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韜
摘要:目的:探討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對老年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的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間某院確診為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歸為觀察組,另外選取同時入院做身體檢查的≥60歲健康老年人150例作為對比對象,歸為對照組。對患者進行清晨采血及離心分離血清,檢測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鈣蛋白I(cTnI)濃度。結果:觀察組除I級以外的II~IV級組的NT-proBNP指標相比對照組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I級和IV級組的cTnI指標,相比對照組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張性患者的NT-proBNP相比收縮性較低,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檢測NT-proBNP的方法診斷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功能及變化,是心力衰竭疾病早期診斷中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NT-proBNP;肌鈣蛋白;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見病癥之一,該疾病由于發病后十分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并且如果治療不及時將可能引發患者死亡[1]。所以,臨床中急需一種能夠盡早診斷心力衰竭的方法。文中針對150例患者做出研究,目的在于探討采用N末端B型利鈉肽原診斷心力衰竭的作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間某院確診為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衛生組織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指南》標準,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84例,年齡為58~87歲,平均年齡(67.85±5.51)歲,根據紐約心臟病協會組織(NYHA)提供的心功能分級將患者分為:I級心力衰竭組21例,II級心力衰竭組86例,III級心力衰竭組25例,IV級心力衰竭組18例。根據臨床診斷分為舒張性心力衰竭66例,收縮性心力衰竭84例,此組患者歸為觀察組。另外選取同時入院做身體檢查的≥60歲健康老年人150例作為對比對象,男性52例,女性98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68.84±5.23)歲,此組患者歸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體征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檢測前保證患者空腹12小時,在清晨取血5ml,及3000r/min離心分離學清,取后在1小時內檢測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鈣蛋白I(cTnI)濃度。儀器選用瑞士羅氏公司COBAS6000。另外,對患者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器選用為德國西門子公司AcusonX300,設定探頭頻率為3.5MHZ,觀察患者心室射血能力及舒張末期內徑。
1.3判定標準
參考國際衛生組織《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指南》,制定舒張性心力衰竭:超聲心動圖檢測無明顯增大、增厚,左心室射血分數>40%;收縮性心力衰竭:超聲心動圖檢測增大、心肌肥厚,左心室射血分數為≤40%[2]。其他觀測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兩組患者的NT-proBNP和cTnI
觀察組除I級以外的II~IV級組的NT-proBNP指標相比對照組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I級和IV級組的cTnI指標,相比對照組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NT-proBNP和cTnI比較
組別
例數
NT-proBNP
cTnI
觀察組
I級
21
89.85±35.84
0.22±0.10
II級
86
366.84±120.54
0.23±0.12
III級
25
1785.65±154.02
0.51±0.24
IV級
18
4065.54±406.51
0.99±0.65
對照組
150
68.85±22.65
0.16±0.11
2.2比較觀察組兩種類型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和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指標
對比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和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項指標,其舒張性患者的NT-proBNP相比收縮性較低,兩類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較高,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較低,與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觀察組不同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LVEF和LVEDD對比
類型
例數
NT-proBNP
LVEF
LVEDD
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
66
2015.32±596.84
63.52±8.54
45.62±8.65
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
84
4268.85±687.54
40.54±3.54
62.84±7.78
3 討論
文中研究可以證明,采用NT-proBNP檢驗來確診心力衰竭疾病十分有效,研究數據表明,在觀察組和對照組的NT-proBNP對比值中,II~IV級組的NT-proBNP指標相比對照組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III級和IV級組的cTnI指標,相比對照組有所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兩項指標的顯示,可以看做是確診心力衰竭疾病的最有效證明。對于該疾病的預后,在臨床中得到了很高的重視。近年來我國其他學者對于NT-proBNP的研究十分深入,指出NT-proBNP是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因素,針對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顯增高,所以,用NT-proBNP值確定是否及時控制疾病的發作是很有效的一條途徑[3]。也就是在治療后觀察NT-proBNP值的下降速率,下降速率越大,預后越好。
通過本次研究,數據結果得出NT-proBNP對老年人心力衰竭的診斷和預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通過觀測NT-proBNP下降速率也是預測患者預后的很有效指標。
參考文獻:
[1]黃國鵬,安素.N末端B型利鈉肽原對老年心力衰竭臨床應用價值的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4,06(09):698-701.
[2]陳興萍,陳雪梅.N末端B型利鈉肽原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及綜合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06(09):17-18.
[3]艾青涯.測定N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對急性心力衰竭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J].中國衛生產業,2012,31(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