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對湖北省荊州市和荊門市10個行政村200名村民的調查數據,對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文化程度、政策支持、外出打工經歷和農產品特征等因素對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有顯著的影響,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認知渠道較為單一,且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期望越來越多樣化。由此提出了加強宣傳、強化政策支持、完善專業合作社功能等建議,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證研究;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759-02
基金項目武漢理工大學自主創新研究基金學生項目(136819013)
作者簡介李元一(1990-),男,河南鄭州人,本科生,專業:社會工作。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可以實現集約化、機械化的大規模生產,而且在市場化、信息化的今天,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可以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把握市場行情,是推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生產進步的重要途徑。湖北省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農業大省。截至2012年,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已超過2萬家,農業規?;?、市場化經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農民不愿加入專業合作社等問題,這直接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目前,學術界對影響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從農戶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這兩個方面展開的。其中農戶內部因素主要有年齡、文化程度、外出打工經歷和家庭勞動人口等。盧向虎等認為,文化程度對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有著顯著的影響,文化程度越高,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也就越強[1]。韓楊認為,戶主年齡與對合作社的支持率呈“U”型分布,即勞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對合作社的支持率較高,而中年農民則不易接受專業合作社[2]。而具有外出打工經歷的農戶,其對外界信息的接收就相對較多,受外界信息的影響也相對較大,因此更容易接受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3]。何靈等則認為,家庭勞動人口數對農戶是否加入專業合作社具有很大的影響,家庭勞動人口數充足的家庭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相對較低[4]。而在對外部環境因素進行研究時,國內學者主要從政策因素,法律支持和農產品特征等3個方面進行研究。王天宇認為,政策因素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在那些政策實施有力的地區,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明顯要高于其他地區[5]。周秋琴指出,經過6年的實踐,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的一些不足逐漸暴露出來,這些法律規定的不足也阻礙了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6]。而苑鵬認為,農產品的不同特征(X8)對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意愿的影響是十分明顯且難以改變的,種植那些技術含量高、生產投入大的高商品化農產品的農戶,為了節約成本和獲得利益最大化,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愿要強于其他農戶[7]。筆者以湖北省荊州市和荊門市共10個行政村為調查單位,調查影響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因素,并提出促進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對策和建議。
1調查研究概況
1.1樣本選取研究對象包括農民樣本、農民專業合作社樣本,通過對調研地的實地調研和結構式訪談,了解農民對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意向和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基本狀況。
1.1.1農民樣本。主要考察的是農民個體的基本特征,以及農民個體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知和加入意愿。依據簡單隨機抽樣和多段抽樣相結合的原則,在湖北省荊州市和荊門市隨機抽取10個行政村為調查單位,然后在這10個行政村中采用多段抽樣的方法,抽取200名村民,并采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進行調查。此次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97份,問卷有效率為98.5%。
1.1.2農民專業合作社樣本。 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在所選取的10個行政村中各選取1個規模較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專業合作社的主要負責人和主要會員進行訪談,著重考察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的范圍、合作方式、經濟收益和面臨的困境等基本情況。
1.2調查方法
1.2.1 問卷調查。問卷的體型設計以選擇題為主,包括結構性問題和非結構性問題兩部分,其中,結構性問題主要包括農民的個人信息,如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外出打工經歷和家庭勞動人口數等,除此之外,還包括農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知情況、認知渠道和對專業合作社的預期收益等。非結構問題主要調查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建議等。
1.2.2 實地調查。在10個行政村中選出的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與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和會員的單獨交流,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狀況和對會員的需求,同時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面臨的發展困境。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農民對專業合作社認知的分析 由表1可知,農民對專業合作社認知的渠道主要來自于農民自己的社交圈,通過親朋好友和村干部宣傳了解專業合作社的比例達到了518%。而通過社會媒體了解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比例達到了35.2%,這一比例遠遠超出了筆者之前的預期,可見社會媒體在農村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但是,農民自我主動了解專業合作社的比例只有5.8%,可見我國農民的信息意識還有待提高。
2.2不同因素對農民入社意愿影響的分析提取了問卷調查中主要的8個農戶個人特征和外部環境因素進行交互分析,分別為:性別(X1)、年齡(X2)、文化程度(X3)、外出打工經歷(X4)、家庭勞動人口數(X5)、政策支持(X6)、法律支持(X7)和農產品特征(X8)。交互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性別、年齡、家庭勞動人口數和法律支持等因素對農民意愿的影響并不相關,其Sig值均高于0.05;而文化程度因素與農民意愿存在較高的相關新,其Sig值低于0.05,并且相關系數為0.226,即農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愿也就越強。而外出打工經歷和政策支持都與農民入社意愿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其Sig值均低于0.05,即具有外出打工經歷的農戶入社意愿較高,政策支持到位的地區,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較高。農產品的特征(X8)對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有著顯著的影響,其相關系數為0.317,且Sig值低于0.05。即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越高,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強。
這樣的分析結果與筆者所選取的調查地點的經濟狀況有一定的關系。荊州市和荊門市農村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以經濟作物為主,且糧食作物的商品化水平較高,農民十分需要價格信息和銷售渠道,所以他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就相對較大。這2個地區的情況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國一些正處在市場化進程中的農村地區的農民入社意愿情況。
2.3農民入社預期收益分析通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樣本進行結構式訪談,筆者發現,增加經濟收入并不是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唯一原因,還有一部分農民是為了其他的目的而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例如拓寬人際關系和尋求其他商機等(表3)。
由表3可知,增加經濟收入是大多說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有57.3%的農民都希望能夠通過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來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也有31%的農民加入合作社是希望能夠通過合作社來尋求其他的致富商機,另外還有11.7%的農民希望能夠在專業合作社中拓寬自己的人際關系。由此可以看出,農民希望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僅是一個賺錢的機器,也要是一個能夠使他們有更大發展的平臺。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農民的這些需求。
3促進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對策及建議
3.1加強社會宣傳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認知度直接影響著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的意愿。根據筆者的調查,大多數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認知還是來源于親朋好友之間的交談,這就導致農民對專業合作社的認知并不客觀全面。因此基層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另一方面,也要發動社會媒體的力量,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絡等渠道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力求讓廣大農民能夠全面地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相關信息。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還應加強對農民的農業知識教育,定期開展農業知識培訓班、農業市場信息交流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逐漸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