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河
戴荔,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教師,任教15年來,先后榮獲“全國創(chuàng)新教師”、“全國優(yōu)秀輔導員”、“三人行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濟寧市優(yōu)秀教師”,全國第二屆李鎮(zhèn)西式好老師。濟寧市優(yōu)質(zhì)課二等獎,全國課堂大賽小學組一等獎,山東省科研成果二等獎,曲阜市語文教學能手。是“濟寧市師德報告團成員”,2013年在濟寧各縣區(qū)、各學校、湖北仙桃、菏澤單縣、成武、萊蕪等地做巡回報告。其在與家長溝通中,用愛改變孩子的做法以及在班級管理中,用活動實現(xiàn)孩子自我發(fā)展的做法,先后在2010、2011年兩次接受中央電視七臺采訪,山東教育頻道、山東濟寧電視臺采訪。引起了較大范圍的關(guān)注。
在她的小圈子里,熟悉的人都喊她“戴老板”,因為她有一個特別的名字——戴荔。一眼望去,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骨子里卻堅強得要命,春風般的笑容像整天掛在臉上,笑起來像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她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愛畫畫,愛旅游,愛時尚——不過,她最愛的還是和她班的孩子們在一起。
十五年來,她從偏遠鄉(xiāng)村到城鄉(xiāng)夾縫再到市直學校,每一次改變都是喜憂參半,不變的是她心中一直堅守那個夢想。在班主任這片平凡而美麗的土地上,她耕耘著,收獲著……
走進每一個心靈
不能有被忽略的角落
當下,信息時代大變革,不僅改變了我們?nèi)粘5穆?lián)系方式,也改變了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于是,許多事情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搞定了。家訪,離學校越來越遠,離老師越來越遠,離孩子越來越遠。可是,戴老師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類”!
在一個孩子的自編小書《我老師》中寫道:“我們老師有三大法寶——電動車、放大鏡和照相機。”
幾年來,戴老師就是帶著她的三大法寶,先后進行了300多人次的家訪,足跡遍布了她所教過的每一個孩子的家。
進行家訪,是戴老師每帶一個新班必做的首要的工作。談起家訪,至今她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走進學生家里的情形……
那是在15年前,她剛參加工作,懷揣一份激動與忐忑騎著自行車用了個半小時到了學生展飛的家。門口坐著一個中年婦女,正專心地挑著簸箕里的花生,“陌生人”的到來讓她微微一驚。當戴老師說明來意,她又警覺地問道:“怎么著,我兒子又找事兒了?!”戴老師又是驚訝又是好笑,反復強調(diào)自己是一名新老師,答應(yīng)孩子們要去他們家看看聊聊,并不是來告狀的。而那位家長卻仍然不敢相信,絮絮叨叨地說:“孩子沒找事老師還家訪?我兒子上了五年多學了也沒見一個老師來啊,找了事兒也是我去學校……”當真正聊起來,特別是聊到孩子優(yōu)點時,孩子媽媽來了興致,言語之間流露出一種難以言表的自豪感。后來學生告訴我展飛媽媽在村子里一個勁地炫耀,就像大喇叭一樣在村子里四處傳播,戴老師一不小心就成了村里家喻戶曉的“名人”……
現(xiàn)在想來,最初家訪的目的都有些盲目,但也許正是那種沒有功利的家訪,讓她有了別樣的收獲——那是一種通過努力,得到家長和孩子信任的滿足與感動。
盡管家訪占用了許多的雙休日,還經(jīng)常吃“閉門羹”,但她仍然樂此不疲。“愛孩子就要走近他們”,懷著那份美好,在那十幾條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上留下了戴老師青春的足跡。
2011年她接任了現(xiàn)在的班級,面對近70人龐大的隊伍,面對城市的家長,她又開始猶豫,不知道該如何開啟家訪的這扇門。
在校長李成泉的再三鼓勵下,她又整裝出發(fā),用腳步丈量著曲阜城區(qū)的大街小巷,走進了66名學生的家,開始了推開心靈之門的快樂之旅,孩子們像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著老師的到來。
城市的孩子家庭條件也不盡相同,有些條件較差的孩子比較自卑,怕戴老師嫌棄而不去家訪。戴老師就在班里講顏回的故事,她還告訴孩子們:“我不管你們住多么豪華的房子,擁有多值錢的東西,我只看大家的書櫥,誰的書多我就最先去誰家,到時候我還會把每家的書櫥都拍下來,大家一起評評誰是最富有的人。”打消了家庭條件較差孩子的自卑心理,為家訪又掃清了一道路障。于是,孩子們像一個會過日子的家庭主婦一樣小心翼翼地積攢著書,在閱讀中在期盼中等著她的到來。
一個氣溫驟降的周末,戴老師一路頂風,用了40多分鐘騎車來到了位于曲阜城郊的書院街道豐家村——科家。嚴格地說,科是一個學困生,他的爸爸為此深感憂慮。上學前爸爸從未打過他,就是因為一度亮紅燈的成績,一向疼愛他的爸爸還踢過他。戴老師和科爸爸做了一上午的長談,告訴他:我們無法和別人比,因為每個孩子的起點都不一樣,只要是孩子想學習、有進步,我們就應(yīng)該感到滿足!科上了一年級才慢慢看書,試著感受其中的滋味,僅僅一年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這種進步還不大嗎?”
