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合
課堂不但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探索未知的重要場所。在這里,教師就如同一個樂隊的指揮,隨著手中那根小小指揮棒的一指一點一揮,智慧的琴弦就會在看似無意中被撥動,從而奏出美妙的樂章。
實際教學中曾遇到過這樣一道數學題:一塊長方形鐵皮長30 cm,寬25 cm,從四個角切去邊長為5 cm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這個盒子的容積是多少?這個問題并不難,通過折紙觀察,很快就給出了答案。然而教師話鋒一轉,接著提出:“現在都提倡節儉高效,我們把四個角剪去扔掉,顯然就浪費了,有沒有既不浪費又能做成盒子的方法?同學們試試看!”學生開始動手,幾分鐘后,大部分學生面有難色,只有兩三位學生說可以,當拿出他們的“盒子”,大家共同對比后發現:一個盒子仍有浪費,原因是雖沒剪掉,但盒壁有重疊部分;另一個是剪掉了兩個角才剛剛做成簸箕的樣子。教師拿著后一個問:“這可不是盒子,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做成盒子呢?”有一位學生說:“把剪下的兩塊堵上!”教師說:“你的想法很好!我們一起來試試!”邊演示邊說:“還是不行啊,這中間留有豁口呀!”顯然大家的思維仍然局限于剪掉的角必須是邊長5 cm的正方形。此時教師適時點撥:“大家想一想,這兩塊的邊長是多少才行?”有一位學生思考了一下說:“原來的寬÷2=盒子的寬,再除以2,就是剪去的正方形邊長!”學生們這時一下子來了興致,開始計算。此時,一位學生說還有一種做法:把寬平均分成5份,其中4份圍起來是4個面,從剩余的1份中先剪出1個正方形做底面,再把余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別接到4個面上。教師按這位學生說的方法畫出圖后說:“真的可以!我怎么沒想到呢?這兩種方法哪個更簡單?哪個盒子的容積更大?你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做成容積最大的盒子?試試看。”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教師適時的點撥,賞識的話語,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增強了自信。教師注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的形成,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常言道:教學相長。這節課上,學生的一些獨到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在閃爍,不僅對其他學生有啟發,對教師也起到了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因此,教師要隨時給孩子們機會:發言的機會、思考的機會、探索的機會……
教師更要把握好每一個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荊莊中心校)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