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燕
快樂德育是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結合學校辦學理念“讓教師成功,讓學生快樂,讓教育精彩”,以學校德育理念“為幸福生活奠基”為追求,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社會、學校、家庭和個體發展的需求,觸及學生靈魂,以“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為基本特征,引導學生快樂體驗踐行幸福成長的學校校本德育。根據年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和品德形成規律,制定了低年級一二年級段“為自己負責”目標體系活動,針對一、二年級孩子在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設計了四個主題一級指標:1. 我會家庭生活自理;2. 我會學校生活自理;3. 我會學習自理;4. 我懂保護自己。在四個主題一級指標下明確詳細列出了24個二級指標,采取學生自評、家長評、小組評議等形式。為了使本目標體系活動體系更實效,我們根據每次學生與家長評價后的使用意見,及時作出修改,調整。
一、“我會家庭生活自理”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應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為了提高學生獨立意識,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結合評價體系,我們開展了我會家庭生活自理活動,教育學生相信自己,在家里生活小事自己來做。比如堅持我不挑食、堅持早晚刷牙、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打掃整理自己的房間、飯前便后自覺洗手、能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當學生在父母的鼓勵、示范和協助下、最后獨立完成家庭活動時“我長大了!”“我很能干!”這樣的美好感覺會油然而生。因此,家庭生活自理的訓練是學生面對挑戰、驗證能力、得到肯定的過程,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有自主感,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家長都驚嘆,孩子們通過我會家庭生活自理活動,自理能力提高了,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并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培養了他們的自理能力,改掉依賴父母的生活習慣,成為能自理的好孩子。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正確的人生觀。
二、“我會學校生活自理”比賽活動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學習習慣是長期養成的學習方式,他需要同學們持之以恒,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結合評價體系,我們開展了我會學校生活自理比賽活動,各班自主開展相關的以“我是勞動小能手”為主題的手抄報創作主題班會,評選優秀手抄報進行表彰。各班自主開展“快樂德育——為自己負責”我是勞動小能手主題比賽活動。每個班級推選2名優秀選手參加級年級組“快樂德育——為自己負責” 我是勞動小能手主題活動展示比賽活動。比賽活動內容包括:第一項比賽:整理衣服;第二項比賽:整理書本,作業本;第三項比賽:整理家庭垃圾分類。我們還結合“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以班隊會、為主渠道,以體驗教育為主形式,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科學,有同情心、有愛心,積極自信,不怕困難、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健康學生身心,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讓學生快樂成長。學生逐漸養成了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到、課專心聽講,不開小差、不踩踏草坪、會把紙屑、果皮放進垃圾桶、能帶齊學習用品、值日時能認真打掃衛生等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三、“學會負責,爭做有責任感的人”主題活動
學校開展了“學會負責,爭做有責任感的人”德育專題教育活動,每班級在“為自己負責”目標體系活動評價活動中,表彰獲得最優秀的8個同學,評為責任感之星獎勵禮物一份。學期末成為美德少年的候選人必達條件。每次評選為了擴大受表彰面,進步最大的2到5人可以推薦為下一輪的責任感之星候選人。學生積極性很高,時刻以“為自己負責”目標鞭策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達到良好效果。在校內、在課余、在社區、都有責任感之星的足跡,他們愛學習、愛集體、認真履行學生職責、熱心為同學們服、學生講文明、懂禮貌蔚然成風。我們拓寬典型,以點帶面,使它最大限度發揮其先進示范作用。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