育人文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 吳康寧.課程社會學研究[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