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芳

摘 要:根據知識結構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找準重難點及關鍵,組織有效課堂教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學了解該單元各知識點的聯系,再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的綜合練習,讓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數學 教學步驟 認知結構 參照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02-01
根據每個單元的知識結構,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出發,由教師確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并找準該單元的知識重點,難點及關鍵,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完成重點、難點及關鍵的教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1 確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內容
制定單元教學目標,實際上是為單元教學定方向。方向能否定得正確,關鍵在于能否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正確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使所定目標切實具有科學性、準確性和可測性。一旦所定目標具有上述“三性”,就能真正成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判斷教學效果,調控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參照系。這樣目標備課,教學就會因方向明確而少走彎路。
2 抓關鍵、教給學生方法
首先弄清該單元所涉及的知識在新與舊、難與易,相互制約方面有哪些聯系,找準其中起關鍵作用的知識。其次在認真研究這一關鍵知識與哪些舊知識有密切聯系的基礎上,拿出3~5分鐘做好對舊知識的復習。一旦確認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認知前提,就要把重點、難點知識的教學放到中心位置,采用適合兒童智力活動規律的教學方法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甚至使絕大多數學生對這一知識達到充分地理解,較好地掌握。
顯而易見,抓關鍵,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研究教材的知識結構,找準在整個單元教學中能牽一發而動全局的重點、難點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學習本單元的方法。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中,教學重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難點是: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索,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探索。
讓學生體會先“量一量,算一算”產生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進行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通過操作獲得一些數據,并整理分析數據,從中歸納出結論。
3 抓自學,讓學生自己解答
自學,是學生在教師輔導下的學習。
由于學生在第二步的單元教學中,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該單元的方法,因而進入第三步后,教師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有計劃,有目的地深入到學生的自學中去,認真觀察學生是怎樣運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答數學題的。及時發現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反饋情況進行及時恰當的輔導。
學生自學時,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他們原以為已經掌握了重點、難點知識。在自學時,又會遇到若干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障礙,暴露出個別學生對方法并未真正掌握。這就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采取得力措施,組織學生再學習、再思考。在這個反復的、曲折的思維過程中,教師的輔導是舉足輕重的。因為恰當的啟發、點撥,可以指導學生及時走出迷谷,避免浪費時間,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做更多的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關鍵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
4 抓練習,讓學生舉一反三
學生通過自學,初步掌握了該單元的知識,但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還要通過抓練習,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地練習,做到舉一反三。這種練習可分為三類:
(1)基本題。即與課本例題相似,且難度基本相同的單項練習題目。進行這種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熟練單元的基礎知識,切實完成識記與理解這兩個層次的學習任務。
(2)變式題。源于例題,但形式與例題不盡相同,而解法與基本題又大致一樣的練習題。練習此類題目,可以深化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逐步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例如:第五單元小數除法練習四第10題。
10:哪種食用油便宜些?
第一種:每瓶2.5千克 花35.00元
依據:單價=總價÷數量
35÷2.5=14(元)
第二種:有兩瓶油
大瓶3千克 小瓶0.5千克
共需:48.30元
48.3÷(3+0.5)=13.8(元)
所以買第二種合算。
(3)綜合題。將本單元所學知識與有關知識混合編排而成的綜合型和智力型。做此類題,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知識能靈活運用;能讓學生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標志著已完成綜合運用這一教學目標。
如:找座位(總復習)。
這道題綜合考察學生的小數加、減、乘、除計算的能力(見圖1)。
5 單元測試,及時評價學習情況
先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分類編制單元標準測試題,再于該單元學完之后,進行單元測試,以檢驗各層次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編制可測性強的單元測試卷,是第五步驟的主要工作。在編制單元測試卷時,特別應注意以下三點:
(1)題型多樣。既有考察基礎知識的填充、判斷、選擇題,又有考察各種能力的計算題、操作題和應用題。
(2)覆蓋面廣。單元測試題能充分反映本單元教學目標的各個方面,有利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性診斷。
(3)呈階梯狀。既有與“識記、理解”相對應的基本題,又有與“簡單應用”相對應的綜合題,還有少量難度較大的能考查創新能力的思考題。
通過測試,可以從識記、理解、應用的不同層次上準確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師能據此采取相應措施,及時進行矯正和補救,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重新講解和點撥,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能扎實熟練地掌握并應用所學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張景中,曹培生.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
[2] 程文.分層遞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數學通報,2001(7):9-10.
[3] 魏艷.低年級學生怎樣掌握算理[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