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銀俠
摘 要: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依然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方法陳舊,考核方式單一,不能適應高職高專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基礎知識功底淺,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很難較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本文結合教學實際,針對目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 電工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34-02
高職高專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學任務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有著自身的特色,其主要任務是培養能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為一體的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而目前,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中很大程度上仍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另一方面,高職高專的學生本身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起來吃力,學習興趣不高,不能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下面作者結合教學實際,針對目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作以下探討。
1 高職高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1.1 學生現狀分析
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于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少部分學生來自于中專學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生源相比入學門檻較低,學生整體水平不高,基礎知識差,底子薄,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進校之初,已基本明白其將來的工作崗位與性質,因此學生的學習動機更為明確,就是將來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能較快的適應崗位需求,職業定向性較強,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中理論知識部分的學習興趣不高,而對那些實踐性較強的內容的學習有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雖然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但其實踐內容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由于學生沒有學好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得在實踐課上也表現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要怎樣做。所以在整個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聽不懂,覺得難學的現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即使有部分好學的學生,也只能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機械式記憶,不能很好的理解,便也談不上靈活運用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這樣就出現了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教學目標難以很好的達成。
1.2 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實踐教學
高職高專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理論知識要求是夠用、管用、實用。但目前大多數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依賴教材,過多的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實踐環節的教學,致使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維習慣,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1.3 教學模式陳舊
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最終導致了課堂上常常出現“教師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臺下昏昏諤諤的睡”的局面。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對創新能力人才的培養需求。
1.4 考核方式單一
課程考核的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是為了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目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考核依然采用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這就容易造成“平時不努力,考試突擊背,考后忘光光”的現象。顯然這種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和能力發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綜合以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高職高專院校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有必要進行改革。
2 高職高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2.1 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于興趣”,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去鉆研它、學習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比如利用講述有關科學家的事跡以激勵學生的求知動機,也可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介紹科學前沿知識,或讓學生查資料寫一篇小論文等,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2.2 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用實踐教學來強化理論教學的效果,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理論知識學習的再好,如不能很好的應用與實踐,也不能達到本課程的培養目標。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的機會以提高其技能,除增加實踐課時進行常規型實訓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小制作、小發明等,給學生增加實踐的機會。比如在講完半導體二極管和整流電路的理論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利用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制作一個簡單的收音機。通過一些小設計和小制作,讓學生能學有所用,做而能用,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3 教學方法上創新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這種單向傳遞式教學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電子電工技術課程屬于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用項目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等學生參與較多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單向傳遞式教學向多維式教學轉化,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實際和教學對象合理選擇、優化組合,才可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4 考評方式多元化
每門課程都有它自身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傳統的考評方式太過單一,不能滿足課程對學生培養的要求,因此,要依據課程特點,對考評方式進行創新,采用多元化的考評方式。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考核本課程可分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兩部分進行,最后形成最終的成績評定,這兩部分只要有一個部分不及格既可以認定該門課程不合格。理論成績有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包括學生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幾部分組成,實踐成績由團隊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實驗報告成績、創新能力等組成。以上考核內容和方式教師可根據人才培養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和增加,來確定適合自身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最好的考核評價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不一定是最優的,但與傳統的考核方式相比,更能全面的體現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培養要求,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 結語
總而言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其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起來吃力,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最大限度的優化了教與學過程,有利于創新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吳建.淺談《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8):35-36.
[2] 劉曉巖.電工電子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 劉英娜.高職《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初探—— 基于“工學結合的雙循環”人才培養模式[J].企業導報,2012(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