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利
【摘 要】 現代高校已經成為一個內部結構復雜的龐大系統,資金是這個系統正常運行的血液,而內部審計是資金正常循環的保障機制。經濟的發展和高校內部改革的推進使得高校財務管理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導致了高校內部審計風險不斷增加。為了解決高校管理中面臨的這一問題,文章剖析了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發生的原因和特點,提出了利用模糊數學法進行風險評估的方案,并在西安某高校內開展了實證研究,對高校內部審計風險預警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關鍵詞】 高校; 內部審計風險; 評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4-0116-05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涉足領域的不斷擴寬和高等院校教育變革的推進,內部審計在高校改革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當前是高校變革的關鍵期,對高等院校的管理部門開展內部審計是發現高校管理漏洞、提升高校管理能力,從根本上改變現在辦學狀態,推進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隨著高校內部審計的不斷細化,人們看到了審計給高校改革帶來的希望,同時,這也就意味著審計在以后的高校管理中會承擔更多的責任,遭遇更多的風險。
一、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產生及特點
審計工作面臨很大風險是業界長久以來的一個共識,但高校領域內所隱藏的風險還沒有得到相關人員的足夠重視。高校內部審計活動一般以校長為中心,對學校財政開支是不是合法進行有效的審查和監控。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學校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杜絕不必要的開支,保護學校的經濟財產。
(一)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引發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其重點可歸納為以下四部分:
1.資金來源的多元化
高校在我國是一種特殊的單位,每年要接受國家財政的支持,自身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學校的收入。由于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和高校聯合進行科學研究,這樣高校就有機會將自身的科研設備和人才資源轉換成收入;各類委培學費、全日制在校生繳納的學費也是一項數量龐大的收入,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成為了內部審計風險的首要原因。
2.機構設置的多元化
伴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綜合性大學蓬勃發展,院系數量的增加使高校的內部管理不斷分化,各院系都有獨立的管理系統和財政系統,這就導致各院系在財政開支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權。這種管理系統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無形中增加了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內部審計工作者很難在工作過程中照顧到每個方面,因此可能會產生更多的漏洞和誤判。
3.高校內部審計控制制度不完善
高校從性質上來說屬于事業單位,雖然一直進行改革,但是其在計劃經濟時期造成的隱患依然存在。高校負責人大都把學校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教學和學生管理上,對高校內部的財務監控制度不夠重視,這就導致目前我國高校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內部控制力量單薄,對經濟活動中出現的各種作弊和違法現象無法進行有效控制,這在無形之中會削弱內部審計的威懾力,增加內部審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4.信息化的工作環境帶來的審計風險
幾乎所有高校都快速實現了會計數據存儲的電子化,隨之而來的是會計工作形式的深刻變化,數據的生成和傳遞方式不斷更新。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快速升級換代使得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完全監控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傳統的會計工作環境中,利用財務數據的勾稽關系審計人員便能及時找到賬目中的修改線索和痕跡,快速判斷數據的真實性;而在電算化和網絡化的環境中,安全管理措施難以快速跟進,缺乏特定的安全管理人員,無法實行會計數據的實時監控,不能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
