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琰
【摘要】在提倡終生學習的今天,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應該加以改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更應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對于學生做作業,要重視引發他們內心做作業的需要和快樂情感,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闡述:重視快樂自學,扭轉消極作業態度;運用有益暗示,指導正確作業方法;警惕過度練習,提倡適度快樂練習。
【關鍵詞】快樂;自主學習;練習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讓我感受到我們其實都可以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結合學生作業難的問題,我深刻思考:如何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自覺獨立的完成數學作業呢?我作了不少的實踐研究,總結如下:
一、重視快樂自學,扭轉消極作業態度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夠不教”斯賓塞曾經對威廉斯這樣說。我國當今的教育界,提出了“三會”之一是教育學生“會自學”,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要教育者對孩子進行啟發、引導,激發出學習興趣,然后引起孩子自覺主動去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即在教育者和興趣的幫助下,引起學生自我教育。作為教師,在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時,需要去仔細推敲課堂語言,精心設計課堂問題,認真預設教學環節,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一堂課的40分鐘!同時教育部門研制出的學具盒,編制出的新教材,正是可以用來幫助學生學會自學。
斯賓塞的“自助學習”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自主學習”,還強調要和“快樂教育”相結合,從而能夠引起孩子內心的快樂,我們那么認真的備課,也正是為了讓學生學得沒有負擔,學得快樂,因為,這么做,不僅讓孩子獲得外部獎勵的快樂,更讓孩子感受到活動本身的快樂,呵護和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們在快樂的心情中獨立認真的完成作業!
二、運用有益暗示,指導正確作業方法
要想讓學生養成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并能快樂的持之以恒,最好的方法,無疑是在指導學生正確做作業方法時運用有益的暗示,那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表不同見解的學習品質。在學生獨立完成學校作業時,遇到有疑問的題目,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疑問,表揚積極思考、發表不同見解的學生,不管答案對錯,只要是經過深刻考慮,都要暗示他們獨立思考是正確的,發表不同見解是成功的,從而感受到獨立思考很快樂,而且也讓全體學生意識到做作業時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認真研究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2.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完成預習作業、勇于質疑的習慣。在指導學生預習數學時,教給學習方法:認真讀題思考,看不懂的地方或者自己思考不出的題目就打上問號,總結性的句子或者計算公式要畫出來并理解記住,還有練習題要仿照例題做一做。如果遇到獨立思考較難解決的問題,能動手操作就動手試試,試不出結果的還應想到與他人研討交流,以此相互啟迪,集思廣益。教學時,對于有所思考的學生要稱贊其用心預習,暗示大家認真預習能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訓練學生養成作業書寫規范化的習慣。作業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要抓好學生作業的書寫質量,這是最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加以操作的部分。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個機會,不失時機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請學生板演筆算發現問題時,暗示學生需要努力的地方,學生作業不能獲得優秀時,暗示他改正哪些不足,比一比哪位同學書寫得認真仔細,贊一贊書寫工整規范認真仔細的同學。
總之,教師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不知不覺中形成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警惕過度練習,提倡適度快樂練習
現代生活的壓力使得大家的緊張情緒越來越強烈,為了讓孩子在將來的激烈競爭中站得住腳,于是一些學校和家長本能的采用了嚴格訓練的方法,結果適得其反。
1.不要讓“過度”摧垮孩子的身心。許多國家有實際事實表明,長期過多作業、過度練習,會讓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頭痛,并且出現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多愁善感等違背學習目的的反效果。
當孩子不想做作業,但仍對他采用強制的手段讓其完成許多作業或練習,從單純做作業的方面看,超過本身能承擔的負荷,心智就不能堅持下去,從心理方面看,這個方法使人對知識對做作業產生厭倦,這種厭倦總會和緊張、痛苦的情緒相聯系,這會讓孩子痛恨作業,對作業敷衍了事,更甚者出現抄襲的念頭或行為,又何來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態度?
2.及時發現過量作業和過度練習,馬上糾正。我們教育部規定了小學各階段的家庭作業量的時間,也是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考慮而設置的。當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孩子逐漸心生厭煩,降低做作業的準確率和速度,具體表現在出現反應遲緩、哈欠連天、易開小差這些癥狀時,就說明布置作業或者練習過多了,教育者應及時醒悟,并馬上調整整體作業量和減少個別太慢的學生的作業量,還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
3.避開過度練習危害的好方法。“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這句話是至理名言,而對于孩子而言,會活動的人才會學習,才能更好的養成好的作業習慣。據我觀察,許多做作業極快又好的學生,除了做作業的習慣好,他們在課余時間都有一套自己放松、娛樂、運動的方法,有的學生是在優美的環境中聊天,有的是吹奏自己喜愛的樂器,有的是打球,有的是散步,還有的是看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總之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以身體反應為標準成功的避開了過多、過久作業的危害,從而就能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充滿活力。
這些是最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的做法,同時,我們應該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盡量保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和好奇心,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快樂作業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