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中圖分類號】G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97-02
聽障生由于部分或者全部喪失聽覺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他們接受語言和表達語言的障礙,造成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嚴重滯后于同齡的健全學生。中職學生畢業后即將面臨的是進入社會,語言運用能力的不足、接受信息的滯后都嚴重影響到聽障生的社交能力,而寫作能力的提升必定有助于信息的交流與表達。
一、加強寫話練習,夯實寫作基礎
寫話是寫作教學的起步,加強寫話練習為寫作打好基礎。
(一)加強詞句的掌握,進行語言訓練
寫話要重視對詞義的理解,詞不達意則句子不通。重視造句能力的培養,可以進行看圖用詞造句、看演示造句,也可以進行“一詞多位”的造句訓練。同時,教師要規范教學語言,只有教師的語言規范,學生的語言才能規范。教師要規范語言并正確運用各種語言形式,手語表達、口語表達、書面語(作業評語、板書等)都必須使用規范的語句,讓學生從接受正確、完整、條理的規范語言入手,逐步培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收集好詞好句好段落,仿寫練筆不放松
詞匯量大,寫作才有詞可用。加強對學生的課內、課外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多閱讀,常備摘抄本,遇到好詞好句多收集,形成“詞句庫”,利用讀報時間、晚自習時間開展好詞佳句、名言、講故事等讀書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同時加強仿寫練筆不放松,不會用詞造句寫片段,就從例文仿寫練筆中獲得經驗,熟能生巧。聽障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的,可以從寫一兩句話開始,引導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三)互改互評,提升寫作能力
學生的寫作,無論精彩優秀與否,都是學生個體智慧的表現。
師生間,特別是學生間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寫作的互改互評,更能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學習。提出優點與不足,說出理由,聽取建議,交換意見,學生自主交流學習,他人的信息被自己吸收,自己的知識被人點醒,新思想、新觀點充滿課堂,互助中相互提升寫作能力,而這遠比老師只進行師生單方面的點評更能獲益。
二、突破常規,更新寫作教學觀念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多方位引導學生開闊寫作題材,多角度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最大限度的釋放聽障生的活力,加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寫作題材多樣化,打破為文而文的僵局
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教學內容很單一,教師顧慮聽障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寫作體裁就往往局限于寫敘述文,題材就往往是寫人記事,選材就“隨俗”,導致師生都“犯難”,教師疲于教,學生疲于應付,即便有作文課,即便寫出了作文,質量也不高,寫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要提升聽障生的寫作能力,寫作題材要多樣化,教師的發現思維不可少,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可忽視。
①少命題,多自擬。教師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創新,選擇合適的角度寫出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例:關于“時間”的話題,各抒己見,自主命題。一生寫到《時間就是愛》,突破“金錢、生命”這些常規認識,將母親的蒼老、自己的成長“時間”融于濃濃的母子之情。
②不拘一格選材、立意。一切見聞、感受、想象都可以用來寫作。即使學生選擇同一作文材料,教師也必須引導挖掘同一材料的內涵,從不同角度立意。對于學生立意的創新更應正確引導鼓勵。例:“龜兔第二次賽跑會怎樣開展呢?”“龜兔在地上賽跑,兔子認識到跑贏不擅長跑步的烏龜不算贏,背上烏龜讓烏龜體驗一回快速飛跑的感覺”,如此有趣的“龜兔比賽”遠比“兔子不再睡覺贏得比賽”更有吸引力、更有意義!
(二)寫作形式多樣化,自由抒發添情感增文彩
寫作,不應僅僅局限于寫作課。缺乏體驗與感悟,學生的寫作語言自然單調、貧乏,缺少感情色彩。生活中,處處時時都可以寫作,寫作形式多樣化,創造自由的表達時間和空間,自由抒發情感,寫作便也“生機勃勃”。
①走入生活、貼近生活。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處處都有好的寫作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導學生細心發現我們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及時表達真情實感,學生養成記“個人日記”的習慣,班級中也可以大家一起寫“班級日記”。可以是三兩句的寫話,也可以是小段的片段,常感悟常記錄,練筆養成了,素材也積累了,正式寫作的時候便也不會“無事可寫、無感可發”了。
②參與實踐,內化情感。沒有真實的實踐活動,便沒有真切的情感體驗。積極開展活動,豐富活動形式,增強情感體驗。組織學生看動畫、劇情片段、電影等有意義的視頻材料寫對話、寫觀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記錄活動場面和情景等活動,學精神、昔生命、感恩情、愛生活。
三、優化寫作評價標準,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一)優化評價標準,個別化指導,發現“閃光點”
同一個班的學生其學科基礎都呈現出不同的學情。我們要優化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寫作評價則不能“一概而論”,應個別化指導與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能摘到果子的快樂”,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生,更應發現其寫作中的“閃光點”,激發寫作興趣。例:一聽障生很喜歡畫畫,特別是漫畫,而面對寫作則面露難色。一次關于“我是誰”的寫作練習中我卻收到了他“得意的大作”:全篇寫作由文字加漫畫組成,除人稱代詞其他幾乎都是畫出來的,實則也是一篇“出彩的寫作”!發現“閃光點”,給與贊揚。同時,幫助其一起找出表達“畫”的詞語、句子,豐富詞句的積累,用適當的文字表達替換“畫”,一篇精彩的文字版的寫作便完成,學生從中獲得鼓勵與經驗,寫作也在逐步提高。
(二)及時評價總結,收集展出寫作成果
指導聽障生寫作,不僅需要平時及時進行評價總結,更應該有階段性的總結,可收集學生在寫作中的好詞句、好段落、好文章,作為成果展出。例:將個人日記、班級日記、作文中的好作品附上作者的名字、出彩的點評編訂成集子,及時展出。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希望里面有自己的名字;也相信,每一個摘到果實的學生會更努力更有樂趣去獲得更大的收獲。
我們要認識到,聽障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有著相同的智力,有著相同的語言天賦,有著相同的求知熱情,他們唯一不同的只是聽力上差別。我們需要做的是投入我們的熱情,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此,即便語言表達不是他們的天賦,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樣能提升聽障生的社交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