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得最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評價為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高效課堂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本文就初中班級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思考和實踐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初中;小組合作;課堂教學
目前初中班級合作學習小組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小組劃分不合理
小組的劃分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分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另外,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內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自由組合。這樣做,有利于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和小組內弱勢個體的發展,并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我們一般不允許學生相互選擇,因為學生們通常喜歡選擇一些與自己相似的學生,如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往往選擇學習進度快的學生作為小組同伴,學習進度慢的學生則常常選擇一些學習進度慢的學生作為小組成員,不利于小組活動。
2.小組展示存在的問題
2.1照本宣科
少數同學可能不善言辭木訥,可能沒來的及預習缺少充分準備,也可能小組沒有探究討論互相交流,造成了站在講臺上,象征性的把課本內容讀一遍,沒有作相關闡述,也沒有添加任何自己的理解,這并沒達到展示的效果。
2.2 小組合作缺乏充分
各小組成員都是混搭的,有好有差,個別成績好的同學保守,成績差的能力又有限,導致小組合作不夠,有時竟出現了組長分配任務困難的現象。還有個別小組把上臺展示當做必須對付的差事,為了應付,買好幾本相關資料,輪到本組展示時,也不討論把資料直接抄在黑板上,缺少加工整理,不甚理解,照著讀一遍完事,缺少探究、合作與理解。
3.是小組交流的要求還不夠明確
小組長是教師的好助手,小組長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關鍵的,對小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個小組中必須有一名有組織能力強、會表達、樂于助人的學生當小組長。上課前教師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小組長在活動中,能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負責組織本組的交流學習。
初中班級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1.小組成員責任要明確
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后,首先要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責任,要突出每個組員的作用,使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學習前途負責,明確每個人都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一個小組,只有在一個好的小組帶頭人的帶領下,才能始終如一地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最終找到規律、獲取方法。組長又是一個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系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小組長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小組長為輪換制,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在4人以小組內,設一名小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匯報員,一名操作員。小組長主要負責討論過程中的組織和裁判,檢查本組同學對所討論問題的掌握情況;記錄員主要記錄整理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發言,要求組織能力強,下筆快的同學擔任;匯報員主要負責匯報小組中的討論結果,要求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擔任;操作員主要負責小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靈手巧的同學擔任。組內分工落實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對每一個同學所擔任的角色可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2.精心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1)面對學生對某一問題獨立思考與研究后的發現與困惑時,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見解,意見產生分歧時設計合作,有利于學生相互交流、集思廣益,從而達到共同提高。(2)對教材的重、難點處設置合作,有利于學生集體智慧的發揮,有利于每個學生對教材重、難點的學習,從而使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3)在學生單獨試驗與操作遇到困難時倡導學生合作,使學生感受到與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師在準備課時,首先應該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怕出現混亂的局面;其次,教師面對教學意外時,必須鎮靜從容,及時引導,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采取形式多樣的引導措施。
3.小組規模的確定
小組內人數的多少是小組同學參與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人數太多,一方面會使小組每個成員所分配的任務有限,可能達不到訓練的強度和效果,每個人所得到的發展也不充分;另一方面,規模過大的小組會給部分懶惰的學生提供逃避責任的空間,不利于個體的發展,也不利于小組團結氛圍的形成。小組內人數過少,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有限,小組的合力也就有限。
合作小組應該有多大的規模比較好?一般是4-6人,最理想的是4人小組。理由是:
①學生難以應付大于4人的合作組。
②4人小組變成2人一對,可以最大范圍實現學生的互動,并可以很快恢復為4人小組。
③小組規模越大,某個學生隱藏或被忽略的機會就越大。
④一對學生互相討論后,可以向組內另一對學生匯報結果。
4.小組評價
評價是最好的管理,小組評價是對小組合作過程和學生合作表現的監控,是促進合作小組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包括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教師評價主要從外部對學生的合作行為進行評價,教師評價基于教師對小組群體之間的觀察、比較、甄別,偏重于對有效的小組合作模式和行為的肯定、褒揚。小組評價側重于組內個體之間的互評和組與組之間的相互評價。通過他人的評價,使學生獲得合作學習時行為表現方面的反饋信息,并經過反復對照,使積極的行為得到強化,不當的行為得到糾正。這樣就可使每位學生的自我意識得以發展,能夠朝著小組期望和教師期望的合作目標邁進。
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合理的小組建設、充分深入的前置性學習、細致具體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指導、多向互動的全班交流、公正及時的小組評比,指導小組高效有序的開展合作學習。
參考文獻:
[1]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中積極互賴的實驗研究[J].教育學報.2005(06)
[2]洪家平.走出合作學習分組的三大誤區[J].教學與管理.2005(32)
[3]丁際群.合作學習低效現象歸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7(19)
[4]馬建桂,王檬檬,高華.合作學習 教改中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J].繼續教育.2007(09)
[5]劉玉靜.合作學習的倫理審思[J].中國教育學刊.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