(二)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特點
1.審計范圍的廣泛性
與傳統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相比,現代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已經愈來愈綜合與復雜,其不再是僅僅為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的財務收支提供服務和監督,固定資產的管理使用、物資儀器設備的采購、科研經費的管理、學校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等多種復雜的財務活動逐漸成為了審計的主要工作對象。
2.風險的潛伏性
高校的事業單位性質決定了其對直接的經濟活動少有參與,因而很難找到高校內部審計結果與經濟損失直接的關系,而事實上高校的審計依然與高校的經濟活動有密切關聯,例如,很多高校都會根據審計結果決定對領導干部的任用與選拔,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到高校某個部門甚至是整個學校的發展。
3.風險的可預見性
高校的內部審計風險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固有風險,該風險是獨立于內部審計而單獨存在的,在假設被審計單位無任何內部控制的情況下,某個賬戶或者交易類別自身或者與其他賬戶或者交易類別同時出現錯報或者漏報的可能性。(2)控制風險,是指高校內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并沒有預防或者遏制住發生錯誤或漏報的情況。這種風險水平依賴組織本身的控制能力,審計人員不會影響到風險水平,它屬于內部審計中的風險情況。(3)檢查風險,雖然遵循了審計程序,但是由于審計人員工作的失誤,并沒有檢查出會計報表中隱藏的重大錯誤或漏報情況,失誤是這種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都與被審計單位的外部工作環境有密切聯系,單憑己力,高校審計人員是不能改變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但是高校內部可以通過加強內部控制、提供專業技能、豐富審計人員的經驗,來有效降低高校的審計風險,使檢查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二、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評估
(一)模糊數學法在高校內部審計中的應用
1.模糊數學法的可行性
所謂模糊數學法,是指對那些評價因素具有模糊性,并且還受到其他多個方面影響的因素作出客觀綜合評價。上述的模糊性,主要是指評價對象的外延比較模糊,無法進行準確的界定和清晰的劃分。本文要評估的是高等學校內部審計,所評估的對象既涉及多個方面又比較復雜,同時還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干擾,并且其評價指標的判斷也不具確定性。因此,高等學校內部審計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具有可行性。endprint
2.模糊數學法評價的具體流程
第一步:建立影響評價對象的集合
U=(X1,X2,…Xn) (1)
第二步:建立評價集合
V=(y1,y2,…ym) (2)
對于那些不可避免的風險,可以將評價集合依據風險的不同分為高、中、低三檔,寫成表達式則為:
V=(y1,y2,y3)
3.對每個影響評價對象的單個因素進行評價
當確定了對象的影響因素后,分別來評價單個因素,這可以通過建立一個模型來實現。如建立因素集U到評價集V的一個模糊映射,記為f,然后反過來利用f來確定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Rf,我們可以用矩陣的形式來表示這種關系,如:
R=(rij)n×m即:f(xi)=ri1 /y1+ri2 /y2+…+rim /ym (3)
在這個表達式中,rij表示x1對y1的依賴程度,而R則為這兩種量作用下的單因素評價矩陣。根據這個公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在綜合評價時,依據問題的實際要求來建立該矩陣。
4.綜合評價
在綜合評價中,每個因素都起著不同的作用,所以,需要建立一個U的模糊集合A,即A=(a1,a2,…an),滿足下面的公式:
在公式(4)中,ai代表的是因素集U中某一個因素Xi對整個評價的作用,記為uA(xi)=ai,同時也表示xi關于A的隸屬度,將A稱為綜合評價的權重向量(簡稱權重)。
根據矩陣的乘法原則,只有兩個矩陣滿足第一個矩陣的列數與第二個矩陣的行數相同時才可以相乘,因此,R=(rij)n×m可以與Q=(qjk)m×l相乘而得到矩陣S=(sik)n×l記作:
S=R·Q (5)
其中對一切i=1,2,…,n和k=1,2,…,l有
Sik=∨(ri1∧q1k)∨(ri2∧q2k)∨…∨(rim∧qmk)(6)
公式中的∧表示兩者中取較小值,∨表示兩者取較大值。這個公式說明,審計中確定好對風險影響較大的因素集合,再結合專家評價和模糊數學法,就能夠將每個風險因素量化為數值,然后代入風險模型,就可以明確審計風險了。
(二)構建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評價指標體系
對三類風險進行標記:A1代表固有風險;A2表示控制風險;A3表示檢查風險。
