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華
[摘 要]數學學習是一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夠更好地讓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得到擴展,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應抓住影響小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因素,從而找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方法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問題;培養措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進行思維活動的前提是善于發現問題,有了問題才能夠學會思考。在數學學科中,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是獲取數學發現以及形成數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
一、影響小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因素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影響其提出數學問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
1.教學環境。環境對于學生提出數學能力培養有著直接影響,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是這個環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關鍵。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較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教師的幫助。當前,教師的責任也不僅僅在于給學生傳授知識,還應通過指導能激發學生的思想和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豎耳傾聽教師的問題,然后再進行思考已經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常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成為了解題的工具而不是提出問題的主人,小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必然會影響其思維的發展。
2.學習方式。小學生數學能力和其認知以及生存和生活能力是息息相關的。小學生習慣于做課堂的被動接受者,往往在教師的牽引下學習數學,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也因此被束縛了。
3.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其興趣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學生缺乏了對提出數學問題的興趣,那么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小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措施
1.設置數學問題情境。設置問題情境是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提問的環境,激發學生善于提問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設計情境。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而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感性材料的支撐。
2.培養學生掌握提問技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遇到提不出問題或者表達問題不準確的情況。對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提問的技巧,引導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提出的問題難免會脫離實際教學內容。對于這些情形,教師應該及時糾正,要從正面引導學生多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在小學數學第十冊“等式與方程”一課學習中,教師欲用天平來表示等式的等量關系,在放置物體的過程中,有學生把問題集中到了天平使用的原理上,這時為了能糾正學生發現問題的方向同時又不影響學生發現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先大概地講述一下天平的工作原理,然后把焦點轉移到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上。培養小學生提問的能力時應該把提問的方向集中在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慢慢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提出的問題才更具多樣性,更具有價值。
3.恰當地處理學生所提的問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比較低,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基本一樣。很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有很多雷同,因此教師要對這些雷同的問題進行恰當的處理,避免學生提出同樣的問題,影響提問的效率。同種問題解答的方法都一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從其他的角度來提問,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訓練學生提問能力,而且還能提高提問的效率。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通常是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無法得到更好的發散發展。教師應該讓學生作為提出問題的主體,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去思考和解答問題,這樣才能鍛煉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條件。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