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華
摘 要:教好數學的前提是我們教師自己先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學法與教法結合,才能真正真正達到數學課堂的高效。
關鍵詞:優化;合作;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91-01
我認為快樂是課堂達到高效的載體,具體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心理上得到一種收獲,從而進一步增強自信,更積極主動學習,爭取更大的成功,獲得更大的快樂,達到高效學習的狀態。“快樂”不是失去教師調控的課堂自由狀態,不是學生的隨意表現,不是學生降低學習要求和標準的自我意識。下面我談談在我在提高課堂效率中的幾點做法。
一、組建小組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為此,我對全班學生的分組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設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與學生協商,對學生自由組織的小組進行適當的調配,按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安排座次,可以保證四人中甲級學生、丙級學生各一個,乙級學生兩個,構成一個相對穩定而富有變化的“橄欖”形,爭取小組間的零差距,輪換組長,給每個學生創造機會,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并且按綜合素質給學生編上序號,便于組與組之間同等水平的學生進行各方面比較。
二、明確分工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為學生增加了不少參與的機會,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發現優秀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他們常常以小老師的角色出現在小組中,若長期讓少數學生獨霸講壇,那些膽小的、內向的、表達不流暢的、思想較易開小差的、基礎相對薄弱的“聽眾”就會漸漸在集體中落伍。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組內每成員在一個階段里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
三、組內合作
1、探究學習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內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時,一般都離不開組內合作,探究學習有賴于合作形式;合作學習的真正價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夠并且應該整合起來。小組合作研究能使學生“好學”、“樂學”,激發積極進取精神,從情感上保證探究學習的質量,反過來,探究學習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與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中進行,從而提高合作的廣泛性。
2、實踐應用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教學實踐活動,這既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實現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讓學生得到一種體驗,感覺到富有樂趣,逐步提高實踐能力。
四、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數學教學不是靠給學生“加壓”,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產生學習的推動力。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聯系數學知識,抓住“熱點、活點、趣點”,正確引導,“點穴”到位,挖掘開發教學知識的趣源,在教學中實施“趣教”,通過創造性的勞動,營造和諧寬松,情深趣濃,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課堂氛圍,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達到和諧統一,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喚起學生對數學的鐘情,讓學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躍的思維過程中學會方法,真正領略到數學知識的精彩,美妙和趣味。
五、多元評價
首先:小組內評價每位成員在紀律、發言次數、發言準確率、書寫認真程度、運算步驟規范程度等方面的情況評出組內優秀學員,讓個體成員感受到在本組內因表現成功而獲得的快樂,使之更加努力,更好表現,同時有利于激發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激情,形成組內競爭格局。其次:組與組之間“捆綁式”評價每個小組在班內八大小組中各方面的表現位次,評出優秀學習小組,讓小組全體感受到在班內因表現成功而獲得的快樂,從而有利于增強小組全體成員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強小組全體成員的合作意識,有利于發揮小組的群體力量,從而形成組與組間的競爭格局。最后:每次考試后,計算出各小組的平均分,對每個小組進行整體評價,使優秀小組全體成員體驗到學科優勢,有利于班級整體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形成小組間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競爭格局。
六、優化教學
數學教學時應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不等于思維活躍,是否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怎么引起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時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還有,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于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并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樂學。只有憑借著良好的學習狀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才能真正達到數學課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