1.固有風險(A1)
這種風險主要是業務處理中一些錯誤或容易舞弊的漏洞,在會計報表中有很高的敏感度,能直接影響到固有風險的水平。高校外部經濟環境間接對這類風險產生作用,因為它是獨立于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之外的風險,高校內部對其并沒有任何影響,當然審計人員也不會對其產生影響。當需要評估這種風險的時候,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6個因素:
(1)行業特性(A11)。該性質對部分賬戶的風險產生影響。
(2)外部因素(A12)。比如對于機械設備,當新技術更新后,將會加速其淘汰,這使得固定資產折舊不正確。市場波動也會引起一些難以預料的風險。
(3)會計報告規模(A13)。在會計報告中,錯誤或者舞弊的發生概率與組織總體規模大小、賬戶余額的多少以及總體容量的多少、構成項目的復雜程度都是成正比的。
(4)受上期審計結果的影響(A14)。用上期的審計結果來預測本期是否也同樣發生該錯誤,或者能引起哪些關聯的重要錯誤發生,從而得知本期固有風險水平。必須明確上期發生哪些錯誤情況,對下期的財務報表有哪些影響,對上期出現的風險是否采取了預防措施。
(5)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A15)。與企業和銀行相比,高校財務部門的組織力量較為薄弱,監管也比較放松,所以,更容易出現管理人員的肆意行為,會計人員也更容易對會計報表造假。
(6)政府部門干預的影響(A16)。政府行政部門屬于高校外部環境,因此,固有風險受其影響程度較大。
2.控制風險(A2)
當需要評估這種風險的時候,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3個因素:
(1)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A21)。如果沒有科學的內部控制系統,即使已通過測試取得一定的符合率,也很可能難以實現有效控制,在審計師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去依賴這種系統,將會產生很大的控制風險。
(2)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A22)。不管系統設計如何,都必須進行測試后才能起到作用,測試的過程就是檢驗系統可靠性的過程。同時,系統調試階段也存在管理人員人為的操作錯誤,這使得重要錯報或者漏報概率更大,控制風險自然會較大。
(3)內部控制的效果(A23)。內部控制系統運行的效率問題,也就是單位內部確實設置了控制機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就會有風險產生。
3.檢查風險(A3)
當需要評估這種風險的時候,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3個因素:
(1)抽樣方式(A31)。在實質審計測試時,抽樣檢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選擇審計對象的方式。這樣做的弊端在于難以保證抽選出的對象能夠反映整體特性,存在發生檢查風險的可能性。
(2)工作程序(A32)。如果審計師工作程序設計不夠科學,就不能保證及時準確地發現財務活動中的錯誤或舞弊行為。
(3)思維上的誤判(A33)。思維上誤判會使審計行為與實際情況相背離,誘發檢查風險。
用以上指標就可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如表1)。
三、實證案例
本實例來源于對西安某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考察,研究使用了模糊數學評價的方法。這些年來,隨著該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內的審計項目逐日增多,1984年校內單獨成立了審計處。其主要功能是在學校主要負責人的帶領下,依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獨立開展校內審計工作。經過近幾年學校對審計工作的不斷探索,如今已領悟審計工作的真正意義,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堅持以服務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又建立各種獎勵機制,有效地提高了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endprint
該校審計部門的主要工作事項包括國家固定撥款的審計、基建工程資金審計、投資審計、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風險管理、經濟效益的考核、各部門的財務收支情況審計、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審計等。
(一)確定因素集
對內部審計風險的各項因素集設置如下:
總體水平:
A={A1,A2,A3}={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細分如下:
固有風險A1={A11,A12,A13,A14,A15,A16}
={行業特性,外部因素,會計報告的規模,受上期審計結果的影響,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政府部門的干預}
