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平
摘 要:會計學科進行專業建設,培養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是中職會計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該文分析了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中職教育的目標,提出了建設特色專業的指導思想并對會計專業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中職 會計專業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246-01
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會計專業是教育部確定的中職學校83個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會計專業如何進行專業建設,完善教學體系,改善教學效果,培養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是中職會計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
1 中職會計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課程體系有待完善
①特色專業課的設置比例較少
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畢業生崗位勝任能力不強。設置的基礎課偏多,占據著大量學時,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特色專業課較少,幾乎沒有選修課。學生們所學的專業知識有限,與市場需求的技能與知識相脫節。
②實訓課時少,實踐性教學不足
會計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會計理論,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當前中職學校對實訓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理論課與實訓課的比例一般為1:1,實訓課時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實踐性教學不足會導致學生職業能力不突出,就業創業能力不強等現象。
(2)教材偏重理論,缺乏完整系統的實訓教材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會計制度、會計準則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材內容理論較多,深奧難懂。由于會計的政策性很強而且變化頻繁,中職學校的會計模擬的資料已使用多年,與現行的會計制度脫軌,學生畢業后很難達到會計崗位對業務技能的要求。教材偏重理論,缺乏完整系統的實訓教材,會影響學生技能的提高。
(3)教學模式長期不變,教學內容嚴重滯后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基點的發展情況。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講授法這一傳統的注入式教學辦法,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被動承受位置,課堂顯得死氣沉沉。教學內容嚴重滯后于職業崗位對技能發展的要求,無法實現與企業的有效對接,培養學生們能力的課程沒有專業特色,這樣不利于學科建設和對人才的培養。
(4)考核評價學生成績的方法單一
會計專業考核方式與專業學科教學特點不適應,考核方式不合理。考試內容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各課程的考核形式都是筆試,一張會計卷子無法考察學生們的實際業務能力,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一些靈活的考核方式。考核評價學生成績的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 中職會計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
中職會計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要依據中職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來制定客觀、實用、可操作的專業建設規劃。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中等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設置建設上改變傳統模式,不斷創新,培養符合社會用人要求的綜合性會計人才。逐步形成較強的專業辦學優勢,充分體現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特色。
3 會計專業特色建設的措施
(1)改革課程體系,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
中職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專業人才的培養。
①設置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專業課,增設專業選修課
專業課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課程,在設置專業課課程時應增加專業課在總課時中的比重。加大實訓課的教學比例,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適當增設專業選修課,比如加強會計基本技能的會計電算化、出納、收銀員等課程;提高職業素質的辦公自動化實務、財經應用文等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與情況選擇專業選修課,提高自己就業的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②設置職業資格認證及考證課程,多途徑促進就業
根據中職學生畢業時實行“雙證”書制度這一要求,應將職業資格認證納入教學計劃中,為學生創造在校參加職業技能認證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會計專業應設置會計上崗證和收銀員職業培訓證的考證課程,針對珠算技能、點鈔技能、電算化技能等實際工作能力進行教學安排,組織學生培訓、報名、參加考試,為學生上崗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③以校內外實訓室與實訓基地為基礎,建立實訓課課程體系在實訓教學實踐中開展:“雙平臺三階梯”實訓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技能有著重要意義。“雙平臺三階梯”實訓模式是指學生在實訓教學中,依托校內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兩個平臺,進行會計基礎實踐、會計專項實踐、會計綜合實踐三個漸進式階梯實訓模塊的實訓。該模式以能力本位思想為指導,以實訓教育改革為核心,以實訓為重點,以技能訓練為主旨而構建的實訓模式,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實用性。
(2)改革考試方式,建立新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要改革傳統的答卷制度,建立新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答卷與口試、理論考試與操作考試、現場模擬操作、校內與校外考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專業課程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考取相關資格證書,作為科目的考評成績。
(3)突出專業特色,開發會計專業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開發是中職學校課程建設的核心工作之一,財會專業校本教材開發應體現"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的職教理念。依據新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其它財經法規的變化,根據會計職業崗位要求,中職教材建設也應與時俱進,教師團隊應著力開發與現有課程配套的教材,突出中職教材理論與實踐結合,貼近實踐,貼近崗位的特征。
(4)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鼓勵教師轉變思想觀念,采取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以企業為情境,按照核算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在現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入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 “雙師”結構團隊。要求教師具備較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定期安排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系統學習職業教育類的相關課程和職業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
此外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加快訂單培養模式,嘗試建立更多的校外實訓基地也是一項非常重要長期的任務。會計專業建設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專業建設,完善教學體系,改善教學效果是一項系統化教學任務。隨著會計同國際的接軌,電子商務的發展,會計制度的完善,會計專業建設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東放.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研討[J].廣東教育,2010(5).
[2] 武文.對高職教育的幾點思考[J].職教論壇,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