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清華
摘 要:本文針對職業中專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以及對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科要求的分析,從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習信心,變革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活動,合理安排課堂內容,分層遞進教學、合理設置作業五個方面提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高職業中專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職業中專 培養 綜合素養 提高 教學質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01-02
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面對職業中專學生,我們要怎樣來上好數學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進行更有效的教學呢?這是我們中職數學教師所關心的問題,下面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1 職業中專數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又要求學生在應用過程中具有知識的連續性,對于職業中專的數學教學,當前的教學方法已不能完全適用。在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學生基礎薄弱,缺少目標。進入職業中專學校學習的學生中考成績都不太理想,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上課精神不集中,接受新知識困難,課后不進行必要的復習,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同時,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在盲目的學習過程中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和信心。
其次,職業中專學生的思維特點使他們缺少主動性。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很強,在學習數學時,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于求解題目的提示或講解,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他們的思維遲緩、缺少靈活性,學生由于基礎差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弄明題意,思維過程不夠簡潔,不能把握問題的重點,無法找到解題的方法,總是習慣于固定思維的解題模式。
最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職業中專學生的需要。大多數教師受教學進度的限制,不能正視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了解學生的疑惑,無法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學習成績很難提高,又有些中職學生性格偏激,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時故意上課頂撞老師,使得老師失去了教學的成就感,教學情緒低落,沒有興趣進行教學創新。
2 中職數學學科特點及學科要求分析
(1)學科特點分析。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同時又有廣泛的實用性。而從教學手段上看,數學課以課堂純理論教授為主,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動態的輔助條件。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無用,脫離實際的感覺。
(2)學科要求分析。數學是提高文化素養和學習專業課的基礎學科。既要通過對數學原理、思想方法的學習,及理論應用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地看待事物。又要滿足基本教學要求,為專業教學服務,還要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必要的數學準備。
3 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
3.1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是關鍵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通過直觀的實驗演示、活潑的動手制作等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
(1)注重生活實例,通過捕捉“生活素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自己的教學技巧,流暢且幽默的語言表達,根據某個教學環節的需要,介紹現實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一些具體應用,如濃度知識在噴灑農藥、飼料配比、醫學等方面的應用,直角坐標系在地理中的應用,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立體幾何在設計中的應用等等。從自然界中蜂房的正六邊形構造,金字塔的形狀,生活中室內、廣場的地磚鋪設等等,讓學生領悟到數學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2)把數學史滲透到教學中,以增添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插入數學史中與本節數學知識關系密切的趣聞軼事,讓學生感到數學并不總是寂寞單調、枯燥無味的,也有他生動有趣的一面。了解數學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學符號,而是融合了天文地理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有趣的一門學科。使學生明白數學其實也是一種文化活動,比如,我國古代的祖沖之的圓周率,楊輝三角,近代的華羅庚、陳景潤等知名數學家,都曾激發了幾代人對數學的熱情。以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應當時刻關注職教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迎合學生心理需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認識需求,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比如,可以通過試驗、現場演示、手工制作等導入數學知識,通過學生的操作、演示,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易于理解。也可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超越意識,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學習興趣;還可利用懸念引入法,在講解新的數學知識時,通過懸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等。
(4)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職業中專學生的培養目的是能熟練操作某一專業或某一工種技術的應用性人才。所以教師就要說明數學在各專業學科學習中的基礎性,指出各行各業的發展,科學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明確指出數學在其所學專業中的重要性。如三角函數在電子、機械等專業中的輔助作用,立體幾何在機械制圖中的重要性等等。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掌握好專業技能的需要,從而對數學產生情感,啟動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求知。
(5)展現數學知識的直觀性,美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巧妙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充分利用圖片、動畫、聲音和文字等將單調呆板的數學符號變為生動逼真的影像,展現數學知識的直觀性,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統一美、奇異美等,使學生感受數學美的魅力,讓他們在愉悅和享受中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3.2 激勵學生學習的信心尤為重要
職業中專學生知識基礎比較差,使其在后續學習中感到很吃力,再有數學的抽象性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因此,幫助學生重樹信心,鼓勵她們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各方面因素,多組織些有趣的且具有挑戰性數學教學活動,如實驗、數學競賽、模擬游戲等,并根據每個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給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感受成功的機會。這樣,既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在這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中能夠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促使其主動地學習。
3.3 變革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設法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倡導“動手實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動學習方式。
首先,教師要巧設問題,撥動學生心弦。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課中,根據課堂內容及數學材料,創設出若干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借助課本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基礎知識,并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參與其中。
其次,要教學民主,提倡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應創設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既不感到緊張和壓抑,而又有敢說敢問的勇氣,讓師生溝通的渠道暢通無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平等、活波的氛圍中親歷知識獲得的過程,學會探究,通過討論交流實現經驗的共享、思維的碰撞,深化對知識的思考與理解。然后讓學生互動展示,對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效果進行檢驗與評價。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及成果進行積極的評價,對模糊認識給予澄清、對思維誤區進行正確引導、對獨特的見解予以激勵,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歸納學生的認識,總結升華,幫助學生構建和完善新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3.4 合理安排課堂內容,注重應用能力培養
首先,教師應該合理安排上課內容。授課內容必須保證滿足本專業課程學習需要的基礎知識,但不需過量,即“夠用為度”;同時,數學作為基礎課,在內容選擇上應力求學不在多,學而有用,突出“實用性”。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
其次,對于中職學生,在知識的深度上也要把握適當的度。一定要讓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目標,把學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形成樂學的情緒。比如,在保證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對一些較難的性質、定理的證明進行舍棄,做一些簡單、通俗易懂的解釋。
最后,要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的時間,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及時消化課堂教學內容。可以采取課堂檢測的形式,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練習時間,以便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再從講評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3.5 分層遞進教學,合理設置作業
職業中專學生入學時沒有分數線限制,因此數學成績差距很大,數學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距,進行分層遞進教學。首先與學生談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及需要,把學生進行分類,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和需求,對各類學生分別設置目標,設計出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施教方案。但在教學中要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需求,平等對待學生,不可厚此薄彼。其次要建立學生的個人學習檔案,這樣,當學生出現問題或學習成績波動較大時,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并幫助他們發現問題,糾正錯誤,鞏固所學知識。
在作業的設置上,不要貪求量大,要重視重點知識的鞏固,注重質量的提高。既要選擇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典型題目,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題目。同時,要將作業題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打破校園的封閉環境,注重題目的開放性、靈活性、創造性,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作為職教數學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要針對不同時期的學生特點,根據各類專業的需求,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達到教學的最優化效果,培養出具有綜合素養的學生,以適應當前的就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