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毛紅芳 王海鳴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及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一些非必須行剖宮產的產婦也因各種原因加入剖宮產隊伍,使剖宮產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我們統計2010—201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剖宮產產婦,對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尋求相應的干預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區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產婦共計23 009例,剖宮產數10 408例,剖宮產率為45.23%。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比較3年中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的變化,當一產婦同時有幾個指征時,以第一指征為主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3年分娩數與剖宮產率
剖宮產率由2010年的43.30%上升至2012年的48.21%,剖宮產率呈上升趨勢(表1)。
2.2剖宮產指征
剖宮產指征分為10大類及其他,其他包括高齡初產、過期妊娠等。2010年剖宮產指征前3位依次為社會因素(33.79%)、胎兒窘迫(22.61%)、瘢痕子宮(17.85%);2011年前3位指征排序與2010年相同,構成比分別為33.58%、22.93%、19.07%;2012年前3位依次為社會因素(34.22%)、瘢痕子宮(21.66%)、胎兒窘迫(19.41%)。瘢痕子宮指征構成比呈逐年增高趨勢(表2)。
3討論
3.1剖宮產率變化
本資料顯示,3年來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10年的43.30%上升到2012年的48.21%。2012年上海市剖宮產率為50.20%[1],我區剖宮產率為46.28%,剖宮產率的迅速上升已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保障母嬰安全、促進自然分娩已成為婦女保健及產科工作者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針對這種現象,WHO提出將剖宮產率控制在15.00%以下[2]。滬衛疾婦[2012]40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在確保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各助產機構的剖宮產率在原有基礎上下降20.00%~30.00%。
3.2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變化
本資料顯示,3年剖宮產指征前3位分別是:① 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占剖宮產總數的33.88%。② 胎兒窘迫。由于監測手段的提高,超聲波及胎兒電子監護儀的廣泛運用,產前臍帶繞頸、羊水過少等檢出率大大提高了。③ 瘢痕子宮。剖宮產后再次妊娠選擇剖宮產還是陰道分娩是業界爭論的焦點。一般認為瘢痕子宮再次分娩時易發生破裂,目前在我區二級醫院不具備陰道分娩的條件。
3.3剖宮產上升的原因
社會因素在剖宮產指征中呈逐年增高趨勢,為了保障母嬰安全,我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剖宮產率的控制有明確的要求,特別是針對節假日剖宮產的嚴格控制。近年資料顯示,當前的剖宮產指征已遠非單純的醫學指征,“社會因素”已躍居榜首[1]。本組資料顯示,社會因素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其次是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因此,控制好“社會因素”剖宮產是降低剖宮產率的關鍵因素。
3.4社會因素剖宮產
社會因素指醫學上無明顯剖宮產指征,孕婦及親屬要求行剖宮產手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 孕婦及親屬認為剖宮產無痛且安全,陰道分娩的新生兒智商低,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智商高;② 為新生兒謀求一個良辰吉日的生辰八字,因此擇日、擇時剖宮產明顯增加;③ 產科醫師擔心陰道分娩萬一發生意外,搶救不如剖宮產者搶救及時方便,為了減少醫療糾紛,醫師放寬手術指征,致使社會因素剖宮產率上升更為明顯。
3.5降低剖宮產率的建議與措施
① 加強孕婦健康教育。孕婦在社區建冊后,由建冊醫師面對面進行宣教以及接受社區孕婦學校的健康教育;接產醫院根據孕期到分娩的不同階段開展健康教育,使孕婦及家屬了解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的利弊,從根本上認識自然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不盲目要求剖宮產。
② 推廣適宜技術項目。建立一支優秀的助產團隊,提高陰道分娩技術,開設助產士門診,滿足廣大孕產婦的需求;開展導樂陪伴分娩、分娩鎮痛、自由體位分娩及水中分娩等項目,聘請有經驗的助產士全程陪伴并進行心理宣教,讓孕婦聽音樂、看電視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協助完成分娩的全過程。水中分娩不僅有較明顯的減輕分娩疼痛和產道損傷的效果,水中分娩作為新興、文明的產科助產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分娩模式,倡導人性化分娩,深受產婦歡迎[3]。
③ 建立剖宮產排行榜。要控制好剖宮產率除了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外,還要得到醫院政策的支持,醫院對掌握剖宮產指征要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并納入產科質量考核。
4參考文獻
[1]紀若思,杜莉,秦敏,等.上海市剖宮產現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772-4773.
[2]ALthabe F,Belizan JM.Caesarean section:the paradox[J].Lancet,2006,368:1472.
[3]張彬,方向東,黃大雁,等.探討新醫改形勢下婦幼保健醫院可持續發展路徑[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663-4664.
