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遠
摘 要: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而“高效課堂”的根本目標正是為了讓每位學生全面發展,其價值正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獲取新知。如何才能更好的構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我認為應重視以下幾點。
關鍵詞: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316-01
一、興趣為先
興趣是小孩子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他們的好奇心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濃,學習的效果就越明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是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這門課的“敲門磚”。我從以下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通過充分挖掘豐富的學科教學內容。多方位的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識、新視角,讓學生課上有新的發現、有新的收獲。讓學生首先感受到信息技術課所帶來的樂趣,然后感覺它所蘊含的知識的力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激活他們的求知欲、探究欲。“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讓課堂高效,我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如教師啟發式、自主探索式、交流合作式。教師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改變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生活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滿懷信心,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實現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二、操作為主
古人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術課本身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并且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生活中,讓他們在生活中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和成功的幸福感。信息技術課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在做中學”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努力完成在本堂課里教師預定的任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許多學習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實踐操作來實現。如學習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建立文件夾、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某同學的文件、復制、移動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夾等;學習Word字處理軟件時,可以給學生展示樣本并布置具體錄入和編輯、排版任務等。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認知潛能,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互助合作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尤其是操作起來非常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采取了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
我將不同層次和不同性別(有時女生對這門課程相對吃力些)的學生搭配編組。并推選操作基礎較好、學習興趣濃、有管理能力的同學做小組長,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益,而且讓孩子們懂得了協作的重要性,保證小組成員的友好合作與互補性。例如在學習制作電子小報時,我要求學生制作一份我的校園小報。要讓每位學生在一節課內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課前我就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分工明確,都按自己的特長來完成自己的作品。這樣最能讓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和收獲的快樂。
在教學活動中采取小組競爭的形式可以促進小組內的合作與小組間的競爭。為了更好地發揮合作效能,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一般都以小組的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在小組之間展開競賽。每節課都評一評哪組為“最佳合作小組”通過評比,可以讓學生不斷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
四、提高素養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則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的最終目的,是有效性課堂的一種延伸。傳統的信息技術教育僅站在技術能力的角度,忽視與脫離了文化視野,影響了學生完整的信息素養的發展。新課改理念指出信息技術教育理念必須提升到文化層面。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可塑時期,我們必須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與信息活動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意識,把信息技術教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與利用信息的道德觀,使學生具有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現象影響的能力。
五、角色轉變
教師也要轉變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新課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誘導學生發揮其最大潛能。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上,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重在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積極探索新知的熱情。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自然就需要不斷探索,下一番苦功夫。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于教給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再過渡到“會學”。當前,計算機已成為學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師在課堂上不能一一講解,所以教師在平時講操作方法時,把操作中共性的、類似的、關鍵的地方要講清楚,并引申開來,使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操作時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現代科技在飛速的發展著。對于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的探索不是某個人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我們應根據科技的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加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逐步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