戴老師的來訪,讓科爸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做法,轉(zhuǎn)變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戴老師又及時在班里表揚科的進步,在班里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得一直內(nèi)向的他,臉上逐漸增添了自信的笑容,成績也慢慢地趕上來了。
“每次從學生家走出來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都被孩子們的純真和家長的真情包圍著,久久地溫暖著。我特喜歡這種被孩子期待的感覺,喜歡這種傳達愛體會愛的感覺,我喜歡他們,并且要讓他們也感受得到!”每當聊起家訪,戴老師眼睛里就會閃著光芒,便會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
她深深地感到,每當她踏入一個學生的家門,就仿佛走進了一個孩子的心靈,走進了他們一家人的情感世界,她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讓她更加清楚,在班里不能有任何一處被遺忘的角落!
雖然,家訪的經(jīng)歷也不全是快樂的回憶,被村頭的惡犬咬傷過,被瓢潑的大雨淋透過,吃過閉門羹,壞過自行車,栽過路邊溝……但在這條路上,戴老師一直前行,腳步越來越堅定,走得越來越遠,路也越來越寬……
走出校門
給孩子們一個更精彩的世界
多少年來,戴老師為加強家校溝通做了那么多。家長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也坐不住了,積極組建了家委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她的班級家委會應(yīng)該是家庭委員最多的班級吧——66個學生50多個家委會成員。在她的帶動下,家委會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每次假期開學,家長們都自覺的去刷教室,搞衛(wèi)生,因為孩子們畢竟還比較小,做衛(wèi)生不太徹底。2013年6月份,家委會成員聚在一起,給她的班級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荔之風中隊”,還設(shè)計了隊旗和隊徽。一切準備就緒,一個更宏大的計劃開始了……
于是,每到周末和假期,“荔之風”便刮起來了。
參觀曲師大,讓孩子們感受神圣的大學氛圍,構(gòu)筑心中的夢想……
游覽三孔、孔子文化園,讓孩子們了解家鄉(xiāng),走近圣人……
大沂河5公里徒步行走,讓孩子們親近自然,磨練堅強的意志……
微西小學手拉手、北孫徐小學聯(lián)誼交友,讓孩子們奉獻愛心結(jié)交朋友……
參觀曲阜電視臺,讓孩子們過足了主持人的癮……
體驗濟寧科技館,讓孩子們驚嘆于現(xiàn)代科技的神奇魅力……
在當下,談安全色變的校園。能如戴老師這樣高調(diào)行事,帶著學生到處跑的老師少之又少,真是“膽大包天”!
曾經(jīng)的領(lǐng)導的顧慮:“小戴啊,安全有保障嗎?”許多的同事多次提醒:“小戴啊,別折騰了,出了問題咱擔待不起啊!”家長的不解:“到處跑啥,瘋瘋癲癲的。”戴老師深知安全重于天,為了確保學生安全,每次活動前戴老師都要進行周密的準備,考察活動地點,準備活動用品,聯(lián)系車輛,發(fā)放安全告知書,召集家長商討……
當看到看到孩子們活動前興奮的期待,看到活動時孩子們快樂的神情,看到活動后孩子們滿滿的收獲,越來越多的家長的認可了,一切都轉(zhuǎn)化成了理解與支持。不但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活動的隊伍,越來越多的家長也加入了“義工”的隊伍,活動的形式越來越多,活動得范圍越來越廣,而孩子們的收獲也越來越滿……
在沒有圍墻的“學校”里,戴老師領(lǐng)著孩子們走進了更加精彩的世界,給孩子們的童年留下了一頁一頁美好的回憶,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財富!
這也更加堅定戴老師的決心——堅持就是勝利!
