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亮
摘 要:民辦高等院校的就業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藝術設計專業在逐年的擴招,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如何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綜合分析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適合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教學改革新思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完善學生就業能力評價體系。
關鍵詞:就業能力 工作室 實踐教學 項目教學 課程改革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11-01
近年來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正在逐年擴招,學生數量大,如何讓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成為民辦高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民辦高等教育起步晚,與公辦高校相比,辦學經驗少,師資力量薄弱,多數民辦高校都是照辦老牌公辦學校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畢業生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優勢。因此,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探索出適合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自身特點的人才陪養模式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1 改革教學大綱
民辦高校的教學大綱盡管一直在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舊的模式,藝術設計專業開設課程科目多,課時分配平均,課程之間不能很好的銜接,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經常出現重復的現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應突出專業特色,從社會崗位需求實際出發,制定一套符合民辦高校自身特點的教學大綱,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首要任務。改革應從社會需要出發,對課程設置做適當調整,突出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例如,平面設計軟件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主要課程,是學生就業的首要能力。大多數畢業生在走入工作崗位的時候,連最基本的平面設計軟件能力都不具備,與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嚴重脫節。平面設計軟件課程一直都是獨立的一門課程,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軟件之后,應用軟件的能力差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后續課程中不知所學軟件知識如何應用。平面設計軟件課程中的案例不可能涉及到所有后續課程內容,有些軟件功能學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用到,慢慢的就會遺忘。因此,在改革教學大綱的時候,可以嘗試把平面設計軟件課程融入到各門專業課中,增加相應課程的課時總量。例如,在樣本設計課程中加入Illustrator軟件文字排版方面的內容,在招貼設計課程中加入Photoshop的圖像特效制作的內容,在商業插圖課程中加入Illustrator矢量插圖繪制內容和Photoshop手繪插圖繪制方法,學生學習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掌握了軟件的相關知識,把平面設計軟件知識融入到藝術設計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使用軟件的能力會得到明顯提升。
2 突出實踐教學比重
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理論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在多年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發現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環節脫節的現象非常普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缺乏創新能力。民辦高校的定位應該是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的途徑有很多,可以讓學生多參加一些設計大賽,以大賽檢驗學生的專業能力。工作室教學模式、項目課題式教學模式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適當減少理論教學的時間。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設計能力和表現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課堂練習,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工作室以社會實際設計項目著重培養學生的設計操作能力,強化學生制作一些公司中經常接觸的設計。例如,宣傳單、宣傳冊、噴繪設計。讓學生的就業能力得到鍛煉,畢業后馬上能夠融入社會。以工作任務的形式選擇訓練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真實的工作環境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體,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得到職業技能、創新能力、合作意識的訓練。
3 發現學生專業特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民辦高校培養的應該是具有專業特長的設計人才,而不是全能型人才。在各高校逐年擴招的形勢下,各高校培養的藝術設計學生專業能力差,學生對個別專業課不感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是知識面比較龐雜,學生不可能做到樣樣精通。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專業特長,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走入不同的工作室跟隨相關老師進行深入學習,把每個學生的特長都發揮出來。例如,有些學生平時愛好攝影,可以根據這些學生的興趣愛好,著重培養他們的Photoshop圖像后期處理的能力,在專業課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影樓的后期制作或者自己創辦一個個人攝影工作室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4 改革學生能力評價方式
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評價方式應該適當改變,以往評價學生專業的好壞只是看學生每門專業課作業完成情況,評價的只是學生對某一門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新的評價方式應該是看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入工作崗位的能力。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需要有個過程,一次的考試無法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的評價需要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各個環節進行考察和評價。現在大多數院校對學生的能力評價都是以學校為主體,評價標準不能符合就業崗位的需求標準,不能符合社會和市場的需要。高校應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培養和評價學生就業能力的時候,讓企業也參與進來,按照企業的用人標準評價學生的就業能力。
綜上所述,改革現有的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提高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瀟,鄭冠宇.就業需求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10(1):195,197.
[2] 孫曉紅,趙海波.藝術設計專業特點與教學方法研究[J].藝術教育,2007(1):103.
[3] 董朝宗.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自我培養[J].教育探索,2010(10):141-143.
[4] 陳海鵬,夏磊.試論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要經驗[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