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幫助初中生更有效地學習英語,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本研究對初中學生的音標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地教授音標的方法以優化音標教學,使音標教學落到實處,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
【關鍵詞】音標教學 教學策略 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23-0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五級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我們知道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而音標是基礎中的基礎。扎實的音標知識不僅是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前提,更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興趣、建立英語學習自信以及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法寶。
一、當前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現狀
在我國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語音這一塊是非常薄弱的。應該說我們的學生以前在英語學習時最重視,花得時間也最多的就是背單詞、記語法、做考題;而幾乎不重視,花得時間也最少的就是掌握語音、正確發音、糾正口音。有的老師把國際音標用一個多星期教完,就很少去復習和強調了,學生回家也沒有對著鏡子看口形練發音。我國的英語老師教得都是英語,學生學得也都是英語,但說出來的卻是各種五花八門的英語。原來中國的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到最后還被戲稱為“聾啞英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啟蒙階段最基本的語音關沒過。
不難看出,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關鍵在于入門。而入門教學的重點又是語音。在這學習外語的入門階段,如不把以發音及拼讀技能為主的語音能力這把“金鑰匙”交給學生,忽視對學生潛在能力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那么到了教材難度加大,內容增多,詞匯和句型成倍增加時,學生由于拼讀沒有過關,缺乏自學的基礎,學習處于被動的局面就會越來越明顯,學習能力往往落后于知識的增長。所以,英語語音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的起點,語音關是教學的第一關。
二、研究設計
為了方便取樣,本調查的隨機樣本為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的七年級學生139人,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筆者改編了劉晴雯(2012)編制的《Go for it語音教學現狀調查表(學生卷)》。結合中學生實際情況適當進行增刪。本調查參與被試人數一共是129人,共發放了129份問卷,回收了129份問卷,6份為無效問卷,其余123份為有效問卷。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對初中學生的音標學習現狀的調查情況作如下分析:
(一)學生升入初中前的音標學習情況
調查表明:學生升入初中前的音標水平的均值為2.79,介于較差與一般之間。雖然大多數學生認為小學階段的音標學習對初中階段英語學習幫助比較大,但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上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音標。因此,很多學生表示希望能在初中剛入學階段系統地學習音標。這其中27.4﹪的學生想要通過學習音標來糾正他們的發音,13.2﹪的學生學音標是為了提高英語聽力水平,47﹪的學生則把依靠音標的拼讀規律記憶單詞作為他們學習音標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少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學習音標沒有具體的目的。
(二)初中英語教師的語音素質
語音學習的關鍵是模仿。模仿的樣本必須是標準和規范的,而教師提供的范例是最直接的現場樣本,是學生們最容易感受、領會和模仿的樣本。因此,教師樣本的標準范例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調查發現:81.6﹪的學生認為他們英語老師的發音比較標準和規范。這就為學生學習音標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語音環境。
(三)初中英語教師教授音標的方法
75.7﹪的學生認為他們的老師比較重視Go for it教材中的音標知識,但音標教學僅在預備英語課程上分課時出現并非集中講授,并淡化對音標學習的檢測。另外,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大多數情況是由老師帶讀,學生模仿教師發音;很少讓學生聽英語磁帶來模仿標準發音;基本上不運用課堂多媒體有聲軟件,或到語音室定期進行專門的音標訓練。這使得學生學習音標的興趣不高,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就漸漸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
(四)初中生現階段的音標學習效果
41.7﹪的學生表示自己的音標掌握的比較好,已經可以依據單詞的音標來預習和記憶新單詞了;34.5﹪的學生雖然掌握了每個音標的拼讀,但是在運用音標來學習新單詞還有一定的困難;其余的學生學習音標的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一是老師所講的不能很快地吸收;二是缺乏練習的機會。一方面在課堂上,參與訓練的機會有限,被老師提問的往往是好學生和中等生;另一方面課后,學生沒有主動練習,沒有將自己不會的內容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三是信心不足。害怕自己發音不標準,被其他同學嘲笑,于是羞于開口。
四、運用教學策略,優化音標教學
從國際音標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看,音標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和發展,學生一旦掌握了 44個音標的標準發音和拼讀方法,等于走路有了拐杖,無論多長的單詞也能拼讀。下面是教授音標的一些方法。
1.用音標卡引入拼讀
教師左手拿[ei],右手不斷替換卡片如:[b] [p] [d] [f] [g]讓學生拼讀,再左右手交換[p ei] [ei p],讓學生一起拼讀,然后讓學生拿出已經布置做好的小卡片放在自己的桌上,依照教師剛才的做法,不斷替換輔音卡片,自己反復拼讀,兩人一組,一人拼讀,一人換卡,兩個人互相糾正,學生們能將課堂上學到的新音標同前幾課所學的結合,提高拼讀能力。
2.找卡片辨音標
學生已有了基本的拼讀能力,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每一個音標掌握得十分準確,讓學生將小卡片放在自己的桌上,把元音放在一側,把輔音放在另一側,教師在前邊讀,如[ei] [ai] [i:] [e] [k] [s]讓學生迅速找出教師讀出的小卡片,立刻舉起,如果哪個同學找錯了,教師一眼看到了就給予糾正。開始時速度慢點,不斷加快速度,元音、輔音、長元音、短元音、清輔音、濁輔音輪換讀,難辨的音多讀幾次。然后讓學生四人一組,一人讀,其他三人找,學生從游戲中熟練掌握每個音標。
3.音標教學小競賽
在課堂上搞小競賽可以增強學習音標的趣味性。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然后拿出一個音標卡片如[ei],先用這個元音組成一個含有這個元音音素、首位音是輔音的音,如[leik],讓學生用[k]的尾音再組音,可能是[keit]- [teip]- [peis]-[seim]等等,男女生以搶答的方式,發音準確的在男孩或女孩人頭下記得分。要求不重復別人的音,不斷更換元音,一節課可以練習5-6個元音和全部學過的輔音,運用這種接龍游戲競賽培養學生用元音組音的能力。
除此之外,《英語課程標準》(教育部,2001)建議教師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在音標教學的初始階段,發音時的口腔口型方式是準確發音的保證。目前,這種教學資料中能準確介紹每個音標的口腔發音方式和口型變化的莫過于Pronunciation Workshop視頻資料。運用Pronunciation Workshop視頻資料,音標教學顯得非常生動、直觀,音標也就易學且利于發音標準。另外,學生在初學音標時,在課堂上學會了音標的發音,但課后又忘了,尤其是回家后無人輔導。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們還可以運用國際音標Flash軟件,讓學生下載后回家復習音標時使用。
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讓音標教學資源有了源頭活水。但是,需要教師對教學資源進行比較,整合,從而形成適合學生的一套音標教學方法。音標教學一開始是有相當的困難,但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仕清.英語新課程理論與實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陳琳,程曉棠等.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閆王宏(1988-),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