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道全
【內容摘要】寫作是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應有所創新。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創新作文呢?應讓學生學會觀察,豐富作文創新的源泉;訓練學生思維,教給作文創新的技法;貼近學生生活,增強作文創新的動力;作出科學評價,營造作文創新的氛圍。讓學生自覺追求作文的創新,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關鍵詞】作文教學 創新 方法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既然是“創造性表述”,作文就不能總是拾人牙慧,亦步亦趨,要寫出新意。俄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曾說:“即使愚笨也好,但必須是你自己的……這一點最重要!”強調的也是寫作應有所創新。那么,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創新作文呢?
一、學會觀察,豐富作文創新的源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觀察是人們了解生活,認識生活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學會觀察,才能豐富作文創新的源泉。法國作家福樓拜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怎樣引導學生觀察呢?首先,觀察不只是看,是綜合運用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知事物,體察生活的過程。古人說:“五官生五覺,五覺出文章。”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應學會全方位、多角度觀察。遠眺近觀,俯仰生姿,觀察的角度不同,感知的景象往往也大相徑庭。多角度觀察才能全面、深入、細致、準確地認識事物。再次,觀察應伴隨著思考。沒有“心”的參與,通常只是熟視無睹,充耳不聞。觀察過程中認真思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后,閱讀也是一種觀察。要有豐富的寫作源泉,單憑自己的直接觀察還不夠。個人生活的時空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歷,閱讀可以將別人的觀察所得為己所用。閱讀是一種間接觀察。
比如寫一篇同學們課間活動的文章,我引導學生對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層次的同學細致觀察,看他們的動作、神情,聽他們的嬉笑怒罵,感受他們的榮辱悲喜,聯系他們的生活學習,并將之入文。結果許多同學的文章,事例生動、人物鮮活,血肉豐滿,充滿新意。
二、訓練思維,教給作文創新的技法
作文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劉勰說:“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意指在凝神思想之間,眼前就展現出風云變幻的景色。作文的創新,離不開思維的訓練。怎樣訓練學生的思維呢?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逆向思考、換位思考、聯想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能力。如“滴水穿石”,普遍認為是要人們“持之以恒”,但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水滴不落在一處會怎樣呢?就會得出“水滴未必石穿”、“團結就是力量”等創新的啟示。再如“玩物喪志”,如果引導學生思考:有多少發明創造不是從“玩物”開始的呢?學生很快就能得出“玩物未必喪志”、“玩物也能得志”等啟示,從而寫出充滿新意的文章。又如,教學布封的《馬》之后,可以引導學生由馬及人,展開聯想想象。由戰馬可以聯想到人的勇毅果敢,由家馬可以聯想到人的任勞任怨,由觀賞的馬可以聯想到人的虛榮炫耀,由野馬可以聯想到人的豪邁灑脫……思維之門一旦打開,文章就能寫得開、寫得活、寫得奇、寫得新。
英國小說家薩克雷說:“作家最吸引人的力量有兩個:使人們熟悉新事物,使習以為常的事物變得新鮮。”只有通過思維訓練,才能讓學生不落窠臼,獨具慧眼,將習以為常的事物變得新鮮,讓作文于平淡中見深刻,于無聲處聽驚雷。
三、貼近生活,增強作文創新的動力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似乎沉默寡言,但當面對自己的親密玩伴,談論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的時候,卻能夠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作文亦是如此。許多時候,學生作文敷衍塞責,盡是陳詞濫調,空話、套話,那是因為作文命題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學生缺乏寫作的動力。正如葉圣陶所說:“學生的寫作成績不好,你只須心平靜氣的問問自己:①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是不是適應他們當前的積蓄,如何不阻遏他們,并且多方誘導他們,使他們盡量拿出來?②平時給他們的題目,是不是貼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思想等等?總而言之,是不是貼近他們的生活?③學生對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認為是教師硬要他們去做的無謂之舉?”作文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寫他自己們感興趣的、愿意寫的內容,才能增強他們作文創新的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內部表達欲望為基點,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允許學生自主選題,寫他們自己的文章。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都是獨一無二的。當作文真正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許多學生動力十足,而且都能把自己獨特的經歷、發現、體驗、感悟以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使作文“新”意盎然。
四、科學評價,營造作文創新的氛圍
教師對作文的評價,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我們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要盡量摒棄那種過于重視技巧和形式的做法,大力鼓勵創新作文,以科學的評價,為學生營造創新的良好氛圍。無論是作文的內容還是表達,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段內容,甚至只是一句話,只要有新意、有創意,體現創新意識,就應該大張旗鼓地給予表揚和宣傳。還可以把這樣的作品貼在教室里讓全班同學看,或者把它們匯編成班級“創新作文集”,讓學生感受到“上榜”的榮譽和愉悅,體驗到創新的成功和收獲。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寫作貴在創新,并且把是否寫出新意作為判定作文優劣的重要標準,拒絕陳詞濫調、人云亦云。長此以往,必能在學生中形成人人爭“新”的濃厚氛圍。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說:“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創新應該成為學生作文的自覺追求。在濃厚的創新氛圍中,相信只要學生擁有不竭的創新源泉,掌握一定的創新方法,保持足夠的創新動力,作文就一定會“創”意叢生,“新”意迭出。
(作者單位:安徽省潁上縣黃壩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