控制風險A2={A21,A22,A23}={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內部控制的效果}
檢查風險A3={A31,A32,A33}={抽樣方式,所采用的審計程序和使用的方法,思維上的誤判}
(二)各類因素的集合
誘發內部審計風險的因素總集:V={x1,x2,…,x5}={最低,較低,中等,較高,最高}
(三)繪制調查表,征集專家意見
讓15到25名審計人員領取統一樣式的內部審計風險因素調查表(表2),要求這些人依照實際數據和審計工作的需要對表內所有的指標進行選擇確認,然后單獨完成表格的填寫。每個因素對風險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它們各自的影響力是確定其權重的依據。本研究中權重的確定主要依據專家的意見。
所選用調查表見表3,aij所對應的專家i給出的數值就是aij對于上層指標的權重,專家會結合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情況、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等綜合來給出aij。然后對各個層次以及各個準則的平均權重值進行歸一化,從而得出最終的權重值,并匯總成專家意見調查表。
(四)對單因素進行評價
首先要對A1、A2、A3這三大類風險中的各個因素進行評價,風險類別中的風險因素得分是由大類風險進行各單因素評價。其各個單因素的得分是在此風險程度上打勾的專家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得出的。
從表4中可以得出固有風險因素A1的評價矩陣:
R1=0.2 0.3 0.5 0 00.3 0.2 0.2 0.2 0.10.4 0.2 0.2 0.1 0.10.2 0.4 0.2 0.2 00.4 0.1 0.2 0.2 0.10.3 0.2 0.2 0.2 0.1 (7)
根據專家的意見,其權重矩陣為B1=(0.15,0.15,0.15,0.2,0.3,0.05),得出固有風險A1的綜合評價:
A1=B1·R1=(0.15,0.15,0.15,0.2,0.3,0.05)
0.2 0.3 0.5 0 00.3 0.2 0.2 0.2 0.10.4 0.2 0.2 0.1 0.10.2 0.4 0.2 0.2 00.4 0.1 0.2 0.2 0.10.3 0.2 0.2 0.2 0.1=(0.3,0.2,0.2,0.1,0.1)
(8)
由表5得出A2的評價矩陣:
R2=0.2 0.3 0.1 0.4 00.1 0.3 0.3 0.2 0.10.2 0.2 0.3 0.2 0.1 (9)
按照指標權重專家意見表,計算得出權重矩陣為B2=(0.2,0.3,0.5),控制風險A2的綜合評價為:
A2=B2·R2=(0.2,0.3,0.5)0.2 0.3 0.1 0.4 00.1 0.3 0.3 0.2 0.10.2 0.2 0.3 0.2 0.1
=(0.2,0.3,0.3,0.2,0.1) (10)
從表6中可以得出A3的評價矩陣:
R3=0.2 0.3 0.2 0.2 0.10.1 0.2 0.1 0.3 0.30.1 0.2 0.1 0.2 0.4 (11)
根據專家的意見,其權重矩陣為B3=(0.2,0.3,0.5),得出檢查風險A3的綜合評價:
A3=B3·R3=(0.2,0.3,0.5)0.2 0.3 0.2 0.2 0.10.1 0.2 0.1 0.3 0.30.1 0.2 0.1 0.2 0.4
=(0.2,0.2,0.2,0.3,0.4) (12)
(五)綜合評價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開展二級綜合評價,由專家意見表可以確定權重矩陣為B=(0.3,0.3,0.4),總體評價矩陣為:
R=A1A2A3=0.3 0.2 0.2 0.2 0.10.2 0.3 0.3 0.2 0.10.2 0.2 0.2 0.3 0.4 (13)
風險的總體綜合評價為:
A=B·R=(0.3,0.3,0.4)
0.3 0.2 0.2 0.2 0.10.2 0.3 0.3 0.2 0.10.2 0.2 0.2 0.3 0.4
=(0.3,0.3,0.3,0.4,0.2) (14)
最后得出:A=(0.1875,0.1875,
0.1875,0.1875,0.25),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該校內部審計風險水平評估為:極高。
根據上面的評估和對學校實際情況的了解,筆者認為該高校從各級領導到每個審計人員都應對內部審計風險予以足夠重視。首先,可以嘗試建立“分級復核制”,逐級劃分審計人員的職責。組長負責方案的制定和明確審計對象,其他審計人員要相互復核彼此的審計結果,最終的審計報告要集體討論,對各個審計對象進行明確定性。其次,要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和審計人員的工作素質,讓審計工作既有良好的外部支撐,又有內在的技術保障。再次,要充分調動網絡資源,依靠暢通的信息渠道來豐富內部審計各個要素,據此來不斷完善審計程序和方法,開發出適合本校開展內部審計的軟件系統。最后,對于本單位審計人員不熟悉的領域,如建筑工程審計、校園網絡建設審計等,可以提請審計外包,吸納社會上有豐富經驗的審計機構和專家介入到高校內部審計中來,以有效地規避風險,減少人為的誤判。
【參考文獻】
[1] 蘇婷.基于模糊數學模型的科技投入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聶慶芝.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2).
