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誠
摘 要:隨著我國影視事業的飛速發展。作為電影制作核心的影視照明出現了不斷發展、持續進步的新態勢。影視照明教育也呈現出了繁榮局勢。但是,重學輕術的教學方式使得高校影視照明人才的培養和社會影視照明人才的需求出現了脫節現象。面對專業教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尷尬現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針對現存的教學問題,結合社會所需,進行教學改革是影視照明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教學改革 影視照明 社會所需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29-02
影視照明是電影創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對電影的觀感起著直接性作用,它肩負著美化視覺環境、提升影視作品主題等重大的藝術使命。隨著我國文化體制的深入改革、影視事業的飛速發展,照明技術的進步,專業影視照明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應對社會所需,廣大藝術類院校在對影視專業的教育中也陸續開設了照明課程。但是,由于當前影視照明專業教育體系陳舊,教育思想的滯后,以及傳統的“研究式”教學模式,無法對學生進行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思想指導和能力訓練。致使學校培養出來的照明專業學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同時也使得行業水準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提高。本文主要總結了筆者多年的從業、授課經驗,以及教學試驗的結果,對影視照明課程的深入開發以及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究。
針對“影視照明”課程的教學現狀,筆者協相關專業老師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探討,在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對“影視照明”課程的改革進行了一次探索。
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1.1 培養數字化應用型人才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影視制作數字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針對行業發展趨勢,培養社會所需的數字化應用型人才是影視照明課程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
培養的數字化應用型人才應分為兩類:一是熟練操作數字化設備,依照電影導演的想法或者電視節目制作的要求,設計出最具表現力的燈光效果的照明效果設計者;二是根據市場需求,影視業的發展趨勢,開發和創造影視照明新技術的照明技術開拓者。
1.2 培養自主創新型人才
針對于影視照明專業來說,在固定模式的教學下,所培養的學生基本不具備對于現實角度的創新力、對于時空塑造的創造力、以及對于奇幻效果的想象力等各種自主創新能力。新世紀,影視照明的生機活力需要藝術創造的推動,影視照明行業發展需要藝術想象力的激活。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打造自主創新式人才是影視照明專業教育的重要目標。
1.3 培養全面式復合型人才
影視照明專業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優秀人才,是對節目制作、市場運作,行業發展,設備掌握,效果創造等各個方面都了解掌握的全面式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的具有綜合性人才,才能更好地以市場要求為本,專業知識為載體,更好地理解導演要求,節目制作要求,從而創造出生動的,具有藝術構架力的照明效果。
2 具體的改革措施
2.1 打造雙向課堂,無縫跟進式教學
2.1.1 理論知識的傳授課堂—— 全面化
理論知識傳授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
(1)基本理論知識技能的傳授。
理論是基礎,是實踐操作的支撐。專業理論知識,系統的知識構架是區分專業和業余的重要標準之一。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實踐操作是沒有指導性的、盲目的,與社會所需是相違背的。教育要研究和遵循市場的規律,了解社會的需求,不能盲目跟風,忽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這是打造專業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2)專業理論批評與評價能力的培養。
開設理論批評類課程,夯實理論基礎,讓學生能夠在堅實的照明美學理論基礎上以敏銳的眼光理解影視作品,分析出行業發展趨勢,全部客觀地認識影視照明在各類媒體傳播中的應用,準確評價出應用效果。
(3)以影視照明為核心構建綜合型知識體系。
與本學院其他專業老師以及本校其他學院建立交流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貢獻,分析其他學科和影視照明課程的關系,在影視照明理論知識傳授中,構建出以影視照明為核心,結合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型知識體系。
2.1.2 實踐操作課堂—— 進階性
結合學生實情,提出建立了具有進階性的實踐操作課堂。
(1)調整考核模式。
為了讓師生更好地參與到實踐操作的教學與學習中,實踐操作課堂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調整考核模式。采用“比例式”考核方法。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目標,將理論成績、實踐成績按照一定比例組合,作為考核的最終成績。解放學生思想,發揮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以及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教師大膽地進行實踐性教學、順利地進行實踐教學。例如: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是接觸影視照明的初級階段,是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技能的學習階段。該學期考核方式是:理論成績60%+實踐操作成績40%=最終考核成績。大學二年級下學期,是實踐運用階段,考核方式變化為:理論成績30%+實踐操作成績70%=最終考核成績。大三是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階段,實踐操作成績50%+作品創新評價成績50%=最終考核成績。
