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祖勇
摘 要:從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兩個方面,抓住教育培訓與科學考核兩個重點,把握高效與精簡的兩個技術推廣路徑,使農業推廣事業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增強;基層農技服務;能力;思考
中圖分類號 S-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22-02
1 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面臨的突出問題
1.1 對技術的需求向輕型與精細兩極發展 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對農業技術推廣提出了新要求,形成了農業技術需求的兩極化;一方面,高效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的興起,要求技術推廣進一步精細化;另一方面,對于大宗作物的技術推廣而言,大面積生產上,農民需要的是省工、省時、勞動強度低的輕型栽培技術。對此農業科技人員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嚴重滯后。
1.2 從業人口老齡化 農業是弱勢行業,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業效益低,農民迫切需要改變自身收入現狀和社會地位。由于行業差別與比較效益的不同,農業人口中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青壯年勞動者大量進城務工,較大地提高了農民工資性收入,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民的形象與社會地位;與此同時,留守在家的“386070”人員,作為現在農業生產主力軍,也是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主要對象,從業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意識與能力弱化,使農業技術推廣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1.3 農技推廣人員從業動力不足 農技人員是農業技術推廣主體,部分農業技術人員在金錢和利益的誘惑下,心態浮躁,理想信念缺失,一切向錢看,價值觀偏離職業道德要求,缺乏從業責任感。造成農業技術人員從事職業不規范的根本問題是待遇問題,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社會形象差,直接影響了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 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能力的對策
2.1 強化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理想信念和從業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理想、信念和價值觀與人生觀教育,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開展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前提。開展針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比以往更顯迫切。教育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責任意識,立足本職,盡責盡職,自覺開展為農服務,自覺豐富自己專業知識,提高為農民服務本領。
2.2 切實落實事業單位工作績效考核制度 實行考評制度,評出好中差,按職務與貢獻的大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重點改進和完善考勤制度,實行簽到和請銷假制度。加大行風整治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以考核為抓手,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目的在于督促農業技術人員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農業生產調查和農業技術推廣與為農民服務上。組織與人事管理上,堅持正確的用人機制和導向。讓肯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得以重用。在政治上給他們榮譽,經濟上得到更多實惠。
2.3 充實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 要進一步充實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招錄和培養一批適應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要求的園藝、蔬菜、果樹、養殖有關的農業技術人才,防止人才青黃不接或斷檔。
2.4 讓農技推廣人員回歸農技推廣事業主陣地 實行縣鎮雙重管理,鎮管為主的鎮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管理上,要為農業技術人員松綁,讓他們從繁雜的社會基層事務中解脫出來,回歸農業技術推廣中來,讓他們有時間、有精力做好本職工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優勢,為地方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致富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縣級業務主管部門,在加強業務指導的同時,應積極主動與鎮黨委政府溝通,做好相關協調工作。
2.5 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待遇 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待遇,激發農業技術人員干事業的熱情,是當今農業人才管理的當務之急。一是在職稱評定方面,應充分考慮縣鄉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環境條件,給予政策性照顧。二是針對性地落實縣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浮動工資政策,讓從事條件艱苦行業的農業技術人員經濟上得到實惠,激發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行業自豪感。
2.6 深入開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職業技術培訓 要進一步強化知識更新力度,組織縣鄉兩農業技術人員到省市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為農業生產和農民致富服務的能力和適應力。
2.7 積極做好調查研究和試驗示范工作 調查研究和試驗示范工作是開展好農業技術指導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通過調查研究,了解農民對農業技術的真實需求。在此基礎上,開展廣泛深入的田間試驗、示范,取得第一手資料,提出適于當地推廣的農業技術與新品種、新設施。二是深入生產實際,發現、總結、提煉、推廣農民的發明創造和成功經驗。
2.8 強化農民專業知識更新與專業技能培訓 實行定單培訓和預約培訓相結合,并以預約培訓為主,制訂年度和中長期培訓計劃。培訓的重點放在基層鄉鎮村和新進隊伍的年輕人員。把專家請進農家田頭,請進溫室大棚,開展面對面的技術與知識傳授,讓那些真正有意向接受和能傳播農業新技術和新知識的農民與農業科技示范戶學到實用科技知識和技術,讓技術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和農民,讓新型職業化農民成為農業知識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力避偏離農業生產實際和農民意愿的“被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培訓的針對性。
2.9 推廣技術堅持高效、實用、精簡原則 發展糧食生產,強化糧食安全是國策;發展高效農業、輕型簡化農業是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出路。要通過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積極推進種糧大戶集約化經營,國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對種糧大戶的財政支持力度,提高種糧大戶的積極性和種糧收益,做好國家糧食安全的穩定工作。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和外向型農業,大力推廣高效種植模式,讓農民從農業生產經營中付出更少的勞動,取得更高的經營效益。一是推廣高效種植方式和技術,主要推廣對象是各類農業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養殖大戶等一批職業化農民。如瓜菜的塑料大棚生產技術,果蔬日光溫室生產技術,經多年生產實踐證明是收益高,收益穩的很好的致富途徑。再如,葡萄等水果的日光溫室栽培,中高檔鮮花的日光溫室栽培等,水果的夏季避雨栽培等淡季反季節栽培技術,效益是常規栽培的3~5倍。二是推廣輕型簡化大宗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的主要對象是面廣量大的大宗農作物種植戶,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如水稻拋秧、稻棵撒播小麥、水稻機插秧等種植新技術。這些技術具有投資較少,勞動強度小,簡單易學優勢,適于大多數農民經營。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