愛上閱讀 讓生命卓而不凡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一項培根的工程。濟寧學院二附小擁有一個舉目皆書的校園,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與書籍為友,做精神貴族,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濃郁的書香校園文化,也催生了理想的成長文化生態(tài),推動了學習型學校、學習型班級、學習型家庭的建設(shè)。
學校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老師們用自己的方式引領(lǐng)學生愛上閱讀。2011年,剛剛學完拼音,戴老師就再一次購買了四百多元的圖書,利用午讀、課下時間給孩子們閱讀,開始了自己的閱讀計劃:傳遞“金話筒”——讀兒歌、講故事、讀繪本。
在那一年的時間里,不少孩子是在聽讀中拾級而上,慢慢步入了閱讀之路。從聽故事到講故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每節(jié)語文課的前5分鐘,戴老師和孩子們堅持故事活動,僅一年級講了300多個故事,在講故事中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給了膽量和勇氣。
孩子們從感受動聽的聲音到自覺的進行閱讀,收獲令人驚喜。班內(nèi)涌現(xiàn)了一批閱讀量很大的孩子:一年級時呂智昂達231萬字,張以恒108.5萬字,顏寧馨118.6萬字,邱小旗81.6萬字,遠遠超過了課標的要求。現(xiàn)在,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無論閱讀的量多還是量少,60多個孩子已經(jīng)做到了堅持每天閱讀!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欣慰的事情呢?
后來,戴老師逐漸認識到僅有自己的努力還不行,只有把家長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孩子們才擁有一個完整的閱讀世界。于是,推動親子共讀便成了她又一個努力的方向。戴老師將一些適合低年級閱讀的數(shù)目以短信、博客的形式發(fā)給家長,號召家長大手拉小手,和孩子們一起走進閱讀的世界。每次家訪的時候,戴老師最先看的就是孩子家里的小書柜,并和學生在書柜前合影,以此來激勵孩子們多讀書,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孩子們讀書的熱情,也改變了家長對“課外書”的認識。
現(xiàn)在,這樣觸動心靈的閱讀已是孩子們常態(tài)的生活方式。閱讀慢慢超越了轟轟烈烈的表面階段,進入了更深的心靈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孩子自覺地閱讀適合的經(jīng)典詩文、兒童文學,品味經(jīng)典、深沉、偉大的作品,他們小小的生命因此變得卓爾不凡。
從老師領(lǐng)讀到親子共讀,從講故事到爭奪金話筒獎,孩子們愛上了自己的聲音,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展示的舞臺,在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展現(xiàn)了蓬勃的張力!
用心寫博 點亮生命的色彩
濟寧學院二附小倡導“博客、漂書、論壇”活動,要求老師每學期至少寫15篇博文。戴老師在新浪開通了博客,也開始了在寫博中反思成長的歷程,在繁瑣而單一的班主任工作中沉淀出一種感悟和反思,記錄下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不僅感受到新鮮與活力,還仿佛看到家長那關(guān)切的目光。
從接任一年級開始每天一篇從不間斷,到現(xiàn)在為止寫了700多篇60多萬字的博文。有對初上一年級孩子拼音學法的指導,有對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不斷滲透,有閱讀啟蒙的引導,有日常習慣的約束,有孩子作品的精彩呈現(xiàn),有每個孩子點滴的改變,有解答家長疑惑的書信,還有和家長攜手探索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每天閱讀她的博客幾乎成了家長必做的功課,戴老師的博客也成了家長了解自己孩子成長的重要途徑,了解班級了解學校的信息平臺。在且行且思中,她也找到了教學的快樂,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快樂!
尤其是今年寒假,當她的博客寫到40多萬字時,感到腦子里空空的,怎么辦?讓學校的書更多的漂到我這里,自己又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李鎮(zhèn)西全套的專著,整個寒假就埋在這些書堆里啃,后來又陸續(xù)讀了阿莫納什維利的無分數(shù)三部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生活得怎么樣》《孩子們一路平安》,周勇的《跟孔子學當老師》……讀書、教書、寫博文,日子過得豐盈富足。
在戴老師的帶動之下,班里已經(jīng)有50多個孩子開通了博客,寫起了博文。孩子們晚上的學習之余,不再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而是在家長的幫助之下,上傳自己的照片、錄音、博文,瀏覽同學的博客。看到孩子們的變化,家長笑了,戴老師笑了……
結(jié)束語:
走在山東省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的校園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氛圍,時時感受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熏染,與李校長的訪談,更讓我們感受到一位優(yōu)秀校長的教育使命擔當,感受到他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珍視與熱愛,更感受到他的教育智慧與赤城情懷。做有根的教育,育有魂的人才。“辦一所體現(xiàn)孔子教育思想的學校”已成為附小人共同的教育夢想和價值追求。日新又新,永無止境。李校長及附小人更希望用自己的探索帶動更多的學校,讓孔子教育思想在當今教育中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