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潔
摘 要: 實施新課改的必要條件就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育的中心以及教育的主體都是課堂教學。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很多老師在實際教育中都對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有著一定的認識,然而這一主體被很多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于是,這就逐漸成為了當前新課改實施的主要障礙。本文針對新課改實施以學生為主的英語教學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對以學生為主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學生主體
我國現(xiàn)在推行與實踐的新課改工作,對以往教學過程中很多的不足進行了改進。首先互為關聯(lián)的語言被以往就教材切割成分散的知識點的現(xiàn)象得到了修正,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忽視也得到了改進,開始真正在教學當中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同時也將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的。從多年對初中英語課程改革實踐的推廣和應用出發(fā),筆者分析和探討了如何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教學。
一、對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將活躍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出來
在教學中師生交往的氛圍就是所謂教學氛圍。教學氛圍的活躍性不單單只是在師生表面活躍的活動中有所體現(xiàn),最為關鍵的就是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也就是學生處于主動、大膽以及積極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中[1]。在師生之間平等、真實以及自然的交往中可以慢慢的將長期活躍的以及穩(wěn)定的教學氣氛建立起來。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尤其是在面對對話練習材料時,不能夠讓學生對課本進行機械的直接套用,盡可能的對某些場景進行增設或者部分替換,這樣學生在表達真實的情感時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利用。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可以有效地將學生主體的作用發(fā)揮出來。
二、進行豐富多樣的練習,將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出來
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弱項一直是聽說能力,要想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高,教師就必須要在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采用多種方法來進行。不僅要對訓練學生英語同理的每周一節(jié)的語音課進行充分的利用,還可以有效的運用2~3分鐘的課前時間來開展口語練習[2]。主要可以運用的方法為:(talk with the teacher)和老師在講臺前進行英語交談;(English eorner)在進行英語交談時字不限內(nèi)容自由選擇對象并自由走動;(story一telling),讓學生講課前準備好的故事或者自己以前讀過的故事用英語的方式講給全班學生;(speeeh),讓學生用英語在講臺前進行一個小小的即興演講。
三、對語感訓練的重視,將學生英語自學能力培養(yǎng)出來
要想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真正的將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出來,教師必須要學會“授之以漁”。學生是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主體,所以教師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的以及教學計劃,必須要將學生的積極性思維激發(fā)出來。教師如果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夠?qū)W生在實現(xiàn)培養(yǎng)能力以及獲取知識時對學習方法進行正確運用的能力培養(yǎng)出來,就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計劃和目標。教師要想將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出來,首先要對學生的語感訓練予以充分的重視,將學生多讀的習慣培養(yǎng)出來。學生要想真正的學好英語就必須要不斷地進行閱讀訓練,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一定時期內(nèi)對一定數(shù)量的英語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完之后,學生還要將自己對文章的看法、答題準確率以及閱讀速度記下來,然后在互相之間進行必要的交流和檢查[3]。
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將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培養(yǎng)出來
由于不同的學生在非智力、智力以及學習基礎上都存在著很多的差異,所以不盡相同的學習方法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表現(xiàn)。要想讓全體學生的教學要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教師就不能夠只選擇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一些學生的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萬覺出來,并對之進行整理和總結(jié),向所有的學生進行推廣。與此同時,要想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先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摸底,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各自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tài)度掌握好,然后以這些情況為根據(jù)進行分組,將適當?shù)慕虒W目標提出來,讓各組之間事項互幫互學[4]。然而,各組成員在分組之后也并非一成不變的,經(jīng)過教師的分析和檢測,可以針對各組成員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因為是在表揚的基礎之上進行組員的調(diào)整,這樣就可以促進差生信心的增強,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
五、結(jié)語
教師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是主導,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是主體,所以教師和學校要致力于使學生將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從而真正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學生同時還可以將一種學習的強烈動機激發(fā)出來。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在實施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以及英語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戚宏波.學習者自主的理論溯源[J].山東外語教學,2012(5)
2 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自議[J].外語界,2009(4)
3 孫鳴.外語情感教育中的溝通策略[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3(3)
4 楊翠萍、劉鳴放.大學英語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及其培養(yǎng)[J].外語界,200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