[3] 陳竹.我國高校內部控制情況調查研究[J].財會月刊,2010(6).
[4] 汪惠蘭.高校內部控制缺陷淺析[J].財會通訊,2010(8).
[5] 徐紫娟,陳國旗.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模型的分析與實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7(11).
[6] 李兆暖.高校內部審計新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3).endprint
該校審計部門的主要工作事項包括國家固定撥款的審計、基建工程資金審計、投資審計、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風險管理、經濟效益的考核、各部門的財務收支情況審計、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審計等。
(一)確定因素集
對內部審計風險的各項因素集設置如下:
總體水平:
A={A1,A2,A3}={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細分如下:
固有風險A1={A11,A12,A13,A14,A15,A16}
={行業特性,外部因素,會計報告的規模,受上期審計結果的影響,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政府部門的干預}
控制風險A2={A21,A22,A23}={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內部控制的效果}
檢查風險A3={A31,A32,A33}={抽樣方式,所采用的審計程序和使用的方法,思維上的誤判}
(二)各類因素的集合
誘發內部審計風險的因素總集:V={x1,x2,…,x5}={最低,較低,中等,較高,最高}
(三)繪制調查表,征集專家意見
讓15到25名審計人員領取統一樣式的內部審計風險因素調查表(表2),要求這些人依照實際數據和審計工作的需要對表內所有的指標進行選擇確認,然后單獨完成表格的填寫。每個因素對風險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它們各自的影響力是確定其權重的依據。本研究中權重的確定主要依據專家的意見。
所選用調查表見表3,aij所對應的專家i給出的數值就是aij對于上層指標的權重,專家會結合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情況、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等綜合來給出aij。然后對各個層次以及各個準則的平均權重值進行歸一化,從而得出最終的權重值,并匯總成專家意見調查表。
(四)對單因素進行評價
首先要對A1、A2、A3這三大類風險中的各個因素進行評價,風險類別中的風險因素得分是由大類風險進行各單因素評價。其各個單因素的得分是在此風險程度上打勾的專家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得出的。
從表4中可以得出固有風險因素A1的評價矩陣:
R1=0.2 0.3 0.5 0 00.3 0.2 0.2 0.2 0.10.4 0.2 0.2 0.1 0.10.2 0.4 0.2 0.2 00.4 0.1 0.2 0.2 0.10.3 0.2 0.2 0.2 0.1 (7)
根據專家的意見,其權重矩陣為B1=(0.15,0.15,0.15,0.2,0.3,0.05),得出固有風險A1的綜合評價:
A1=B1·R1=(0.15,0.15,0.15,0.2,0.3,0.05)
0.2 0.3 0.5 0 00.3 0.2 0.2 0.2 0.10.4 0.2 0.2 0.1 0.10.2 0.4 0.2 0.2 00.4 0.1 0.2 0.2 0.10.3 0.2 0.2 0.2 0.1=(0.3,0.2,0.2,0.1,0.1)
(8)
由表5得出A2的評價矩陣:
R2=0.2 0.3 0.1 0.4 00.1 0.3 0.3 0.2 0.10.2 0.2 0.3 0.2 0.1 (9)
按照指標權重專家意見表,計算得出權重矩陣為B2=(0.2,0.3,0.5),控制風險A2的綜合評價為:
A2=B2·R2=(0.2,0.3,0.5)0.2 0.3 0.1 0.4 00.1 0.3 0.3 0.2 0.10.2 0.2 0.3 0.2 0.1
=(0.2,0.3,0.3,0.2,0.1) (10)
從表6中可以得出A3的評價矩陣:
R3=0.2 0.3 0.2 0.2 0.10.1 0.2 0.1 0.3 0.30.1 0.2 0.1 0.2 0.4 (11)
根據專家的意見,其權重矩陣為B3=(0.2,0.3,0.5),得出檢查風險A3的綜合評價:
A3=B3·R3=(0.2,0.3,0.5)0.2 0.3 0.2 0.2 0.10.1 0.2 0.1 0.3 0.30.1 0.2 0.1 0.2 0.4
