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
【摘要】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是新課標所強調的一個基本內容,也可以說是一種數學思想,這是數學教學的精髓所在,也是構建智慧課堂的必經之路。縱觀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多個表現方面,筆者在研究的時候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并且認為交流活動經驗是整個數學基本交流活動經驗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來綜合論述如何積累數學基本交流活動經驗:在行為操作中滲透基本交流活動經驗;在探究合作中強調基本交流活動經驗;在思維開拓中提升基本交流活動經驗。
【關鍵詞】 小學數學;基本交流活動經驗;教學策略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新課程標準在提到“四基”的時候,特別強調了這一點。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基本上是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一般都是教師竭盡全力在講臺上宣講,學生始終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學生被動接收知識點,使得數學教學的效率并不令人滿意。本文結合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認為交流活動經驗貫穿于整個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始終,也是基礎所在,以下是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展開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一、在行為操作中滲透基本交流活動經驗
操作是基本交流活動中的重要一個方面,也是基礎環境,不少教師曾經提出了行為操作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的確,不少數學思想、數學原理都需要通過行為操作進行進一步的論證,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不少學生在具體的行為操作中僅僅顧及自己,有的學生甚至無法獨立完成,這個過程中就是缺少了交流活動。這里的交流活動,既包括教師與學生,也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比如在復習“小時、分、秒”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們將我帶到課堂上的鐘擺,進行操作模擬,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來鞏固知識內容。首先,我將鐘擺撥了時間,讓學生回答,通過師生交流,學生們鞏固知識點,隨后,我要學生上講臺來,自己撥了時間,讓下面的學生進行搶答。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方式,學生們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復習了內容,也鞏固了知識點。
二、在探究合作中強調基本交流活動經驗
最新版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探究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學習也是近年來不少一線教師探究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不少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其成長過程中,始終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習慣,所以對于探究合作的觀念比較淡薄,即便有的教師有意識地希望通過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但是收效甚微,不少學生由于在整個探究合作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交流,使得探究合作課堂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認識幾分之一”這一小節知識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們開展探究合作,將學生分成小組,并且相互出題,題目可以涵蓋生活、涵蓋教材內容。在這樣的寬松的氛圍中,學生們言無不盡、不亦樂乎。比如有的小組將一張白紙折成很小,然后根據白紙的褶皺,要求其他小組成員回答幾分之一。有的學生直接到黑板上進行繪畫,畫出一些對稱的圖形來,讓其他學生猜測幾分之一。小組成員可以相互協作,一起出題或者一起解決問題。通過在探究合作中的交流,他們再不認為數學是一門生硬、晦澀的學科,而是認為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
三、在思維開拓中提升基本交流活動經驗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什么?我認為是思維開拓,通過一些數學思想、數學原理的教授,讓學生感受數學美,感受思維開拓帶來的成就感,但是僅僅這些是不足夠的,我認為數學學科也可以像人文學科一樣滲透一些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路和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中,交流活動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讓學生對學習有了信心,對于很多數學問題展開積極的思考。比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的時候,我在卡片上除了一些題目,在回答、復習相關題目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們如果產生疑問就要立刻提出。比如有的學生基于13/12+1/6的算法產生了疑問,這時候,我引導學生們自己先探討,隨后跟我一起討論:分母不同的時候,我們如何進行相加?并且鼓勵平日沉默寡言的數學后進生積極回答問題,經過這樣的基本交流活動的進行,學生們從此養成了大膽質疑的習慣,這對于他們梳理自信心以及探究精神都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數學基本交流活動經驗,是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的焦點和精髓所在,也是促進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石。在滲透這一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時候,教師應該打破傳統觀念,滲透先進的教學理念,相信伴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及數學基本交流活動經驗的滲透,有效的教學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張衛星,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類型及內涵,[J],遼寧教育,2012年11期
[2]施慧敏,伴隨基本活動經驗暢享數學課堂學習——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基本活動經驗的利用與積累,[J],新課程(小學版),2012年7期
[3]馮靜宇,基于基本活動經驗的小學數學活動教學——以有余數的除法為例,[J],201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