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許強
關鍵詞:動畫創作;原創性;意識培養
原創性是動畫作者對生活的直接體驗、理解以及評價,也可以是對已有東西的新理解與新評價,是運用電影思維和動畫手段進行的藝術創作。可以說,原創動畫片的構思從一開始就是依照電影語言的敘事規律描繪故事、表達思想的一種創作方式。
關于動畫創作中原創性的探索,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不僅僅需要在理論上充分理解,更需要創作中的實踐。李嵐清副總理到北京電影學院調研時曾指示:“要創作出中國自己的動畫形象,要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和影視文化產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原創是動畫的資本,創新是民族之魂,討論原創性不是一味地在理論上去說教,盲目地去自圓其說,而是強調在創作中注重以人為本。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從在兒時聽父母講述故事到走進學校接受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文化傳承的過程,原創性的東西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堅持走原創道路,不是高喊口號,而是重在行動。中國動畫原創之路上,無數創作者在默默執著地探索前進著,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例子,因此在創作過程中要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中創新,探索中總結。我們翹首期盼,越來越多的原創動畫作品促使中國動畫事業在一次又一次的原創探索中前進,中華民族文化再次被動畫挖掘或重新闡釋而成為民族飛躍的動力源泉,傳統經典重新被充實并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而煥發著盎然生機,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又將在世界動畫舞臺上大放光彩!
原創動畫片的創作意義也更為深遠,尤其是對于青少年兒童觀眾的影響力,使動畫片的創作更加有現實意義和前瞻意義。積極健康的故事主題、親切的聲音、優美的視覺形式、浪漫的想象等特點反映了動畫創作不尋常的意義。無論是什么樣的故事,只要是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通常都會吸引孩子們。迪斯尼認為,他對美國社會的貢獻是他的動畫作品中所宣揚的“勇敢、堅忍與努力”的精神影響了幾代人的價值觀。因為,喜愛“米老鼠”的孩子們幾乎都可能成為美國社會的優良公民。
而我們中國的經典原創動畫距今已走過八十多年,從中國早期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到解放后一系列代表中國原創的經典動畫片,每一部都具有鮮明的原創性,都是本土化的代表。《鐵扇公主》、《大鬧天宮》、《金猴降妖》、《天書奇譚》、《小蝌蚪找媽媽》、《金剛葫蘆娃》、《阿凡提的故事》等優秀動畫片,無一不是我國動畫創作者繼承傳統、銳意創新的結果,正是一代又一代動畫創作者積極探索,不懈追求,才取得了今天中國動畫的豐碩成果。
如今動畫藝術風靡世界已是不爭的事實,并且越來越成為一種全球化的藝術語言。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動畫藝術的身影更是無處不在。為了適應市場這種巨大的需求,動畫藝術創作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而目前國家對動畫事業的重視給動畫教育及創作研究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因此,開設有關動畫專業的院校越來越多了,動畫創作方面的知識越來越系統了,動畫專業基礎教育的內容正在逐步完善。盡管如此,但國人對于動畫創作方面的意識仍存在誤區,相信到目前為止,還會有大多數人認為動畫只是藝術家們的事,而事實上動畫并沒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難,靠自己的力量做出動畫其實很簡單,只是大家不了解它的本質而已。它擁有的是創新和探索的靈魂,并不意味著復雜的主題、難懂的畫面和不明所以的音樂,它只是用動畫這樣的形式,表達作者腦中恣意的想法和心理的感受。當然,這樣的感受我們可以用文字來表達,也可以用歌曲來表達,還有人恰巧會用動畫來表達。
而動畫教育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非專業人士的兒童也好,成年人也好,對動畫的制作過程幾乎完全不了解,動畫教育也大多集中在高校之中。尤其在我國,幾乎所有的綜合類大學和美術學院都開設了動畫專業,而對于傳說中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少年兒童,或者說是中小學生而言,卻很難有機會系統地接受到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教育。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這樣的教育要從小開始。
2009年中國國際動漫教育與人才戰略高峰論壇也提出振興原創動漫產業要從娃娃抓起。還有,世界動畫協會組織分支機構叫做世界動畫協會組織工作坊(ASIFA Workshop Group,簡稱AWG),它以帶領小朋友創作動畫為宗旨。在那里,孩子們會了解到動畫影像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人們創造出來的視覺影像。他們會得到許多關于動畫的知識,參與或親自制作劇本,分鏡,腳本,道具等,學會簡單的動畫制作技巧,也會做出自己的動畫,并在協會的幫助下舉行展覽。這樣的活動留給孩子們的,可能只是一段有趣的記憶,或者,鑄就了一個未來的動畫大師也說不定。
要培養孩子們的動畫意識,讓他們制作實驗動畫是個很好的方式,這樣訓練的重點不是為了讓孩子們追求動畫的制作過程,制作的結果,不能讓他們從小就從勞力者做起,動手而不動腦,要重在培養他們理解動畫的精髓并落實在創作里。在動畫行業中,實驗是高于生產的審美與精神升華,在思想的表達和技術的表現上需要創新精神,鼓勵原創性、強調個人風格的自由發揮。所以孩子們要考慮的是,他們想表達什么,用什么樣的媒體,用什么樣的色調,用什么樣的節奏等等,這是一個學習思考創作的過程。當然,一開始時,可能都只會是一些可能性、無規律的、無厘頭的探索,沒有故事,沒有情節,缺乏美感,過于粗糙,種種可能,就像動畫誕生之初藝術家們的探索一樣,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從小開始培養這種動畫創作意識,并在今后的學習中實驗、實踐,才會有今后中國式的“迪斯尼”動畫。
參考文獻
[1] 方建國 王培德 彭一 中外動畫史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2] 賈否 動畫創作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