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柳青
問題意識是指認識活動中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探究的心理狀態,進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品質。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在創新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要樹立問題意識,把問題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達到提高實效。
轉變教學觀念,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
學生不敢提問,多為持膽怯或恐懼心理,認為問了問題會暴露出自己沒學會,害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在這種心理下,教師應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為學生問題意識的產生創設一個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圍,讓學生清除緊張心理,清除心理障礙,在輕松、和諧、融洽的人際交往環境中暢所欲言。應該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關心學生,使學生覺得教師可敬、可親、可信,從感情上縮短彼此距離。要尊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表情專注、態度和藹,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對待、耐心解答。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讓學生有問題可問
聯系實際法。思想政治課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理論融入生活中,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就能不斷激發出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在講了“文化的多樣性”后,學生聯系到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提出:北京奧運會體現了哪些文化內涵,有什么文化意義?
無疑生疑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在學生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激發其產生疑問,就像投石擊水,在學生思維的海洋里,激起層層漣漪,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從“三題”中生疑,即從課題、節題、框題切入。其次可以引導學生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中生疑。最后可以引導學生從基本事實中生疑。
比較分析法。即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分析相關概念或原理之間的異同點,尋共性找差異。如比較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異同等。針對單元問題和基本問題,對社會現實與本學科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提問,這兩類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它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刨根問底法。引導學生對基本原理、觀點從正反兩個方面多問幾個“為什么”,刨根問底,求其“所以然”。例如在講“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時,學生紛紛提出問題:“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而走上社會主義社會,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嗎?”
討論分析法?!端枷胝巍方滩闹杏性S多小欄目,這些問題很具有討論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思辨能力,讓學生分析、討論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掌握提出有價值問題的技巧。教師也可以從課外選擇一些素材,設計一些設問新穎、難易適中的問題發動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明辨是非,獲得正確知識。如在講“愛國主義”這一知識時,聯系日本近年在釣魚島事件的所作所為,我國部分公民網上發起激烈聲討行為,組織學生討論:“激烈聲討日本是不是愛國主義行為?”學生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得出要理性愛國的結論。
優化教學方法, 讓學生善于提問
講授高一經濟常識《價值規律》一課,我聯想起《老漢殺雞》漫畫的啟示進行了“蛋市”情境創設,我讓一名同學扮演養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模多養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結果,“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爭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書上的知識。通過模擬情景,既能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又能實現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指導學生廣泛搜集資料,學會積累素材,自行設置“問題卡”,把學習中捕捉到的問題記在卡上,逐步養成習慣,學會在設問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準確解答提問
當學生向老師提問后,總是希望獲得及時、滿意的答案,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因此教師在平時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搞好政治教學,教師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新理論,理解教材,掌握專業知識,研究考試大綱;要及時關心、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情,注意運用教材知識與社會現實相對照;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信息交流,共同探討,不斷充實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面對學生提問時從容不迫,胸有成竹,讓學生獲得滿意的答案。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