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霞
摘 要:新課改提倡營造有活力的數學課堂。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發散學生思維,運用多種方法活躍數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課堂氛圍;教學方法;靈活評價;靈活應用
每當看到操場上學生開心、歡暢地嬉戲、玩耍、臉上露出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時,我便不禁會想:如何能把這一張張笑臉帶入一向沉悶、嚴肅的數學課堂?讓課堂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 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的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經過反復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要想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二、讓教學方法“活”起來
要使學生真正“活”起來,首先要求教師的教法要“活”起來,為此,我們應該估做到:
1.提問,使課堂有聲有色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彩的提問使課堂生機勃勃,教學有聲有色。怎樣的提問才是一個好的提問?日本的一些教育家根據提問的優劣把課堂提問分為“重要的提問”和“徒勞的提問”兩種,怎樣才能使課堂提問中每一提問都成為“重要的提問”,使其既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探究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動,使課堂充滿活力
真正活起來的課堂強調“以活動促發展”,主張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因為唯有“活起來”“動起來”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生才有可能產生“經驗”與“頓悟”。所以,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激活課堂教學形式,引導他們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使課堂充滿活力。
3.講授,使學生在啟發中頓悟
現在的課堂教學特別忌諱“講”。很多教師把“少講”或“不講”作為平時教學的一個原則,若是碰到評優課、示范課,老師更是注意做到少講或不講,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展示,多讓學生講,多讓學生活動。這種做法真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了嗎?其實不然。講授法只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富有啟發式的講解同樣有啟發作用,富有啟發式教學的問題、概念,教師不僅要講,還要講深、講透,需要學生自己去感悟或操作理解的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三、要讓教學評價“活”起來
數學教學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紐帶,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活動,影響著課堂氣氛。因此,教師要牢牢把握評價促發展的本質,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1.分層評價,揚起學生自信的風帆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知識結構、智力因素、思維發展等方面存在著重大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去尋找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對學生作出不同層次的評價。讓不同的人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真正體現“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和“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念,使每個學生都在課堂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對上數學課產生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讓學生參與評價,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和同伴的表現有著自覺、能動的反應,盡管程度不同,范圍有限,這些反應往往稍縱即逝。如果學生參與評價活動,這種反應能被動加強和發展。在同學評同學的同時,學生還學會了相互欣賞。因此,在新課程下課堂評價應融入同學之間的評價。
3.延遲評價,激活創造性思維
傳統的即時評價是學生發表了一兩個見解后,教師就急于作出“對”或“不對”的評判。這種教師權威性的評判級易挫傷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助長學生“唯師是從”的依賴性。如果教師能把握好評價時間的度,合理推遲評價就能使更多的學生擁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之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就問題展開自由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形成正確的觀點,這時教師再評價,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疏導,這樣就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中來,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總之,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中教師要一改以往學生昏昏欲睡、思維呆滯的課堂現狀,讓數學課堂綻放光彩、笑語連連,真正“活”起來!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大同市開發區實驗小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