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平
【內容摘要】班主任是一所學校里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級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是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只有以心育心,關注學生精神發展,真正能開啟學生心智的才是成功的班主任。
【關鍵詞】班主任 開啟心智 師德 學識 責任心 細節
班主任是一所學校里全面負責一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一個班級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是學校、家庭、社會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班主任是凝聚一個班級學風、教風、班風的指向標和可靠力量。但長期以來,在實踐層面,班主任這一崗位似乎被單一地理解為班級的管理者,忽視了其管理對象作為“成長中的人”的特性,使得班主任工作往往陷于低效、淺層甚至粗暴的境地。那么怎樣才能使班主任工作高效、上層次乃至有幸福體驗呢?筆者認為只有真正能夠開啟學生心智的,才是成功的班主任。
李笑來老師在《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里對“心智”是這樣定義的: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象、假設、推理,而后指導其行為。在社會中,一個人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當今社會,各種資料都表明:優秀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實施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就是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樹立新型學生觀。作為班主任,務必采取各種有力措施,開啟學生想象創新的心智,讓他們在智慧中活躍,在智慧中壯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拓寬創新天地,挖掘學生潛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做到能真正開啟學生心智,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高尚的師德
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刻的教育。師德的核心就是“愛心”。一個班主任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我國現代教育家夏丏尊說:“沒有愛,教育就沒有情感,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竇桂梅老師也說,“愛就是教育”,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達到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李鎮西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中很顯眼的地方提出一個說法:常常有人問我,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我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是班集體建設的基礎、支柱、精神、靈魂,更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要做學生的朋友,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給他們以真誠的幫助和支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做學生精神生活和精神發展的關懷者。大愛無言!班主任懷有真誠公正博大的愛心來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定會更有說服力,更具感染力,從而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積極思考、求知的欲望。
二、豐富的學識
班主任要想使一個班級管理上層次、有特色并得到學生的喜愛、家長的認可、學校的贊許、社會的肯定,必須具有學識魅力。他包括: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寬厚的教育科學知識,并且要不斷獲取新知識。學識魅力是成功班主任的一個重要元素。所以班主任需要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己。班主任只有具備豐富的學識、開拓創新、努力追求創造性的工作才能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制宜,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班級管理方法。多項研究表明,一個好班主任一定是一個有學識的人。美國學者保羅·韋地博士曾經花了40年時間,通過分析9萬名學生的信件,概括出了成為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應具備的十二種品質,其中,學識是重要品質之一。大量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班主任,而是喜歡那些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班主任,這樣的班主任就會像一塊磁石,牢牢地把學生吸引在自己的身邊,真正能培養出“自己的學生”。具有學識魅力的班主任會讓學生由衷地敬佩你,甚至把你作為偶像。會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主任以學生興趣為向導,以豐富的學識引領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要學好”,積極參與,發展創新思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三、高度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的威信,首先是建立在責任心上。”只有在責任心的驅動下,我們的工作才是“積德”,否則就是“作孽”。一個人擁有了責任心,就擁有了至高無尚的靈魂和堅不可摧的力量。人們常說:農民耽誤莊稼只是一季,而老師耽誤孩子卻是一生。我們的老師特別是我們當班主任真的耽誤不起啊!班主任應該是對學生特別地負責任,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這種負責就體現在對每一節課,每一個教育活動,甚至每一句話。我常對學生說你每天晚上睡覺前想一想:你今天做了什么?早晨醒來想一想:你今天要做什么?就是要求學生要對自己的每一天負責,要從小養成有責任心的習慣,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要求學生這樣做,其實我每天也是這樣做的。一位成功的班主任總是憂慮著學生的憂慮,關心著學生的關心,希望著學生的希望。作為班主任應該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要把這份責任真正落實到培養學生立志、修身、成長、進取、創新和適應社會等方面。班主任高度的責任心會感動學生,讓他們自覺主動地認識自我、改正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不可忽視的細節
著名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班級管理,大部分時間,顯然都是在做一些小事,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工作的質量。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對班主任來說,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于容易。應該注意做點點滴滴的管理,形成重視細節的工作作風。
細節管理是班級管理的成功保障。每一位班主任總會遇上這樣或那樣的細瑣雜事,所以,要把工作做到細之又細,才能管理好班級。一要細心、二要細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等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想、情緒、行為表現、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細微變化,特別是一些膽小、內向、自卑、家庭關系復雜、成績表現不好等學生。小中見大,細節之處最傳神。激勵學生的藝術就體現在敏銳地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細節上。給他們多些關注、多些肯定、多些鼓勵、多些賞識,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鼓足他們學習干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人心。對人的培養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即“心智”的開啟。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候建國在分組討論時說,“教育就是一個發掘被教育者潛力的過程。”再次強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以心育心,更深刻更全面了解學生,以真情真愛感染他們,以豐富的學識引領他們,以高度的責任心感動他們,更多地關注細節激勵他們,多做開啟他們心智的工作,更好地發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變得更積極更主動,這才是“授人以漁”的好做法。
【參考文獻】
[1] 李鎮西. 愛心與教育[G].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2] 李笑來. 把時間當朋友[J].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3] 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G]. 漓江出版社,2005.
[4] 張國宏.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G].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5] 周嫻華、周達章. 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編[G].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6] 蘇霍姆林斯基.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G].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上派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