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會 宋偉 魏春芳
摘 要: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數學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教師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在課堂上利用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步步“下套”,層層“設局”,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數學求解的知識殿堂,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就會熱烈而高漲,持續而高效,出現“一石激起千層浪,朵朵浪花好漂亮”的效果。現在我們正引導學生學會用鼠標去點擊科技之門,用科技敲響數學的鐘聲,彈奏出數學的美妙樂章。
關鍵詞:激情引入 層層遞進 嘗試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088-01
進入21世紀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怎樣適應新世紀的中學生,怎樣吸引00后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數學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教師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在課堂上利用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步步“下套”,層層“設局”,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數學求解的知識殿堂,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就會熱烈而高漲,持續而高效。因為數學本身就有無窮的魅力吸引著莘莘學子,數學在中考、高考中的地位,無不是家長重視的理由,教師只要挖掘出數學的吸引學生的精彩之處,保管學生跟著數學老師跑,而且越跑越出彩,越學越有勁,越學越明白。愛好數學的學生都有一股堅韌不拔的鉆勁,到時他們自己就有一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到那時才是說明一位數學老師教學成功的體現所在。那怎樣實現這種教學效果呢?
1 設計好每一節數學課開課題目——設景
所謂設境,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有目的的設置一定的情境,營造一種特殊氛圍,以影響學生的情緒,進而達到一種特殊的教學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把要講的新知識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最樂意接觸的例子引出,一開始就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探究心理,學習新知就會很順利地走下去。如:利用多媒體“動”的特點,讓學生測眼力,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再讓學生去驗證你的結論,用鼠標拖動線段去比較,從而自己得出正誤。還可驗證三角形的全等,內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等,直觀形象地展示數學的真實性、正確性、科學性。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產生好奇的疑問,進而想去探索,想去驗證,為下面的深入學習鋪設路徑。
2 設計好每一節數學課新授知識的精彩環節—— “下套”
設計好講授新知的每一步精彩環節,讓學生每探索一個新知識點都感到無窮的樂趣,在前方還有新鮮事等著呢,一直想走下去。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挑選給學生“下套”的例子,每一步都要有吸引學生探究的引子。學生產生好奇,急切地想去探求真知,教師就應適時引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把圖像、聲音、動畫、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知識進行記憶,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學生理解快,印象深刻,提高了課堂效率。正如有的同學所言:“使用多媒體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幫助,以前上課難聽清楚的數理現在清楚了,生動的動畫模擬使證明更容易理解了,枯燥的理論知識伴隨著優美的畫面出現變得不再單調,有些東西我們終生難忘。”
3 設計好每一節數學課的練習題——運用
學生學會了新的技能,摩拳擦掌都想試試鋒芒,設計好層層遞進的練習題,一步步把學生引入知識運用的大門,敲開這扇門,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數學的無窮魅力,美麗前景,是數學技能又提高的表現,這更是數學吸引學生不斷前進的魅力所在。如:在學生對教學內容基本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安排幾組分層次的課堂練習題,力求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重在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
4 設計好每一節數學課更高運用的探究題—— 提高
學生總有這種心理,一山望著一山高,當學生嘗到初次的運用新知的甜頭,總想著再試試更高的境界,去探求新的登峰快樂。教師用稍有難度的題目做引子,保準學生課下不吃飯也要做出來,睡著覺也在想著數學題。當有思想的火花時,定會找同伴們協商,如有異議,還會爭得面紅耳赤;發現解題的縫隙又會蹙眉疾書,成功后定會歡呼雀躍,高興萬分。進而再向你要題,再苦思冥想,這就是學習數學的樂趣,你也來試試吧!
5 設計好每一節數學課學生自編題目的環節—— 發揮
這部分教學環節就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在參與中加強師生之間的知識交流,同學之間的協同合作,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更通過自制的幻燈片、投影片、多媒體小課件等展示自己的科技才能,自行探索和研討,切實處在自主學習和積極交往中。特別是小組成員的團結合作,使學生們不僅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提高了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鍛煉了社交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達到了鞏固新知的效果,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對學生來說,只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點、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稱得上創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發現這些創新的火花,并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時時處處加以培養,并持之以恒,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創新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學生便會自覺地將其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思維能力。
6 設計好每一節數學課課下展疑的機會—— 布局
占用課堂教學最后一分鐘,布置一個妙趣橫生的問題,讓同學們在課下解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小豆早晨起床穿衣需要3分鐘,洗刷需要2分鐘,燒水做飯需要15分鐘,飯前和飯后洗刷碗筷各需要3分鐘,吃飯需要5分鐘,整理書本需要5分鐘,從家到學校需要20分鐘,如果小豆7:00起床,7:50上課,小豆應怎樣安排時間才不至于遲到?他最早能提前幾分鐘到校?這類數學題不僅能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而且還對學生進行了最優化思想的教育。課下學生積極安排,爭先恐后找到老師談想法。有時為了一個環節的安排而爭得面紅耳赤。從而可看出,只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的火花會隨時迸發,奇思妙想美不勝收,精彩萬分。
另外,還可布置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拆題、組題、變題、社會實踐性習題、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等,都可出現“一石激起千層浪,朵朵浪花好漂亮”的效果。
初中數學課堂教改之路艱難而曲折,也許正是因為它的艱難和曲折,我們才感受到了求索的特殊意義,現在我們正引導學生學會用鼠標去點擊科技之門,用科技敲響數學的鐘聲,彈奏出數學的美妙樂章。
參考文獻
[1] 姜世武.創設問題情境 構建數學高效課堂[J].學苑教育,2011(15):39.
[2] 孫美軍.激發學習興趣 構建高效課堂[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183.
[3] 申翠蓮.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J].學苑教育,2013(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