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玲
摘 要: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該文以《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13年修訂)》為指導,在闡述信息素養內涵的基礎上,以《Flash逐幀動畫制作:會眨眼晴的蘋果》教學為例,就初中生信息素養培養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作一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課程;任務驅動
《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13年修訂)》(以下簡稱“新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程要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從基礎教育的特點出發,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生活、走向學習化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可見,培養初中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我們一線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筆者在多年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就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的有效教學模式作了持續不懈的探索和實踐。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國首先提出信息素養的概念:包括基本學習技能(讀、寫、算)、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可見,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文化和信息社會的綜合適應能力。信息素養主要由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四個要素構成。信息意識是指人們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認識、觀念和需求的總和;信息倫理道德是指個體在信息獲取、使用、創造和傳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些倫理規范;信息知識是指一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運用創新信息的能力。構成信息素養的四個要素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統一體。
根據新綱要的理念,初中學生的信息素養應體現在: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與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愿望;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掌握信息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基本技術;能夠借助信息技術創造性地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了解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甄別不良信息,注意身心健康,初步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
二、信息技術課程是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
新綱要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為與創新”的信息技術四維課程目標,并對課程內容作了詳細規定,對課程的實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因此,貫徹落實新綱要的理念和目標,開好信息技術課程是初中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
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決定其初中階段是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發展能力和內化情感的關鍵時期。學生對融工具性、操作性、知識性于一體的信息技術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師精心的組織、引導和合作下,學生定能以飽滿的熱情學習操作各種信息工具,以積極的態度了解掌握信息知識與技能,以誠實守信的品德遵守信息交往中各種道德規范和約定,增強他們的網絡道德觀念和責任心,養成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開展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積極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中的應用
新綱要鼓勵教師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指出:“信息技術的學習可以采取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學習過程應該成為學生充滿快樂體驗、充滿探究挑戰的人生經歷。”下面以《Flash逐幀動畫制作:會眨眼晴的蘋果》教學為例,就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作一探討。
(1)總體設計思想。本課分五個環節進行。①向學生提出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展示范例,明確學習內容。②學習Flash逐幀動畫制作的基本知識。③采用任務驅動法,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嘗試、探索,獨立完成任務。④對能力強的學生提出探究課題,通過團隊合作提優。⑤培養學生對信息的反思和辨別能力,教育學生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倫理,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2)教學目標分析。該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活動。學好這節課對后續內容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該課的教學目標是:①信息意識方面。a.了解動畫的基本原理,掌握逐幀動畫的制作原理,了解時間軸面板的作用;b.掌握關鍵幀、舞臺、元件的作用。②信息能力方面。a.熟練運用工具欄中的選擇、自由變形、擦皮等工具修改對象形狀,位置;b.熟練調用“庫”中“元件”制作動畫;c.制作逐幀動畫。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動畫潛能。③信息道德方面。a.通過作品評價培養學生欣賞美、向往美、創造美的能力;b.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教學任務分析。該課以Flash逐幀動畫制作這一任務為驅動,始終瞄準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達成。例如,對Flash逐幀動畫制作知識與技能的認知和提高,制作過程與方法的正確體驗和熟練掌握,學生對Flash信息技術學習興趣與意識的激發和加強,師生交流與生生合作的引導和協調,Flash應用技術利用的行為規范與作品創新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目標一致,任務明確,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圍繞書本、課件,利用Flash提供的功能,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4)教學特點分析。該課教學體現了信息技術課程的四性特點。①基礎性。本課學習Flash應用技術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②技術性。本課突出Flash應用技術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了解熟悉Flash技術工具。③綜合性。本課把學習應用技術與制作會眨眼晴的蘋果這一任務綜合起來,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很感興趣,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實踐性。④發展性。本課教學內容覆蓋了信息的獲取、加工、組織、發布、存儲等完整的信息活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自我需要,自我發展,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索和合作。通過補差提優,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體驗、理解、決策、評價等認知活動為基礎,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5)教學方法分析。本課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將要傳授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蘊含于任務之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的目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對任務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研究如何解決問題。學生在參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熟悉了信息技術應用的過程與方法,也體驗到探索、發現、創造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意識與價值觀。
本課教學體現了動態化、個性化、互動性、合作性的特色。通過制作方式類比,讓學生了解Flash逐幀動畫制作方法和原理。結合學過的《描字》動畫,熟練掌握舞臺、時間軸、關鍵幀、庫、元件的作用和用法。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或結組,或查詢相關資料,嘗試動畫制作的活動,同學間相互交流,共享信息技術學習成果。
(6)教學媒體分析。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用傳統教學中的黑板和粉筆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該課屬于軟件應用技術的教學,必須創設實踐與操作的教學環境,多媒體網絡教室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計算機知識和信息的主要場所。
(7)教學反思。優質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是培養初中生信息素養的關鍵。在確定教學目標時,須實事求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行為與創新四個維度中體現培養信息素養的理念,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多媒體網絡教室是培養初中生信息技術能力的主要場所。信息能力是一種基本的信息素養,計算機操作是綜合調動學生手、眼、耳、腦等多方面的協調操作,信息技術課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借助計算機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任務驅動是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模式。信息技術課程是綜合性、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加強實踐環節是發展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創造學生自主操作實踐和個性化體驗的條件。靈活、恰當地選擇有效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分層安排教學任務。通過輔導中的補差提優,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讓全體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根據學情智慧地利用課堂新生成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反思等環節,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任務完成中提高信息素養,在技能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師生互動合作中,共同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靜波.科技信息素養叢書:信息素養能力與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馮曉磊.如何提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J].現代農村科技,2012(12).
(江蘇昆山市花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