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繼虎
摘 要:力學,作為高中物理的重要支線部分,學好物理,即要掌握力學的運用。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力學,打好物理基礎,就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實踐活動使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使知識運用于生活。對于一些物理規律及現象,教師要利用實驗進行還原,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加透徹的理解,這種能夠使課堂實現生活化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達到更加靈活的運用。對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物理力學;生活化;運動規律
力學,不僅是物理學習的重點,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運用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許多東西都需要力學知識。例如吊燈的安裝、線路的安裝等等。所以在教學中,能夠使生活與知識聯系到一起,這樣就能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只有興趣得到激發,學生才會更高效地學習。并且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多種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得到展現,在這種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中,許多學生以往的錯誤觀念可以得到更正,從而使知識點在學生們的大腦中扎下更深根。
一、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原因
物理是一項非常抽象的學科,所以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是具有極大困難的,因為這些理論都是非常不容易理解與消化的。初中的時候,大家都剛接觸物理,對于新的事物,大家都會抱有極濃的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高中時,這種興趣也會隨之減退,并且物理也進入了一個相對較難理解的時期。并且老師都會用灌輸的教學方法,這就會使課堂變得索然無味,進而就更加減退了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對于這種教學現狀,就要進行改革與發展。把生活現象在教學中舉例,可以增加上課的樂趣,還能夠使一些概念通過自然現象表達的更透徹,更易理解。讓學生在周邊的環境中發現物理現象,即帶著物理的眼光看世界。
二、生活化的具體做法
1.對教學環境生活化
使教學環境生活化就是使老師在教學時,選擇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現象來對知識進行傳輸,這樣就能使教學環境豐富化,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充滿學習的欲望。一些自然中的物理現象在生活中得以重現,再與書面上的知識相結合,這樣就使知識生活化,賦予了學生物理學習時的樂趣,這樣才能使物理的教學回歸到了學生所期盼的境界。
2.問題情境的建立
傳統的教學,老師注重的是概念的傳輸,而不注重具體的運用,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死記硬背概念,而不會靈活運用的情況。而教學生活化則是注重對環境的設立,營造出濃重的學習氛圍,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這才會使效率得到提高。對于課堂的知識,老師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導入,這樣就會使同學們自然地接受知識的轉達,濃厚的求知欲也由此產生,使他們迫切地想弄懂這些熟識的生活現象中蘊藏的原理與根源。
3.教學的語言得到生活化
在教學中,語速要得到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要得到注意,同時,更要注意把生活性的語言在融入課堂中。例如在研究分子運動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則會直接表現出分子擴散的特點。這樣的語言與生活相結合的模式,就會大大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就能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含義,這樣就使學習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實踐活動的推廣
一般都是只有親手做的時候印象才會非常深刻,所以,對于知識的掌握更是這樣。只有通過實踐活動,自己動手做了,才會更容易記住實驗所表現出的原理,以及具體的基礎知識。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收集一些材料,自發研制實驗的過程,例如在學習了電流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自己臥室運用小彩燈裝飾一下,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小空間更有氛圍,還可以對所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溫習。
5.用物理的眼光看世界
聯系生活現象聯想一下所體現的物理知識,例如,從高樓墜下的物體為什么會越來越快,以至最后還會在地上砸出一個坑。這就是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運動,物體離地面的高度越大,他的下落速度也會隨之越來越大。又比如飛機為什么有兩個機翼,這就是物理現象中的平衡力,只有兩個機翼才能確保飛行時所受的力達到平衡,這樣就保證飛行時的安全性。這樣,在生活時,就會注意到各種物理知識,從而就會使知識得到加強與鞏固。
物理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自然界的許多運動規律都體現了物理知識,我們要勤于對生活的現象做出物理性的總結與歸納。對于各種物理現象,我們更應該體會到,只有源于生活,才會高于生活,用于發展。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自主地思考一些現象,在研究他們,若是無法參透,可以直接詢問老師。足可見生活化教學對于物理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對于它的發展,仍需要有我們的積極推廣與宣傳。
參考文獻:
[1]何小莉.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方法.考試周刊,2011(7).
[2]康響秦.如何構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教育教學論壇,2012(11).
[3]李岳淺.談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都市家教,2010(12).
(作者單位 云南宣威市第四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