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晨
摘 要:文章通過在器樂在演奏中和教學中的體會,闡述在器樂學習中從聽覺,聲音概念,優化表演方式及教學運用方面的重要性。通過三個要點闡明器樂演奏及在教學中的內在聯系和對個別基本問題的重視。
關鍵詞:視唱練耳 音色 器樂演奏法 優化
中圖分類號:J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a)-0149-01
在器樂演奏和教學中我們要面對很多問題,比如說音準,節奏,音色,演奏法等問題,這都是最基本但又是最重要的,也是應該所掌握的技能。所以無論是學習階段,演奏階段,教學階段,這些最基本的技能永遠都是不能忽略,并且要時刻引起重視。下面該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這些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1 視唱練耳在器樂演奏和教學的重要性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耳朵的訓練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聽覺訓練。這對器樂演奏者和欣賞者都尤為重要。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聽覺的藝術。馬克思曾說:“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在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對于每位學習音樂的人來說必須具備辨別音高,準確識譜,并進行視唱的能力,這樣才會對音樂的理解,鑒賞,記憶,起到促進的作用。同時,音樂本身也有語言性,我們稱之音樂語言,音樂語言的積累是人們在音樂思維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只有把更多的音樂語言結合特點不斷地存儲在大腦里才有能力對所聽到的音樂進行分析,并迅速地將其反應出來。因此,積累豐富的音樂語言對促進聽覺思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就要通過視唱練耳這項系統的,有計劃地,有組織的活動來獲得。視唱練耳是一門基礎理論課,但并不是純理論課,它的目的是提高音樂學習者的自身素質,加強全面修養的一門綜合基礎課。一個有修養從事演唱,演奏或教育的音樂家們其在音樂方面所取得的成功,這里面都有視唱練耳的一份功勞,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但是,要想掌握學好這門課也是要付出許多時間和努力的。這門課涉及面較廣,比如,旋律,和聲,曲式,調性,音準,節奏,強弱力度,識譜速度,音樂表現力等等。但絕對不是不可靠近高不可攀的。只要我們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唱有助于聽是無可置疑的。但視唱不能僅僅停留在識譜階段,要充分理解和認識音樂的內在要素,分析掌握音樂進行的規律及內在聯系。經過不懈的努力,大腦中也會存儲更多的音樂語言,這些音樂語言會在日后的音樂實踐中參與你的音樂思維活動,并必定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你的音樂修養,專業素質,專業水平以及社會活動能力。
2 建立正確的音色概念
什么才是管樂演奏者所追求的聲音呢?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個層次來看。(1)差的音色,沒有把樂器和哨片,號嘴震動起來,粗糙的聲音,(2)好的音色,音準,發音標準,樂器哨片,號嘴震動統一的聲音。(3)有藝術想象力的音色,這也是我們理想中所追求的,也是每一位器樂演奏者的最高最求。以上所說的這三個層次概念不同但又密切相關。初學者由于在各個方面還不協調聲音粗糙虛浮不入耳。所以教師會把發出好的音色作為教學目的。這是指,讓樂器,哨片,號嘴充分震動,穿透力強的聲音,這種聲音明亮而又有寬度,純凈結實而不粗糙,是一種圓潤美的聲音。這就是一種正確的音色。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意識,也就是說可以去主動識別音色辨別聲音的好壞,通過練習使學生演奏出好的音色。但這還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好的聲音還要和不同作品的風格相適應相變化,還有包括演奏技術上的因素及情感的融入,這樣更高層次的音色也就隨之產生了。真正要演奏出藝術的美的聲音,追求更高層次的音色,光靠這些還不夠,這需要整個藝術修養的提高才能達到。舉幾個里子:(1)發展聽覺概念,多聽多看中外名家名團的演奏,各種風格作品都要盡可能去聽,從中吸取營養,如果能聽現場的那是最好的。這樣能進一步建立藝術表現力強的音色概念,也可以從中模仿。(2)提高音樂的全面素質,廣泛的接觸各類音樂作品,各種演奏家的演奏,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如,交響樂,歌劇,戲劇,舞劇等來打開音樂思維和視野。(3)接觸音樂以外的藝術形式,如,繪畫,名著等,這些都可以提高演奏者的藝術修養,內在文化,使內心更為豐富,這樣可以再演奏時更深刻的體會作品內涵,音樂表現也會更有深度??傊?,要想演奏出我們心中美的有藝術表現力的音色就必須從以上方面吸取經驗。當然學生遇到好的老師是先決條件,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練習,指導學生演奏出好的聲音。
3 優化演奏法及在教學和演奏中運用
熟練的掌握器樂演奏方法是體現音樂表現力的最直接途徑。好的演奏法可以使音色,作品表現等,給人予更好的聽覺體驗。所以正確的演奏法對演奏者是非常重要的。演奏法的學習可以分為主觀與客觀的方式。主觀是指器樂本身特性所決定的具有針對性和基本原理性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它具有傳統性,傳承性,革新性和發展性。而客觀是指在器樂學習中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方法,并能很好的融合在自身專業中的一種吸取手段,最終能為本專業演奏及發展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可以為我們主觀學習方式提供源源不斷地革新前提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思維。從而可以使我們傳統器樂的演奏法得到新鮮血液和不斷的技術革新。那么在演奏過程中,基本要領是必須在學習初期所掌握和固定的。比如,演奏姿勢與放松對發音的影響,要想使樂器發出正確的音色就首先要有正確的演奏姿勢,樂器要穩定,樂器與身體角度.位置要合理,肩,臂,手,要放松,不要用多余的力量,身體各部位不要有僵硬感。同時,演奏時嘴型要規范,標準。氣息使用方法是否正確等都是演奏樂器時的最基本要求。那么,在練習時,為有效提高演奏者的水平及實際能力,我們也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去練習和選擇作品。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要按實際情況選擇作品及練習曲。同時,練習曲要與所演奏的作品相適應,最好是選擇有針對性的練習曲來輔助作品的練習,并能很好的為作品服務,最終達到掌握作品風格,提高演奏者演奏能力的目的。
綜述以上三點體會,器樂表演藝術等藝術形式可見是門具有科學性的非單一的學科。需要各方面的輔助與支持。以科學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信念,積極探索的主觀意識能動性和對音樂的熱愛來形成動力發展。我想,在演奏者們和教育者們的共同努力下,堅定信念,就一定會在藝術道路上和培養人才方面上不斷地攀登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 馬清.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 倫納德·邁爾著.音樂的情感與意義[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