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權
目前,一方面由于“填鴨式”教學是完全接受性的,教師按照設計,大講特講,累的不亦樂乎,學生或許睡得正香,學生聽得煩,極大地削弱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課外作業一堆,試卷一張接著一張,疲勞且局限于題海之中,問題一大堆,沒有成就感,大部分學生學英語興趣索然。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課,不再煩英語呢?
一、推動高考改革
經歷過題海戰術、詞海戰術的人們還記得當年高考前埋頭
苦背的場景嗎?對于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少學者提出了“實用化、工具化”的口號,以期降低學生的壓力,擺脫“啞巴英語”、不敢交流的狀態。而事實上,英語教學也需要這樣的改革,對于語言的教學,現在是越來越趨于探究,越來越背離它的交際性,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學生沒時間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即使是在英語方面,英文故事書不敢看、英語電影不敢看、課外活動不能開展,英語角不敢參加,擔心花費時間,影響了書面考試成績。
二、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優秀的教師對學生具有無形的感召力的,被學生所崇拜,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投入,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度。如果教師負責、關心學生,對學生給予希望并嚴格要求學生,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的。美國教育家奇尤依就主張交往學習法,他強調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必須和藹可親、富有同情心的態度。愛因斯坦也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當做一件禮物來領受。”平等、和藹地對待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幫助、愛護他們,真正培養師生情感,讓學生對所學科目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激勵表揚
在英語教學的同時,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成果,單純依靠知識的講解和訓練是很困難的,我們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給予學生適當的激勵,促使學生能夠在短暫的高中生活有很重要的意義。指導學生制定較長期目標和一學期的短期目標,幫助學生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標可以激發學生為此奮斗;課堂問題設計明確,切合實際,具有多樣性,也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思考;競爭激勵,可以使得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恰當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創設競爭氛圍;成功激勵也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進行作業交流展覽、作文展示、課前一句話英語展示、唱英文歌曲等。也可以,提前布置課外操作的、相對容易的任務,如,英文標示的收集、英語警言名句的收集、班費裝訂成冊,寫明撰稿作者,很容易就讓學生有了成就感。
四、課堂教法上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例如,可以采用直觀教學,容易獲得,提高興趣;采用情境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運用交際手段,讓學生為主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培養能力;組織有效學習,課堂節奏緊湊,有任務、有內容,讓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五、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得法,自然學習起來也就得心應手,興趣大增。從學生角度來說,上好英語課應注意幾個環節:
1.課前認真做好預習工作。因為課時緊,內容多,強度大。不認真預習,課上會很被動。預習要做到認真聽錄音,模仿,掌握準確的語音、語調,了解單詞意思,課文內容,找出疑難問題。
2.課上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給自己更多的機會鍛煉聽、說能力,認真適當地記筆記。高效率聽課,才能有高水平的收獲。
3.課后要及時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是首要的。復習是為了鞏固課堂知識,同時也應適當地做一些練習。遇到沒有理解的內容應及時問老師,使問題盡快解決。
從教師角度上說,英語教師不但要從“聽、說、讀、寫、譯”諸方面認真進行教法研究,還應該注重“五種能力”并重培養過程中的學法研究。
1.從現在社會環境要求方面看,聽、說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英語水平高低的表現形式,與人交往離不開聽、說的能力,因此重視聽的能力是首要任務。
2.閱讀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本,也是高考要求的重中之重。在有了一定的聽、說能力之后,培養閱讀能力也是高中階段的重要任務。看大量的書,從最簡單的書蟲看起,到哈利波特,到哈克貝利歷險記等,再過渡到一些思想深刻的人文作品。培養用英語來思維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小說,新概念的作者何其莘說:“感覺收獲不僅僅是英語,讀書使人明智。”閱讀量和詞匯量是成正比的。精讀、泛讀相結合。精讀是指認真處理生詞、難句,對句子成分認真分析等。泛讀則是指重視了解文章大意,可采取略讀、跳讀等方法。不論是精讀還是泛讀都切忌邊讀邊查字典,這樣會打斷閱讀的整體思路不利于語言能力的提高。
3.培養“寫作”能力。“寫”是語言的發展,是對“聽、說、讀”的鞏固和提高。英文寫作能發現和彌補英語學習上的不足,能提高人對語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學生寫出來的,多寫才能出好文章。寫作在開始時,也許有難度,但堅持不放棄,就有收獲。
總之,我們不能讓自己的教學僵化,要走向互動、開放和創新的新局面,使自己成為知識傳播者和學習方法的給予者,學生的良師益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讓學生不再煩英語。
(作者單位 寧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