=(0.2,0.2,0.2,0.3,0.4) (12)
(五)綜合評價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開展二級綜合評價,由專家意見表可以確定權重矩陣為B=(0.3,0.3,0.4),總體評價矩陣為:
R=A1A2A3=0.3 0.2 0.2 0.2 0.10.2 0.3 0.3 0.2 0.10.2 0.2 0.2 0.3 0.4 (13)
風險的總體綜合評價為:
A=B·R=(0.3,0.3,0.4)
0.3 0.2 0.2 0.2 0.10.2 0.3 0.3 0.2 0.10.2 0.2 0.2 0.3 0.4
=(0.3,0.3,0.3,0.4,0.2) (14)
最后得出:A=(0.1875,0.1875,
0.1875,0.1875,0.25),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該校內部審計風險水平評估為:極高。
根據上面的評估和對學校實際情況的了解,筆者認為該高校從各級領導到每個審計人員都應對內部審計風險予以足夠重視。首先,可以嘗試建立“分級復核制”,逐級劃分審計人員的職責。組長負責方案的制定和明確審計對象,其他審計人員要相互復核彼此的審計結果,最終的審計報告要集體討論,對各個審計對象進行明確定性。其次,要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和審計人員的工作素質,讓審計工作既有良好的外部支撐,又有內在的技術保障。再次,要充分調動網絡資源,依靠暢通的信息渠道來豐富內部審計各個要素,據此來不斷完善審計程序和方法,開發出適合本校開展內部審計的軟件系統。最后,對于本單位審計人員不熟悉的領域,如建筑工程審計、校園網絡建設審計等,可以提請審計外包,吸納社會上有豐富經驗的審計機構和專家介入到高校內部審計中來,以有效地規避風險,減少人為的誤判。
【參考文獻】
[1] 蘇婷.基于模糊數學模型的科技投入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聶慶芝.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2).
[3] 陳竹.我國高校內部控制情況調查研究[J].財會月刊,2010(6).
[4] 汪惠蘭.高校內部控制缺陷淺析[J].財會通訊,2010(8).
[5] 徐紫娟,陳國旗.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模型的分析與實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7(11).
[6] 李兆暖.高校內部審計新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3).endprint
該校審計部門的主要工作事項包括國家固定撥款的審計、基建工程資金審計、投資審計、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風險管理、經濟效益的考核、各部門的財務收支情況審計、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審計等。
(一)確定因素集
對內部審計風險的各項因素集設置如下:
總體水平:
A={A1,A2,A3}={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細分如下:
固有風險A1={A11,A12,A13,A14,A15,A16}
={行業特性,外部因素,會計報告的規模,受上期審計結果的影響,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政府部門的干預}
控制風險A2={A21,A22,A23}={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內部控制系統的運行,內部控制的效果}
檢查風險A3={A31,A32,A33}={抽樣方式,所采用的審計程序和使用的方法,思維上的誤判}
(二)各類因素的集合
誘發內部審計風險的因素總集:V={x1,x2,…,x5}={最低,較低,中等,較高,最高}
(三)繪制調查表,征集專家意見
讓15到25名審計人員領取統一樣式的內部審計風險因素調查表(表2),要求這些人依照實際數據和審計工作的需要對表內所有的指標進行選擇確認,然后單獨完成表格的填寫。每個因素對風險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它們各自的影響力是確定其權重的依據。本研究中權重的確定主要依據專家的意見。
所選用調查表見表3,aij所對應的專家i給出的數值就是aij對于上層指標的權重,專家會結合被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情況、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等綜合來給出aij。然后對各個層次以及各個準則的平均權重值進行歸一化,從而得出最終的權重值,并匯總成專家意見調查表。
