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榮
云南省石屏縣人民醫院 云南 石屏 662200
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
王慧榮
云南省石屏縣人民醫院 云南 石屏 662200
目的:探究和分析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9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9例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對照組49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感染、切口疼痛、肩背部疼痛的發生率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全程優質護理有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降低患者術后感染和疼痛的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優質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提高,腹腔鏡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廣泛,由于在腹腔鏡輔助治療下的膽囊切除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以及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應用中得到廣泛的好評。但盡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微創手術但還是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傷害,因此應在圍手術期進行有效的護理。選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9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和分析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9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9例患者,男20例,女29例;最小年齡29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50.2±8.4)歲;其中膽囊息肉11例,膽囊結石18例,急性膽囊炎12例,急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8例;對照組49例患者,男22例,女27例;最小年齡28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52.1±8.4)歲;其中膽囊息肉12例,膽囊結石17例,急性膽囊炎11例,急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經過有效的診斷及輔助檢查后,制定合適的手術方案,均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方式,并根據分組給予不同的護理方式,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入院后簡單介紹、基礎護理、術后常規巡視病房等。實驗組采用全程優質護理方式,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入院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向其介紹醫院及病區環境、主治醫生、責任護士以及醫院的相關作息制度,并陪同患者辦理相關住院和治療手續。
1.2.2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對其病情以及手術方法并不了解,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其病癥的的基本知識以及手術的過程和必要性,使患者了解到手術是安全有效的,消除患者對手術的緊張、焦慮心理,建立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
1.2.3 術前準備
有效的術前準備有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降低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前做好相關術前檢查,如發現其他合并疾病應重新評估病情,并給予相關合并治療。術前6h禁水,12h禁食,并對患者進行灌腸處理,并留置尿管、胃管。
1.2.4 術中護理
術中應時刻關注患者的情況,一旦發生意外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術中要協助醫生的工作,其中器械護士要準備好光學鏡并對攝像頭和光源導線準確固定,對手術中使用過的器械及時檢查、清點,并在術后認真清洗,保持手術工具的清潔。
1.2.5 術后護理
術后吸氧6h,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術后24h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并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合理飲食,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術后注意引流管的護理,定期檢查引流管的固定效果,并定時對引流管進行清潔,及時更換引流管,注意尿液量、顏色、狀態,如發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并對癥處理。
1.2.6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告知其藥物服用方法,日常飲食、生活的注意事項,術后定期復診,一旦發現不良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1.3 數據處理
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應用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實驗組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2.2 術后并發癥情況
實驗組患者術后感染、切口疼痛、肩背部疼痛的發生率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例(%)]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中常用的腹部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小等優勢,但患者在術后同樣會發生感染等情況,因此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常規護理方式僅根據醫囑進行,患者難以得到全方位的護理,降低護理效果。全程優質護理是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指患者入院到出院整個過程的全面護理過程,護理人員從心理、生活、日程等方面對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進行細致有效的護理,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狀態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保護患者,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其臨床恢復。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49例患者采用全程優質護理后,患者術后感染者為0例,切口疼痛1例(2.0%),肩背部疼痛1例(2.0%),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實驗組患者在術后住院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方面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全程優質護理可以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和疼痛的發生率,縮短術后排氣時間,有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張越,莊莉萍.運用優質護理臨床路徑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3(14)
[2]鄒詠娥.全程優質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3)
R473.6
B
1009-6019(2014)11-02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