(收稿日期:2013-10-14)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及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一些非必須行剖宮產的產婦也因各種原因加入剖宮產隊伍,使剖宮產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我們統計2010—201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剖宮產產婦,對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尋求相應的干預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區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產婦共計23 009例,剖宮產數10 408例,剖宮產率為45.23%。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比較3年中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的變化,當一產婦同時有幾個指征時,以第一指征為主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3年分娩數與剖宮產率
剖宮產率由2010年的43.30%上升至2012年的48.21%,剖宮產率呈上升趨勢(表1)。
2.2剖宮產指征
剖宮產指征分為10大類及其他,其他包括高齡初產、過期妊娠等。2010年剖宮產指征前3位依次為社會因素(33.79%)、胎兒窘迫(22.61%)、瘢痕子宮(17.85%);2011年前3位指征排序與2010年相同,構成比分別為33.58%、22.93%、19.07%;2012年前3位依次為社會因素(34.22%)、瘢痕子宮(21.66%)、胎兒窘迫(19.41%)。瘢痕子宮指征構成比呈逐年增高趨勢(表2)。
3討論
3.1剖宮產率變化
本資料顯示,3年來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10年的43.30%上升到2012年的48.21%。2012年上海市剖宮產率為50.20%[1],我區剖宮產率為46.28%,剖宮產率的迅速上升已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保障母嬰安全、促進自然分娩已成為婦女保健及產科工作者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針對這種現象,WHO提出將剖宮產率控制在15.00%以下[2]。滬衛疾婦[2012]40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在確保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各助產機構的剖宮產率在原有基礎上下降20.00%~30.00%。
3.2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變化
本資料顯示,3年剖宮產指征前3位分別是:① 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占剖宮產總數的33.88%。② 胎兒窘迫。由于監測手段的提高,超聲波及胎兒電子監護儀的廣泛運用,產前臍帶繞頸、羊水過少等檢出率大大提高了。③ 瘢痕子宮。剖宮產后再次妊娠選擇剖宮產還是陰道分娩是業界爭論的焦點。一般認為瘢痕子宮再次分娩時易發生破裂,目前在我區二級醫院不具備陰道分娩的條件。
3.3剖宮產上升的原因
社會因素在剖宮產指征中呈逐年增高趨勢,為了保障母嬰安全,我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剖宮產率的控制有明確的要求,特別是針對節假日剖宮產的嚴格控制。近年資料顯示,當前的剖宮產指征已遠非單純的醫學指征,“社會因素”已躍居榜首[1]。本組資料顯示,社會因素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其次是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因此,控制好“社會因素”剖宮產是降低剖宮產率的關鍵因素。
3.4社會因素剖宮產
社會因素指醫學上無明顯剖宮產指征,孕婦及親屬要求行剖宮產手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 孕婦及親屬認為剖宮產無痛且安全,陰道分娩的新生兒智商低,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智商高;② 為新生兒謀求一個良辰吉日的生辰八字,因此擇日、擇時剖宮產明顯增加;③ 產科醫師擔心陰道分娩萬一發生意外,搶救不如剖宮產者搶救及時方便,為了減少醫療糾紛,醫師放寬手術指征,致使社會因素剖宮產率上升更為明顯。
3.5降低剖宮產率的建議與措施
① 加強孕婦健康教育。孕婦在社區建冊后,由建冊醫師面對面進行宣教以及接受社區孕婦學校的健康教育;接產醫院根據孕期到分娩的不同階段開展健康教育,使孕婦及家屬了解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的利弊,從根本上認識自然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不盲目要求剖宮產。
② 推廣適宜技術項目。建立一支優秀的助產團隊,提高陰道分娩技術,開設助產士門診,滿足廣大孕產婦的需求;開展導樂陪伴分娩、分娩鎮痛、自由體位分娩及水中分娩等項目,聘請有經驗的助產士全程陪伴并進行心理宣教,讓孕婦聽音樂、看電視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協助完成分娩的全過程。水中分娩不僅有較明顯的減輕分娩疼痛和產道損傷的效果,水中分娩作為新興、文明的產科助產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分娩模式,倡導人性化分娩,深受產婦歡迎[3]。
③ 建立剖宮產排行榜。要控制好剖宮產率除了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外,還要得到醫院政策的支持,醫院對掌握剖宮產指征要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并納入產科質量考核。
4參考文獻
[1]紀若思,杜莉,秦敏,等.上海市剖宮產現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772-4773.
[2]ALthabe F,Belizan JM.Caesarean section:the paradox[J].Lancet,2006,368:1472.
[3]張彬,方向東,黃大雁,等.探討新醫改形勢下婦幼保健醫院可持續發展路徑[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663-4664.