(2)任務驅動模式—— 片段模擬。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現當代中國教育的主流模式。該模式可以很好地達到強化知識的目的。但是很容易產生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在課程改革中,對于傳統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既達到了強化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水平的教學目的,同時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學生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片段模擬。要求以光線設計為核心,無論演員服化、場景布置還是拍攝方式、剪輯方式等都要進行最大程度上的還原,最高精度的模擬。這就要求學生要以“影視照明”知識為核心出發點,將相關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綜合運用。而且,在模擬片段的過程中,教師采取“放手式”教學,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計劃,自主安排。在后期成片分析中,先是自我發現問題,再是教師分析。
這樣讓學生影響更加深刻。摒棄了傳統教學中單一化、模式化。讓學生綜合、個性地學習。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運用的能力,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因子,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打造創新型人才。
(3)探索引導模式—— 假定情景的實地展現。
探索引導教學模式是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所提出來的,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創新運用能力。
根據教師提出或小組設定的環境特點/氛圍感覺,分析出在該背景下,光線形式和特點。并將在自己腦海中所構建出來的光線畫面,實地再現出來,以及做相應的照明設計闡述。這樣的實踐內容相比片段模擬,加大了學生個性因子的釋放,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解放思想,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
(4)原創作品。
原創短片創作是每一個藝術院校對學生學業成果的最終檢測,也是學生專業所學的成績匯報,是影視照明專業教育的重要階段。一方面考核了學生對于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自主創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反饋出教學效果水平。大學三年級,鼓勵學生在作品中進行大膽照明設計,進而將一批有特點、有想法的學生短片作品送選參賽,這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熱情,鼓舞其斗志,具有重大意義。在參賽過程中,學生能夠和其他院校甚至國外院校的同仁同臺競技,在互相學習中視野打開,專業水平也能有效提升。當然,我們教師也借此機會了解到當今最新最前沿的行業資訊,我們的教育工作也相應地進行前列調整。
雙向課堂的設置,達到了從知識的學習、操作、查漏反饋全方面的、無縫對接式的跟進教學。做到了以“學生”為本的人文式教育。
2.2 產學研一體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概念數年前已被提出,但是因為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在影視照明課程教學中產學研一體化合作之路確實舉步維艱。在此次影視照明課程教學的改革中,對產學研一體化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落實。
(1)建立校企合作,學院與多家相關機構、公司合作、制定了新生代的人才培養計劃。一方面請他們來校做講座,參加校內活動,將行業最前沿的信息帶給教師學生,讓他們了解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避免閉門造車式、封閉式、脫節式的教學與學習;另一方面,請他們為學生提供實踐崗位,讓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可以零距離接觸到行業,更加明白社會所需。
(2)鼓勵教師在企代職,鼓勵教師在企代職,讓教師投身于行業前沿,做校園和社會的“同步帶”,一方面保證了教學信息的時效性,讓專業教育不再閉門造車,讓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達到最優化教學;另一方面,在學院內部,大部分教師具有長年的從業經歷。高操作能力、高專業理論、多從業經驗的教師隊伍對于社會來說是一支強大的生產隊伍,在緩解社會照明人才匱乏情況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行業的發展。
3 結語
《影視照明》實踐教學改革開展幾年以來,形成了由簡單片段拍攝到完整短片拍攝、由臨摹操作練習到原創習作練習的模式—— 以老帶新,以優秀帶大眾,橫向學習,縱向深化,形成了專業互補的教學團隊。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無基礎(指劇本復雜的影像習作練習。以老帶新,以優秀帶大眾,橫向學習,縱向深化,形成了專業互補的或者現成影視資料)、無目的(指僅為了學生修完課程給予評分)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改革,也確實看到了學生在發揮影視短片原創性上卓有成效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