(四)對單因素進行評價
首先要對A1、A2、A3這三大類風險中的各個因素進行評價,風險類別中的風險因素得分是由大類風險進行各單因素評價。其各個單因素的得分是在此風險程度上打勾的專家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得出的。
從表4中可以得出固有風險因素A1的評價矩陣:
R1=0.2 0.3 0.5 0 00.3 0.2 0.2 0.2 0.10.4 0.2 0.2 0.1 0.10.2 0.4 0.2 0.2 00.4 0.1 0.2 0.2 0.10.3 0.2 0.2 0.2 0.1 (7)
根據專家的意見,其權重矩陣為B1=(0.15,0.15,0.15,0.2,0.3,0.05),得出固有風險A1的綜合評價:
A1=B1·R1=(0.15,0.15,0.15,0.2,0.3,0.05)
0.2 0.3 0.5 0 00.3 0.2 0.2 0.2 0.10.4 0.2 0.2 0.1 0.10.2 0.4 0.2 0.2 00.4 0.1 0.2 0.2 0.10.3 0.2 0.2 0.2 0.1=(0.3,0.2,0.2,0.1,0.1)
(8)
由表5得出A2的評價矩陣:
R2=0.2 0.3 0.1 0.4 00.1 0.3 0.3 0.2 0.10.2 0.2 0.3 0.2 0.1 (9)
按照指標權重專家意見表,計算得出權重矩陣為B2=(0.2,0.3,0.5),控制風險A2的綜合評價為:
A2=B2·R2=(0.2,0.3,0.5)0.2 0.3 0.1 0.4 00.1 0.3 0.3 0.2 0.10.2 0.2 0.3 0.2 0.1
=(0.2,0.3,0.3,0.2,0.1) (10)
從表6中可以得出A3的評價矩陣:
R3=0.2 0.3 0.2 0.2 0.10.1 0.2 0.1 0.3 0.30.1 0.2 0.1 0.2 0.4 (11)
根據專家的意見,其權重矩陣為B3=(0.2,0.3,0.5),得出檢查風險A3的綜合評價:
A3=B3·R3=(0.2,0.3,0.5)0.2 0.3 0.2 0.2 0.10.1 0.2 0.1 0.3 0.30.1 0.2 0.1 0.2 0.4
=(0.2,0.2,0.2,0.3,0.4) (12)
(五)綜合評價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開展二級綜合評價,由專家意見表可以確定權重矩陣為B=(0.3,0.3,0.4),總體評價矩陣為:
R=A1A2A3=0.3 0.2 0.2 0.2 0.10.2 0.3 0.3 0.2 0.10.2 0.2 0.2 0.3 0.4 (13)
風險的總體綜合評價為:
A=B·R=(0.3,0.3,0.4)
0.3 0.2 0.2 0.2 0.10.2 0.3 0.3 0.2 0.10.2 0.2 0.2 0.3 0.4
=(0.3,0.3,0.3,0.4,0.2) (14)
最后得出:A=(0.1875,0.1875,
0.1875,0.1875,0.25),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該校內部審計風險水平評估為:極高。
根據上面的評估和對學校實際情況的了解,筆者認為該高校從各級領導到每個審計人員都應對內部審計風險予以足夠重視。首先,可以嘗試建立“分級復核制”,逐級劃分審計人員的職責。組長負責方案的制定和明確審計對象,其他審計人員要相互復核彼此的審計結果,最終的審計報告要集體討論,對各個審計對象進行明確定性。其次,要提高領導的重視程度和審計人員的工作素質,讓審計工作既有良好的外部支撐,又有內在的技術保障。再次,要充分調動網絡資源,依靠暢通的信息渠道來豐富內部審計各個要素,據此來不斷完善審計程序和方法,開發出適合本校開展內部審計的軟件系統。最后,對于本單位審計人員不熟悉的領域,如建筑工程審計、校園網絡建設審計等,可以提請審計外包,吸納社會上有豐富經驗的審計機構和專家介入到高校內部審計中來,以有效地規避風險,減少人為的誤判。
【參考文獻】
[1] 蘇婷.基于模糊數學模型的科技投入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聶慶芝.高校內部控制風險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2).
[3] 陳竹.我國高校內部控制情況調查研究[J].財會月刊,2010(6).
[4] 汪惠蘭.高校內部控制缺陷淺析[J].財會通訊,2010(8).
[5] 徐紫娟,陳國旗.高校財務風險控制模型的分析與實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7(11).
[6] 李兆暖.高校內部審計新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