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夫
摘 要:通過分析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方式的意義和程序,讓物理教師積極學習新的理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更多的物理人才。
關鍵詞:情境;探究;實踐
新課改的影響使得物理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自主探究知識,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實驗、空間想象、抽象思維、邏輯推斷等能力,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和實驗性很強的科學,高中物理教學應該更多地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下面就通過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實例分析如何采取探究式教學方式開展高中物理教學。
一、物理探究式教學方式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方式是指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采取探究的形式,打破了教師先講解、學生后練習的被動過程,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主觀能動性,更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力、創造力的提升。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不再是簡單的概念、原理的學習,需要學生探究知識產生的過程,傳統式的講解授課無法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探究式教學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問題,使學生應用自己已具備的知識去探究未知的物理規律,獲取物理知識。由于絕大多數學生對于探究未知事物具有較濃的興趣,而興趣和愛好對人的活動能夠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增強學習熱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能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而探究式教學方式能更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
現在高中物理采取探究性教學,學生要通過探究獲取知識,這個探究的過程學生需要主動地思索,去實踐,一旦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與生活聯系緊密,學生有較強的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地去探究,教師只需要提供實驗設備和有關的資料供學生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學生主體能力的發揮。
例如,在學習“光的雙縫干涉”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光在傳播中一定沿直線前進嗎?然后用激光做出干涉條紋,這就會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看到的光的直線傳播和本節課的實驗現象出現矛盾,然后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
3.提升學生創新力
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式行為,讓學生更多地去思考物理問題、物理現象,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形成創造力的源泉,對物理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踐探究特別重要,通過動手實驗既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使學生將思維轉化為行動,因此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大幅提升。這正是現在教育所要培養的目標。
二、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程序
由于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探究式教學在具體實施中的程序中也會有一定不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形式。總體來說要經過情境創設、學生探究、師生共探、實踐運用等幾個環節。這樣的程序不僅實現了學生主體探究的功能,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與教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同時,我們在具體的探究環節中要注意探究設問的難易度、探究過程的掌控及對結果的影響。讓學生自己學習解決物理問題,提升運用能力,通過教師指導讓學生建立基本的物理知識的系統框架。
三、物理探究性教學的應用
高中物理中的力學問題是學習中的重要知識,力學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下面我們就以“合力的問題”去分析如何具體實施和運用探究式教學。
1.情境創設
在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式很多,提出一個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就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去思索、去實踐、去探究。在創設情境時對問題的選擇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接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對所探究的問題能夠通過實驗、分析、討論、推導等手段得出自己的結論。
如:在力的合成中,教師讓甲、乙、丙三位同學通過彈簧測力計提一個鐵塊,甲同學用18 N的力就可以提起來,而乙、丙同學分別用10 N和15 N的力從兩側互成角度共同提起鐵塊。這時讓學生思考問題:提起這個鐵塊是用18 N的力,還是用10 N+15 N=25 N的力呢?創設了物理情境,提出探究的問題。
2.學生探究
在教師引導學生創設問題后,這些問題就會激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學生要想解決問題就會主動地去操作實驗、整理數據、歸納結論、進一步通過實驗驗證結論,自己去尋找答案。
學生在探究兩個人提一個鐵塊的合力問題時,首先會通過改變兩個學生施力方向來觀察合力與兩分力大小有關,還跟分力的角度有關,進而得出乙和丙兩人的合力,并不是10 N+15 N=25 N,而應該是同甲一樣使用18 N的力就可以提起鐵塊,并且學生之間也會交流探討。
3.師生共探
在這個合力情境探究中,學生明白了合力跟角度有關,那到底如何知道乙和丙兩人當時提升鐵塊的合力角度是多少呢?這時就需要教師具體去示范,講解合力的公式,和同學一起探究合力是如何得出的,進而得出兩分力與合力的角度關系。
4.實踐運用
由于物理規律來源于實踐還需運用于實踐,因此學生將探究的知識運用于物理過程來解決物理問題,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
例如,學生學習了合力后,可以去探究三個力的合力的問題,探究岸兩邊的纖夫拉船力的分配等實際性的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中,還學會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升了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還能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教師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要積極學習新的理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自我水平,為培養更多的物理人才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凌瓦.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實踐與研究[D].延邊大學,2011.
[2]王文梅.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
[3]李俊.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理科考試研究,2013(21).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第二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