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碧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下,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方法也應時而變,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正確引導,使學生樂于識字,學會識字。
【關鍵詞】識字;方法;低年級;原則
教學中的識字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更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普遍認為識字教學要富有情趣,課堂上應創設情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老師還要根據漢字的特點和小學生認知漢字的規律,把字的音、義、形緊密融合在起來,幫孩子養成看形、讀音、想義的習慣。此外還可以把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識字,教師要結合學生們的生活經驗,把識字與認知事物相結合,運用直觀的方法教授識字,教給學生多種實用的識字方法。
識字教學具體策略:
一、情境與興趣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彌補他們生活經驗的不足,誘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對識字教學任務的來展是至關重要的。
①可選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用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通過講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③通過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二、整體的感知
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接下來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需要老師的靈活設計,讓孩子自主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眼看,耳聽,腦想,手做,積極探索,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①讓學生自讀文本,根據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②借助教材中所提供的圖片,或者通過查字典、向同學請教等方式豐富字詞的形象。③在感知了詞語的生動性和美麗性后再讓學生自由朗讀,并在誦讀產生“既視感”。
三、互助與誦讀
①首先是小組內互助。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查生字和詞語,整理出易讀錯、易混淆的生字與生詞,并集體討論用什么方法來記住。
②師生互助。老師把小組內易讀錯、易混淆的生字展示在投影儀上,讓大家來談一談自己是怎樣記住的,老師進行必要引導和點撥。在此環節,我們可以教授多種識字的方法,如: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形聲與象形字……也可以用猜字謎等游戲的方式。另外還可以用給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這許許多多有趣的方法,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豐富,讓學生更有興趣。
③最后是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進行整合。要把識字融入到閱讀中,學生完全掌握生字后,我們要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一遍一遍的熟悉課文,把課文讀熟,以讀代講,在誦讀中感悟。伴隨著課堂上朗朗的讀書聲,學生的識字氛圍也變得輕松。
四、練習書寫,活學活用
有些漢字不僅要求會認,還需要會寫,而且要寫的正確、美觀。在識字教學中,寫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識字教學時,教師要進行相應的寫字指導,包括孩子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握筆方法,字的筆順及結構等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努力把字寫得正確、整潔、美觀。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在課堂上要指導好學生用好田字格或九宮格,寫字之前,引導學生觀察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求字要寫在田字格的中間,占八分左右,不要過大或過小,而且寫時要把字寫端正,做到橫平豎直,不歪寫。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課堂上把認識的字寫一寫,這樣不僅加強了識字的效果,而且培養了學生“提筆能練字”的習慣,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
此外,教師要把一些與本課聯系密切的形近字和多音字進行整理,教授學生,讓學生做到觸類旁通,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用自理識字,真正達到活學活用。
五、隨文拓展,積累升華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課本無非就是一個例子?!比绻颜n本看成是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就有悖于語文的整體性。教師要適當地選擇一些與課文相關的閱讀資料擴充到課堂中。拓展的閱讀資料要與本文內容和思想相關聯,并且盡可能多的用到本課程所學的生字生詞。內容要淺顯、簡單,學生能自主學習與朗讀。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兒歌,童話來進行拓展,也可以自編一些詞話來進行拓展。這樣學生會感到有興趣,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達到了學習和鞏固識字的目的。
識字教學中需注意的原則
原則一:遵循了由易到難的原則
低年級識字從拼音開始,拼音是可以幫助識字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它。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識字。在學生自主識字的基礎上逐漸增加難度??梢酝ㄟ^去掉拼音讓學生識字,也可以讓學生采用擴詞的方法識字,也可以用區別象形字等方法來識字。如果有生字在詞語中,要先讀詞語,再從詞語中抽出單字認讀。如果有圖片或實物,就利用圖片或實物對照認讀生字,再從形象的圖片中抽象出來認讀生字。只有依照兒童的認知規律,反復認讀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原則二: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
利用兒童好玩、好勝的特性,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再游戲中學習、學習中娛樂。比如:一篇新課程開始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感興趣的事物、圖片、故事等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讓孩子們的思維迅速進入思維發展的“近區”,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在互助識字環節,老師可以設計一些競賽活動,像火車賽跑比賽、看看誰的花開得多、尋果子等游戲,讓孩子以飽滿的熱情快樂的識字。
原則三:遵循以寫促認的原則
寫字是促進識字,鞏固識字的一種方法,也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寫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等。例如:在“練習書寫、活學活用”的教學環節,我們給學生留夠充足的時間,先找難寫的字,教師來示范,再讓學生練寫,并進行點評。這樣學生耳、口、手并用,對識字起到了更好的鞏固作用。
原則四: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也是識字的載體。教師可以把識字教學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讓學生朗讀。使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生字。教師可以自編一些由教材生字組成的兒歌和短文讓孩子學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深印象,鞏固識字。
參考文獻:
[1]李紅燕,張浩榮.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J].甘肅教育.2009(14)
[2]王軼武.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途徑與方法初探[J].魅力中國.2010(07)
[3]金惠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版).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