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文
【摘要】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良好的班集體氛圍能給予學生成長進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構建良好的班集體必須從班主任言傳身教開始,以了解學生,培養感情為基礎,組建班委,開展有意義的教育活動,確立面向班集體成員的共同目標,配以綜合考核,督促前行的手段,才能構建起積極向上,和諧奮進的良好班集體。
【關鍵詞】基礎教育 班集體 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87-02
班集體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實踐證明,良好的班集體始終激勵著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能使學生心情愉快,更加積極、輕松、充滿熱情地投入學習與生活。構建良好的班集體是班主任的職責所在,也是班主任經驗、能力的充分體現。結合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竊以為構建良好的班集體,應從以下六方面著手:
一、注重言傳身教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影響、教育學生。良好的素質不是刻意雕琢的結果,而是在潛移默化中生成的,它更多的獲益于陶冶。班主任只有身體力行,加強自我修養,不斷發展自身素質,才能“其身正,不立而行”。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老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在感染、感化、震撼著學生。學生人格的升華、個性的養成、心靈的凈化,無不受老師的激發、點化。教師要用高尚的人格、不斷完美的自身形象、強勁的說理教育來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為樹立良好的班風身先士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校里的每一天中,真正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是班主任。這一特定的群體所呈現出來的主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班主任言傳身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材;學生所欣賞的是他們從教者、導師那里學到他們自己所缺少的一切。所以班主任在學生的每一天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但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究竟如何去做呢?如何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呢?古人有云:“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班主任必須做到,而且要身先士卒,為人師表。如班級衛生工作,一位成功的班主任既不言語又不批評,卻躬身一一揀起,送到教室中的“衛生角”。從此以后,學生在這方面都相當注意,地面上再有紙片之類的垃圾,每位同學看到了都會馬上揀起來。作為班主任適時、適當的無聲無息的做這種事情,將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了解學生,培養感情
新班接手后,欲把班級建設成為優秀班集體,首要任務是摸清班情。摸清班情的第一點就是要了解學生,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習慣、學習情況、個性特點等,特別是對學生個性特點的了解,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掌握個性差異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一個擁有幾十個學生的班級,學生的性格、愛好、智能、特長各有所異,生理、心理發展情況,整體道德水平,知識及學習能力情況等也大不相同。班主任要在掌握諸多原始資料的基礎上規劃好集體建設的藍圖。
在摸清班情的同時,一個更為必要的步驟是對學生進行感情投資爭取一個月內與學生交上朋友。多與他們談心拉家常,特別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和潛能生,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好親近,老師愿與他們一道克服困難,老師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學生的自信心有了,做事也就自覺了。情感培養中還應該像慈母般關愛學生,生活困難的學生和缺少父母關愛的學生可以從老師這兒得到愛,他們就聽從你的教誨。個別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多獻一點愛心,多伸手幫一把,學生就會感到愛的存在。朋友式的、慈母式的感情培養將會為班集體的建設起不可估量的精神作用。
在了解與感情培養的基礎上,把德育工作和現代競爭意識滲透到優秀班集體建設中。在重視傳統道德教育、節儉教育的同時,應趕上時代的需求,對全體學生進行現代競爭意識教育。引導學生從低層次被動受教育變為主動努力,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學生意識超前了,我們的教育也就容易多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名論斷“道德是一切的光源”闡明了德育的重要性,我們這一代教師應在充分貫徹這一理論的同時,適應時代要求加強對學生“現代競爭意識”的滲透。
三、組建班委,全員分工
組建好班委,培養好教師助手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首先選好德才兼備的班長,然后按特長選好其他班上負責人,讓他們各司其職地擔負班委工作,減輕教師的某些負擔,使教師能集中精力研究教育規律,同時又鍛煉了一批學生的能力。成立四人為一小組的學習小組,指定一名組長,在課內、課外學習和討論中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取長補短,形成有效的學習組織,為全班學生學習能力與方法的提高和改進、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實行全員責任分工制,每生均分給一項勞動任務和一項學習職務,在勞動、學習中鍛煉集體主義精神和勞動、學習能力。每學期均交換一次任務,從而實現多崗位鍛煉。在全員崗位鍛煉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同學間交際能力和團結協作程度。
培養班干部,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當家作主”的思想,鼓勵和支持他們主動地組織開展班級集體活動。班集體是在學生集體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生熱愛集體的感情,團結友愛的精神和遵守紀律的習慣,只有在集體活動中才能培養起來。開展班級集體活動,必須充分依靠、信任班干部,盡量發揮他們的作用。活動前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說說,老師給提出一些建議或意見,活動中應經常詢問進展的情況,讓班干部感覺到老師是他們的堅強后盾,隔一段時間對工作的狀況進行小結,總結經驗,改進不足的地方。對班干部從嚴要求,要求他們作風正派、關心集體、團結同學、樂于為同學服務;要求他們刻苦學習,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要求他們處處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全班的榜樣。班干部們有了缺點、錯誤,班主任及時教育,熱情幫助。
四、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創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還需要班主任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活動,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能逐步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對于班集體共同目標的實現和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班集體創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班主任根據學校所在地的特殊情況,因地制宜,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凝聚全體同學的意志,是形成良好班集體的關鍵因素,從而將班級塑造成為一支具有高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隊伍。
五、確立目標,努力達標
優秀班集體建設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確立集體奮斗目標。“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如果沒有目標,集體的前進方向就會迷失,那么又怎么談建立優班集體呢?所以在創建之初應根據班情,制定短期目標(一周、一月)、中期目標(一年)及遠期目標。在目標中重點抓好短期目標的落實,短期目標降低要求,先抓姿勢、集隊、紀律和勞動衛生。短期目標中的一周目標又尤為重要,教師應嚴格監控,鼓勵全班同學務必達標。目標中最易實現的是集隊目標這個切入點,從集隊目標開始,由易到難、逐步推進,并堅持在集體中育人,讓人人心中有集體榮譽感與集體目標,那么集體建設是一定成功的。
沒有共同的奮斗目標來激勵全班同學,集體就失去了動力,就會渙散。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生活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比目標更能激發人、鼓舞人、催人奮進的了。因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高級心理需要,在這種需要的推動下,總是尋求自己的潛能和優勢。班集體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是這個班集體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班集體如果沒有一個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應由近期、中期、長期目標結合而成,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班集體奮斗目標的制訂應由易而難,一步步提高,這些目標的逐步實現會產生梯進式的激勵效果,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奮斗目標應能讓學生通過努力后逐步實現,并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使行為更自覺、更主動,讓他們體會到努力后實現目標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六、綜合考核,督促進步
對全班學生實行綜合考核評價,全方位地考核,全過程地考核。對學生的平時行為表現、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全面評價,激發學生非智力因素,使學生重視每個學習環節和平時行為,時時處處地求上進,逐步形成自覺主動習慣。在整個考核評價中又細分為二十個小項,把學生置于校內外和整個學習期間的全面考核,貫徹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方針。
這種全方位的綜合考核,有助于班主任實現對班內每一位學生的正確評價,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薄弱環節督促檢查,使學生在教師的督促中成長進步、全面發展。
總之,在建立優秀班集體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激勵學生,對學生多監督、多鼓勵、多觀察、多交心、多總結。用時代發展的眼光做好學生的領路人,在創建優秀班集體中造就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孫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