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玲妹
摘 要: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技工學校進行的語文教學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大程度擴展教學空間,將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激活,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借助于語文學習,獲得豐富的知識文化;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讓學生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技工院校 語文教學 以人為本 職業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239-01
技工院校新版《語文》教材中提出“構建以職業精神為核心的人文體系”的教育理念,這樣的教學理念是基于學生具體特點和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統一。因此,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轉崗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充分結合起來,運用恰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1 語文教學中進行職業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1.1 技工院校學生生源素質不高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擴大規模的招生,以及社會的知識層次的提高,讓較多的學生選擇更長遠的教育。技工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來自成績較差的初中生,或者是個性較強、綜合素質不高的學生。從相關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不少進入技工院校讀書的學生中考成績遠低于上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進入技工院校大多是家長的意見,或者是為了混個文憑進入社會好找份工作。很多學生對于文化基礎課根本就沒有興趣,甚至比較反感。就算是對語文這樣學習時間最長的文字科目也沒有較大的興趣。因此,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步獲得相應的知識,讓學生在長久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學得相應的堅持不懈的職業精神。
1.2 技工院校片面重視技能教學
長久以來,職業教育確定的教學任務都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技能教學,導致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完全喪失興趣。學生只求將專業知識學好爭取找份好的工作,從而沒有受到文化基礎課的熏陶,導致沒有較好的職業精神。技工院校的學生總是單純地認為,所謂技校就是為了學習相應的技術,文化課可有可無,甚至是完全沒有必要學習的,只要將專業課學習好就行了。中職語文教學大綱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提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具備較好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從富士康連環自殺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相應的警示,在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務必要進行充分的職業精神教育。
2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職業精神教育的內涵
職業精神由多種要素構成,它們相互配合,形成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職業精神的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立業四個方面。職業素養包含職業基本素質和職業專業素質。職業基本素質包含職業人健康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基本道德禮儀修養、遵守職業道德的操行、健康樂群的心理、創新創造的精神;職業專業素質包含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和扎實的專業基本技能和先進的企業理念。
《技工學校語文課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讓學生借助語文學科的學習輻射到其他學科,最終形成較好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有效促使學生形成長期的學習。教師應用相應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本中實用的知識,同時結合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進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引導,從而讓學生獲取相應的職業精神教育。
3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實施職業精神教育的有效策略
技工院校所使用的語文教材是非常優秀的,教材的教學理念也是非常獨特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同時結合相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良好的職業精神教育。
3.1 豐富語文活動
當前,很多高級中學進行的語文教學陣地主要是建設高雅的校園文化。但是,對于技工院校就要注重語文環境建設的另樣性,充分結合職業學習的知識特點進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職業辯論賽、業余歌唱比賽、唐詩宋詞朗誦會、才藝大比拼、書法比賽等等,讓學生們喜歡語文課程內容,教師再將學生逐步轉移到文化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同時結合職業知識的學習,提高綜合素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增強相應的人文性和可操作性。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國民當前普遍缺少堅定的信仰,更多的人表現出強烈的物質追求,從而導致精神較為空虛和浮躁,這些都表現為人文的缺失。所以,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設多樣性和人文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形成良好而健康的品格,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培養起良好的精神追求。
3.2 養成良好習慣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不是短時間可以獲得的,而是通過長久的時間逐步培養,堅持不懈獲得不易改變的行為或者思維方式。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就是要通過系統的教學,讓學生喜歡語文,養成長久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生活的幫助是長遠的。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訓練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職業生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技校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導致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只是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意志。技工院校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廣泛閱讀、激情朗讀、查閱工具書、經常練筆、口語交際、獨立思維等多方面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3 拓展語文空間
技工院校的學生獲取了相應的知識最終會回到社會生活中,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生活將豐富的資源提供給相應的語文學習,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就是要注重生活化,從而將豐富的語文資源進行挖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好相應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讓語文促進學生更好的生活。比如,在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引導學生編寫相應的短信發送給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在有限的字數設計內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又比如,各種實用性文字的寫作訓練,如請假條、申請、證明、合同等等。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相應的時事話題,比如可以模仿電視節目《焦點訪談》、《今日說法》、《實話實說》等等,組織學生討論相應的話題:“我們的青春誰做主?”、“我看我的職業”、“人生的路”、“我的未來”等等,從生活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要充分把握學生的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索相應的語文知識,從而受到良好的職業精神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春光.試論中職語文教學方法[J].才智,2012(27).
[2] 吳堃,汪曉菲.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方法創新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