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任福山 趙子剛 鄭洲 朱砂 王曉峰 王瑞 楊昭
摘 要:石油行業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石油專業人才競爭越來越大。本文根據我院創校精神及育人方針,探索一系列教學改革辦法,培養石油行業應用性技能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石油專業 應用型人才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44-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與日俱增,對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我國對石油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更是巨大,石油工程畢業生的就業率一度居高不下。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國內各大油田的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油田根據自己的情況縮減人員,導致石油工程就業率下降。所以,如何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石油專業人才,是我院的首要任務。
分析一下現今的石油人才市場,不難看出,現在國內高校培養出的畢業生,大多是研究型人才。即理論知識充足,現場實踐應用能力差。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到了油田后,幾乎是什么都不會干,什么都干不了。所以目前各大油田都是先將每年招聘來的畢業生進行為期半年左右的培訓,再下放到井隊從頭學起。針對這一現象,我院石油工程系采取一系列教學改革辦法,提高石油工程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面向石油行業培養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性技能型創新人才。根據學院“發展、創新、求實”的創校精神,“學以致用、質為堅;實踐動手、效為先;能賢舉薦、教為前;摯誠服務、忠為全”的育人質量方針,本文結合石油工程專業課—— 鉆井液工藝學的教學談談幾點心得。
1 激發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質量的高低、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學習者自身。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習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的、有見地的學習,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善學”,發展自我調控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1]。
(1)強化“鐵人精神”教育,增強學生即將成為“石油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樹立“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院每年在帶領學生去大慶實習基地學習的同時還組織學生參觀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和石油科技館。首先參觀鐵人紀念館,使同學們了解鐵人的事跡,一幅幅生動的照片和寶貴的影視資料使同學們深刻的感受到當時工作環境的艱苦,但是不管什么樣的環境,鐵人都沒有退縮而是頑強的艱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鐵人王進喜為了國家為了黨和人民奉獻一生的精神帶給學生們身為石油人的自豪。
參觀大慶石油科技館,這是一座反映石油科技題材的大型現代化專業性科技館,重點展示大慶石油工業發展的成就、輝煌歷程,揭示勘探開發歷程、油田開發現狀,以及技術進步對油田發展的支撐作用。科技館綜合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方法,把復雜深奧的石油科學和石油生產技術深入淺出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達到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統一。石油科技館是緬懷石油前輩的殿堂,弘揚民族精神的圣地,全面展示了大慶油田的輝煌發展歷程、企業文化的繼承創新和大慶油田的巨大貢獻。
(2)上好生動的第一節專業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只有學生對石油行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才能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石油被稱為是黑色的金子,而在石油開采過程中,鉆井液又被稱為石油工程的血液。以鉆井液的四大主要功能為核心,介紹鉆井液的作用及其重要,并結合圖片、動畫、實物,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鉆井液的工作過程有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3)加強對鉆井事故的了解,培養學生專業責任感。課堂上列舉各大油田事故實例,配合現場錄相及照片播放、經濟損失數據、人員傷亡數據,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油田工作的嚴肅性和責任的重大。在備課的同時,充分結合近期油田發生的實例,比如課上引入2013年11月重大新聞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輸油管道發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搶修過程中,管道破裂處起火,整個事故致使62人遇難,136人受傷,財產損失7.5億。通過真實發生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并讓學生設想如果是自己處于現場之中,應采用什么方法應對。發散思維教學,都有哪些原因容易引起事故,結合學過的井噴,井漏等相關井下復雜事故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油田工作的特點。同時讓學生懂得作為石油人,不只是石油人的光榮與自豪,更是要有巨大的責任感,否則一旦工作疏忽導致的油田事故后果不勘設想。
2 結合實驗,增強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作業,以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2]。石油工程的專業課鉆井液工藝學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是建立在科研實驗基礎之上的一門應用型學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離不開實驗。實驗課不應是輔助教學,而應該是教學的主要手段。為了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針對實驗教學采用了以下幾點改革方法:
(1)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擴充了實驗內容,增設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往鉆井液實驗大都是內容、指標、操作方法單一的驗證性實驗,為了達到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我們模擬油田現場容易遇到的問題,增設一些應用性、設計性比較強的實驗。例如,針對鉆井液在油田經常遇到的不同程度的污染,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觀察污染后鉆井液性能指標的變化并設計處理污染的方法。把油田常用鉆井液體系中,分別加入不同污染物,比如原油、油田污水、地層水等,記錄鉆井液的粘度、濾失量等基本參數的變化,把這些數據形成報告。進而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這些變化對油田作業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并讓學生自己去設計鉆井液污染后可采取哪些處理方法。甚至感興趣的學生還把試驗內容立課題作為自己畢業設計的內容。
(2)邊學習理論邊了解實驗。以往教學大都是先在理論課學習鉆井液性能,再單獨在實驗課學習性能測定方法,實驗數據處理。由于不是在同一個課堂,時間差地點差的存在導致學生無法將知識很好地銜接在一起。根據本院學生的實際特點,自編石油工程專業課教材。自編教材沿承了以往教材的理論體系,新增實驗內容,把專業實驗更加詳細地體現在專業課教材中,形成了專業課堂上講理論課的同時,滲透實驗內容。比如,自編教材《鉆井液技術基礎與應用》增加了大量鉆井液性能測定的實驗方法,設備介紹,數據處理等內容。其中,鉆井液部分性能測定介紹,由原來1種方法增加到2~3種方法,擴充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加了操作空間。
(3)設立科技創新實驗室。學院建立科技創新實驗室,是為學生創造條件進行科技創新項目的研制、開發。實驗室的開放對學生是業余的、課外的,不含教學計劃內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本專業甚至是非本專業的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立項研究,并配備專業教師進行指導。現今我院科技創新實驗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近年來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200余項。其中國家級以上獎11項,東北地區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石油工程系和機械系5名學生參加全國航模比賽,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全國名校的優秀學子同臺競技,取得了寶貴的二等獎,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播放了專訪視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路勇祥接見并進行了認真交談。
3 現場實習,理論聯系實際
(1)在大慶技師學院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大慶技師學院被列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扶持培訓基地,被國家勞動部確立為第一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同時是國家高技能聯合委員會成員單位。這里有全套的石油鉆探、采油、儲運設施設備,可以組織學生見習、實習、實訓活動,對學生進行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能培訓。
(2)學院已經與勝利油田東方集團,齊齊哈爾二機床,黑龍江省安瑞佳石化公司等十幾所大中型企業進行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應用型人才。隨時了解企業的發展,企業的需求,使理論教學與企業崗位需要緊密結合。
(3)2013年哈爾濱石油學院與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簽訂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哈爾濱石油學院將于2013年申辦中美合作的“海洋石油工程”專業,采用“3+1”培養模式,學生畢業時將同時獲得哈爾濱石油學院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書。這一中美合作的教育項目將填補國內本領域的空白。
要培養石油專業應用型人才,必須強化石油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把握經濟體制下石油行業的發展方向,把企業的需要作為自己教學的培養目標,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為中國石油事業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應用型人才[3]。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26-27.
[2]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58.
[3] 劉明貴,向梅梅.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09(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