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麗燕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運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數學新的知識;教會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學習新的知識;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鞏固新知;教導學生深入現實生活,學會運用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教學中靈活運用生活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運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數學新知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教會學生親近數學,教育學生把握數學學習和生活的巧妙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人在操場跑步的動畫,吸引學生興趣,可引導提問:“此人在操場跑步,一周的路程是操場的什么?如果在操場中間鋪上草坪,需要鋪多大,又是操場的什么?”教師要考慮到“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理解,這些動畫來自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盡情投入到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際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二、教會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學習新知
數學是抽象性很強的知識,學生思維活躍,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掌握數學規律和知識,教育學生聯系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到實際生活中來,讓學生學會操作,通過觀察和實踐來學習理解數學概念,掌握好的數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和分析能力。
對于教材中的實踐性的數學知識,重視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把握教學的主陣地,學生在實際操作環境中學習新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生學習“小數”的時候,教育學生到商場了解各種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運用,學生測量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到操場去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運用步測的方法計算面積,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時候,帶領學生到工廠中學習,了解一些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教育學生鞏固新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指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要讓學生嘗試聯系生活實際,教會學生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用到數學應用題中,提高學生學會捕捉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找尋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四、教育學生深入現實生活,學會運用知識
教師應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重視數學操作,教育學生選擇和生活相近的教材進行學習,通過長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并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掌握新知,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教學實際,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如,教師在教完學生運用“平均數應用題”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學會數學運用,提高學生調查能力,幫助學生學會數據收集和整理,教育學生學會用電、用水的計算,自己同學的身高、年齡的計算等。又如,教師在教學“元、分、角”中,讓學生在數學活動課上組織學生參加購物的活動,讓學生都參與其中,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學習用品店,或者開展向希望小學捐獻愛心的活動,使學生學會計算,學會高效率的掌握數學知識。
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濃郁的生活氣息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生活中的價值和運用,使學生把握更多的機會參與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實踐中的聯系,培養學生好的分析數學和認識事物的習慣,教會學生解決實際操作的問題。
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從實際生活出發,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講解數學問題,讓生活融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教會學生把握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運用題材到數學學習中,實現學生數學學習和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育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角度去理解生活,服務于生活,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學生的優秀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