(收稿日期:2013-10-14)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及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一些非必須行剖宮產的產婦也因各種原因加入剖宮產隊伍,使剖宮產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我們統計2010—201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剖宮產產婦,對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尋求相應的干預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區婦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產婦共計23 009例,剖宮產數10 408例,剖宮產率為45.23%。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比較3年中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的變化,當一產婦同時有幾個指征時,以第一指征為主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3年分娩數與剖宮產率
剖宮產率由2010年的43.30%上升至2012年的48.21%,剖宮產率呈上升趨勢(表1)。
2.2剖宮產指征
剖宮產指征分為10大類及其他,其他包括高齡初產、過期妊娠等。2010年剖宮產指征前3位依次為社會因素(33.79%)、胎兒窘迫(22.61%)、瘢痕子宮(17.85%);2011年前3位指征排序與2010年相同,構成比分別為33.58%、22.93%、19.07%;2012年前3位依次為社會因素(34.22%)、瘢痕子宮(21.66%)、胎兒窘迫(19.41%)。瘢痕子宮指征構成比呈逐年增高趨勢(表2)。
3討論
3.1剖宮產率變化
本資料顯示,3年來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10年的43.30%上升到2012年的48.21%。2012年上海市剖宮產率為50.20%[1],我區剖宮產率為46.28%,剖宮產率的迅速上升已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保障母嬰安全、促進自然分娩已成為婦女保健及產科工作者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針對這種現象,WHO提出將剖宮產率控制在15.00%以下[2]。滬衛疾婦[2012]40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在確保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各助產機構的剖宮產率在原有基礎上下降20.00%~30.00%。
3.2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變化
本資料顯示,3年剖宮產指征前3位分別是:① 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占剖宮產總數的33.88%。② 胎兒窘迫。由于監測手段的提高,超聲波及胎兒電子監護儀的廣泛運用,產前臍帶繞頸、羊水過少等檢出率大大提高了。③ 瘢痕子宮。剖宮產后再次妊娠選擇剖宮產還是陰道分娩是業界爭論的焦點。一般認為瘢痕子宮再次分娩時易發生破裂,目前在我區二級醫院不具備陰道分娩的條件。
3.3剖宮產上升的原因
社會因素在剖宮產指征中呈逐年增高趨勢,為了保障母嬰安全,我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剖宮產率的控制有明確的要求,特別是針對節假日剖宮產的嚴格控制。近年資料顯示,當前的剖宮產指征已遠非單純的醫學指征,“社會因素”已躍居榜首[1]。本組資料顯示,社會因素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其次是胎兒窘迫、瘢痕子宮。因此,控制好“社會因素”剖宮產是降低剖宮產率的關鍵因素。
3.4社會因素剖宮產
社會因素指醫學上無明顯剖宮產指征,孕婦及親屬要求行剖宮產手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 孕婦及親屬認為剖宮產無痛且安全,陰道分娩的新生兒智商低,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智商高;② 為新生兒謀求一個良辰吉日的生辰八字,因此擇日、擇時剖宮產明顯增加;③ 產科醫師擔心陰道分娩萬一發生意外,搶救不如剖宮產者搶救及時方便,為了減少醫療糾紛,醫師放寬手術指征,致使社會因素剖宮產率上升更為明顯。
3.5降低剖宮產率的建議與措施
① 加強孕婦健康教育。孕婦在社區建冊后,由建冊醫師面對面進行宣教以及接受社區孕婦學校的健康教育;接產醫院根據孕期到分娩的不同階段開展健康教育,使孕婦及家屬了解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的利弊,從根本上認識自然分娩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不盲目要求剖宮產。
② 推廣適宜技術項目。建立一支優秀的助產團隊,提高陰道分娩技術,開設助產士門診,滿足廣大孕產婦的需求;開展導樂陪伴分娩、分娩鎮痛、自由體位分娩及水中分娩等項目,聘請有經驗的助產士全程陪伴并進行心理宣教,讓孕婦聽音樂、看電視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協助完成分娩的全過程。水中分娩不僅有較明顯的減輕分娩疼痛和產道損傷的效果,水中分娩作為新興、文明的產科助產手段,改變了傳統的分娩模式,倡導人性化分娩,深受產婦歡迎[3]。
③ 建立剖宮產排行榜。要控制好剖宮產率除了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外,還要得到醫院政策的支持,醫院對掌握剖宮產指征要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并納入產科質量考核。
4參考文獻
[1]紀若思,杜莉,秦敏,等.上海市剖宮產現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772-4773.
[2]ALthabe F,Belizan JM.Caesarean section:the paradox[J].Lancet,2006,368:1472.
[3]張彬,方向東,黃大雁,等.探討新醫改形勢下婦幼保健醫院可持續發展路徑[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0):4663-4664.
(收稿日期: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