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舉
摘 要:交互工具將自主探究作為學習的核心,它是互聯網與計算機交互的學習方式。在交互式小學數學教學中,更注重的是教學過程,通過展示數學發展過程與形成過程,開拓學生思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交互工具;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基于交互式學習工具的數學教學已經應用到小學數學中,很多老師將它作為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的手段。適用于將問題作為導向的自主性探究學習。因此,在現代小學教學中,必須根據教學理念與方式,為學生提供交互工具。
一、交互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與原則
1.交互工具對小學教學的作用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數學教學更注重教學成果向過程的轉變,從而向學生揭示知識演變的過程。從目前的小學教學來看,對交互工具已經產生強烈的依賴性,同時這種教學形式也被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交互式學習工具,不僅能讓學生感受知識,更能主動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小學教學從教學目標、內容、方式進行的改變,它的最終目標是改變教學現狀。從目前的教學模式來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始終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中,不僅忽視了對相關問題的探討,同時也影響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進行創新性教學工作,必須將交互工具應用到相關活動中去;通過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以及合理引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探究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利用交互工具的原則
為了保障教學效率與成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交互工具,必須遵循相應的原則:(1)目標性原則。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必須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從而不斷增強學生自我構建能力與創新能力。(2)有效性原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習興趣,更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通過探究、思考,逐步解決問題。(3)過程性原則。主要是根據學生心理與年齡特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4)主體性原則。就是讓學生成為整個課堂的主體部分,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個學習活動中,進行問題分析。
二、交互工具在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1.構建問題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在探究性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對教學效率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教學問題設置中,應該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將問題設置在話題中,從而提高學習熱情,讓其注重參與問題思考。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思維,可以通過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加問題趣味。例如,在講解“同樣多”這個問題時,老師可以利用交互工具這樣設置問題情境:小明與小芳一起玩游戲,小明左手有7塊糖,右手有3塊糖,問小芳怎樣讓小明兩個手上的糖一樣多,小芳不知道怎樣回答,問怎樣幫助小芳,讓兩手有同樣多的糖?對于這種問題情境,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
2.優化數學結構,提高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讓學生養成主動體驗、探究、思考的習慣,由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數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時代和教學要求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進而優化教學結構。例如,在進行“加法知識”學習中,可以根據交互工具,畫出幾個一樣的圓形與三角形,再讓學生計算圓形與三角形個數,并且列出算式;再讓學生觀察圖形特征,鞏固知識理解。通過這種思考方式,不僅能保障教學質量,還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探究與學習的狀態。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