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蓮 侯存滿
職業素質是從業者在一定生理及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良好職業道德;團隊協作、樂于奉獻的合作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反應速度、判斷準確的思維能力等。影響和制約職業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素質等)。
一、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
(一)思想道德素養
近年來,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越來越重視,思想道德素質高的學生不僅用起來放心,而且有利于本單位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道德是立身之本,很難想象一個思想道德素質差的人能夠在工作中贏得別人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合作。
(二)事業心和責任感
事業心是指干一番事業的決心;責任感是要求把個人利益同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緊密聯系起來,樹立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擁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高職高專學生才能與單位同甘共苦、共患難,才能將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創造出效益。
(三)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具體來說,就是熱愛本職工作,恪盡職守,講究職業信譽,對技術和專業精益求精。缺乏職業道德的高職高專學生不可能在工作中盡心盡力,更談不上有所作為;相反,高職高專學生如果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不斷努力,那么在任何職業上都會做出貢獻,服務社會的同時體現個人價值。
(四)專業基礎
高職高專學生應該擁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基礎知識、
基礎理論是知識結構的根基,專業知識是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高職高專學生對自己所從事專業的知識精益求精,對學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有較深的認識和系統的了解,并善于將其所學的專業和其他相關知識領域緊密聯系起來。
(五)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一日千里。只有基礎牢,會學習,善于汲取新知
識、新經驗,不斷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有研究表明,一個高職高專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只占一生工作所需知識的10%,其余需在畢業后的繼續學習中不斷獲取。
(六)人際交往能力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以及個人能力的限制,單打獨斗已經很難完成工作任務,人際間的合作與溝通已必不可少。高職高專學生應積極主動參與人際交往,做到誠實守信,同時努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這樣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七)吃苦精神
吃苦精神,用人單位認為近年來所招高職高專學生最缺乏的素養就是實干精
神,占50%以上。大凡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通過艱苦創業而成才的。作為當代高職高專學生,應從平常小事做起,努力培養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
(八)創新精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企業都要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用人單位迫切需要高職
高專學生運用創新精神和專業知識來幫助他們改造技術,加強企業管理,使產品不斷更新和發展,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
(九)身體素質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沒有健康的體魄很難適應。用人單位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健康地為單位多做貢獻,而不希望他們經常請病假。用人單位和高職高專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書之前,都會要求高職高專學生提交身體檢查報告,如果身體不健康,即使其他方面非常優秀,也會被拒之門外。
(十)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事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它是指自我意識的健全,情緒控制的適度,人際關系的和諧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質好的人能以旺盛的精力、積極樂觀的心態處理各種關系,主動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高職高專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會遇到更加復雜的人際關系,更為沉重的工作壓力,這都是高職高專學生很好地進行自我調適以適應社會。
二、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
(一)培養職業意識
在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是學生了解職業、了解自己與職業的適合度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途徑。同學們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校內實訓活動,在職業環境中了解自己的職業前景、體會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職業以及本職業的日常行為規范和職業技能要求,增強對職業的認同與熱愛,完善自我,挖掘潛能,通過實訓體驗,自行調整,形成正確的職業意識。
(二)加強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
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及各專業的培養方案是針對社會需要和專業需要所制定的。旨在使學生獲得系統化的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知識的運用,并使學生獲得學習能力、培養學習習慣。因此,高職高專學生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培養計劃,認真完成學校任務,盡可能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包括老師、圖書館等獲得知識和技能,作為將來職業需要的儲備。
(三)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培養職業形象
(1)無論是在校上課學習,還是外出活動,均宜選擇簡潔大方的發型,不染彩發,不戴首飾;穿著既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又注意款式的文雅端莊;面部表情不宜僵硬,手勢動作要優雅大方。
(2)主動練習標準的待客、微笑與正確的目光交流方式;在體態方面,自主訓練站、坐、走、蹲的正確姿勢,以及上下樓梯、走出電梯、上下轎車、引領客人的標準動作。在日常交往和對外活動中,有意訓練握手禮、介紹禮、致意禮、名片禮、鼓掌禮等規范的禮儀動作。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立足崗位,勤勤懇懇;自覺閱讀中外名著、名人傳記、警世格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陶冶情操、內外兼修。
(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
人的能力往往體現在溝通上,因此,高職高專學生必須進行科學訓練,自我培養積極良好的溝通能力。
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創設談話情景,多用敬語、謙詞等禮貌用語,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體態表達能力。體態是人的第二語言,其中表情、手勢、動作、姿勢等功能各不相同,能發揮替代語言表達的作用。學生的集體文藝活動中,自主訓練,以恰當的手勢、優雅的舉止、標準的動作、協調的姿態,有效表達內在的思想和氣質。
(五)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1)強化團隊精神。把團隊精神作為學生品德素質培養的重要目標。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注入與團隊精神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集體活動促進成員間的溝通,自主培養團隊情感,增強團隊凝聚力。
(2)內化團隊精神。團隊精神的內化過程是一種體驗、熏染、陶冶、養成的過程。精心組織以增強團隊精神為目標的各種集體活動。在各類文體活動中,自我組織、分工合作、共同協調,在活動中體驗、感受競爭的合作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三、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意義
(一)培養職業素質,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力。職業素質高的人技藝高超,不僅能按質量要求完成勞動任務,而且可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直接提高勞動效率。因此用人單位把這樣的人視為寶貴的人才資源而格外看重。
(二)培養職業素質,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健康發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更加依賴知識的創新和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高素質的勞動者善于開拓進取,能夠不斷地進行技術革新、技術改造,這必然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
(三)培養職業素質,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職業素質是人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如果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也一定會使其全面素質得到提高。如果社會中每個從業者都注重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將會推動整個社會的全面快速發展。
結束語
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所接受的教育是中高等職業文化程度,擁有基礎文化課知識和專業課、技能課學習和訓練,基本上能適應社會初中級人才的需求;但是與更高的高等教育學生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也缺少足夠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學生較高的職業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