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液生化指標檢驗是新藥長毒動物試驗中一類常用的檢測技術,對于評價受試藥物對動物的安全性有重要意義。但在血液生化指標檢驗過程中常存在多種因素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可能導致藥物評價機構對某些新藥毒理學性質的誤判,甚至造成嚴重后果。對血液生化檢驗中常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并制定了相關解決對策,以提升血液生化指標檢驗的準確性,為藥物的動物安全評價試驗提供更為可靠的數據。
關鍵詞藥物安全評價;血液生化檢驗;影響因素;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611-02
作者簡介樊靜(1983- ),女,四川成都人,研究實習員,從事實驗動物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新藥研發過程中,藥物安全性評價是新藥研究開發的重要前提, 而長期毒性試驗又是安全性評價試驗中的重中之重[1]。長毒試驗需要檢測的血液生化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堿性磷酸酶移酶和總膽紅素等10余項指標,是評判受試藥物對實驗動物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的重要指標。生化指標檢測的準確性對于新藥的安全性評價至關重要,而采血、離心、保存及檢測等的各環節均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2]。
只有對采樣前后影響血液生化檢驗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使檢測結果具有可靠的參考價值,如果血生化檢測結果不可靠,會導致人們對受試藥物的毒理學性質造成誤判,甚至造成嚴重后果[3]。因此,筆者對從血樣采集到實驗室檢查的各個環節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并制定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以更好地為新藥的安全性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
1血液生化檢驗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1.1采血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1.1.1應激。動物生理狀態受到年齡、性別、人員操作技術等因素的影響。例如,在動物的捉取和保定過程中動作粗魯、落地摔傷、用力過猛等操作不當行為,則容易引起試驗動物的應激,造成血糖及乳酸的含量升高。
1.1.2飲食。采集血樣時,實驗動物應處于空腹狀態,喂食后食物中的色素、維生素等多種有效成分可能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干擾。喂食會增加血清中 ALT和AST等的水平。飼料中維生素C可使實驗動物血中乳酸脫氫酶含量降低[4]。
1.1.3溶血。造成標本溶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采血針頭過細、抽吸用力過猛,劇烈振蕩試管或采血管負壓過大等均可造成血樣溶血。溶血標本中堿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和鉀離子等的含量會發生異常增高,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5]。
1.2保存與檢測中的影響因素
1.2.1血樣的保存。因為血樣采集后未及時進行檢測,可引起血液中化學物質的改變,甚至可能發生病原菌污染,因此采集血樣后應及時進行檢測[6]。
1.2.2處理不當。血樣應放置應在恒定溫度的環境中,分離血清時應在低溫離心機中進行,氣溫過高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血清化學成分變化,從而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
1.2.3試劑盒選擇。試劑盒種類、保存方法、有效期及操作步驟等均可能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如試劑盒保存不當或超過有效期等也可對檢驗結果造成誤差。
1.2.4檢測儀器。血液生化檢驗中一般使用全自動血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儀器的維護保養及工作狀態均對血生化指標的檢測產生影響,如長時間未清洗造成污染、長時間未校準等均可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7]。
2采取的解決對策
2.1血樣采集時的注意事項①要求試驗動物采集血樣前禁食禁水。②防止動物在檢查前受到外界環境或人為的劇烈刺激,導致其受到驚嚇并避免劇烈的活動。這些因素均可導致應激,引起體內激素分泌過多,血液中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檢驗結果[8]。③提高采血人員的靜脈穿刺操作水平,防止由于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溶血或凝血等影響血樣質量的情況出現。④前壁頭靜脈采血時,避免結扎的止血帶過緊,結扎后1 min內將穿刺工作完成,結扎太久會導致采血部位血液循環不良,血液中成分發生變化。⑤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血樣發生溶血。按照操作規則合理使用抗凝劑,采樣前檢測抗凝劑的抗凝效果,及時淘汰抗凝效果不好的抗凝管;采血過程中輕輕搖動采血管,使血液與抗凝劑成分充分混合;盡量不要使用太細的針頭采血且在采血時操作要迅速,避免延遲,以免造成溶血;采血后禁止劇烈搖動采血管。另外,若發現采集的血樣出現溶血現象,應及時補采血樣[9]。
2.2血樣保存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①采集的血樣應盡快進行檢測,避免因長時間放置血樣而造成微生物的污染或血樣內化學物質的變化。②對于未能及時檢測的血樣應做好保存工作,可根據檢測的指標及樣本情況進行合理保存,通常的方法是分離血清后進行保存,血液樣本以2 000~3 000 r/min,4 ℃離心下10 min,分離上層血清后先暫時保存在4 ℃冰箱中,檢測時再取出。樣本盡量當天測完,特別是血糖、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尿酸、鉀離子等必須在當日檢測完畢,否則存儲24 h 后血清生化指標會受到明顯影響[9]。③制定血樣收驗制度,嚴格審查血樣標本的質量,對于質量較差的血樣特別是溶血血樣應及時發現,并及時重新采集樣本,提升檢驗準確性。對于檢測結果異常的數據,及時對該樣本進行重新檢測,并反復比對,及時校對由于個人操作失誤導致的檢測結果誤差。
2.3血樣檢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①檢驗室的環境條件因素可直接或間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環境條件要符合標準,濕度、溫度等應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并注意定期消毒。②嚴格按照操作說明使用儀器,每次檢測前對儀器進行標準品標定,并做好儀器的日常維護保養,加樣時注意血清中是否有蛋白凝集物形成,避免堵塞儀器。每次檢測后要及時清洗,避免因儀器污染或運轉不正常造成結果上的誤差[10]。③校準檢驗所需的臨界值及背景參考值等,要求工作人員能夠對各種標準值進行核對,以便于更加準確地評估檢測結果。
3小結
影響實驗動物血液生化檢驗的因素很多,為進一步提高新藥長期毒性試驗中實驗動物血液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可能影響血生化檢查結果的常見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可靠的方案,有效防止了影響血清生化指標的大部分因素的干擾,減少了檢測誤差,提高了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評估新藥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 齊云,蔡潤蘭,劉彬,等.新藥長毒試驗動物血液生化測規范化研究系列之五[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6,16(4):193-196.
[2] 齊云,蔡潤蘭,宋楊,等.新藥長毒試驗動物血液生化測定規范化研究系列之—采血部位對血液生化值的影響[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6,16(2):65-68.
[3] 包玉龍,杜佳林,李顯華,等.不同存放時間對實驗動物血清生化值影響[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10):10-12.
[4] 詹純列,肖育華,李新春,等. 普通級、 SPF 級 SD、Wistar 大鼠血液生化常值的測定與比較[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4,14(2):94-96.
[5] 朱兆生. 探究血液生化檢驗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及解決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247-248.
[6] 李平. 淺談化驗前的準備[J].中外醫學研究,2009,7(9): 184-185.
[7] 呂海燕. 臨床生化檢驗測試的質量保證[J].實用醫技雜志,2010,17(4): 373-374.
[8] 李佳. 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J]. 醫學信息,2010,23(10):3830-3831.
[9] 田越. 血生化檢驗的影響因素[J].醫學信息,2011,11(4):1660-1661.
[10] 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及對策[J].中華檢驗醫學,2004,27(8):48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