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芹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表現出樂此不彼的極大熱情。下面就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在數學實踐教學中談一些體會。
一、創設生活化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高度的抽象性、結論的正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特點。每一節數學課都對學生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得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可以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最興奮狀態,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夠很好地接受和處理相關信息。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有具誘惑力的問答式,有實驗操作的演算式,有觀察,總結規律的發現式,有師生共同探索式,有分組合作的合作式等。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啟發的方式提出問題。例如在講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講了這樣的生活案例:小王去派出所認領相機,結果警察沒有給他,原因是小王能打開相機,相機也未必是小王的,那么“小王能打開相機“與”相機是小王的“之間有什么關系?講排列與組合的兩個原理時,先提出一個問題,由同學們猜想:有拾圓、貳拾圓、伍拾圓、壹佰圓的人民幣各1張,可以組成多少種幣值?正確的結果是15種,比同學們議論紛紛大膽猜想還多得多;在講排列公式時,問同學們:有沒有個相乘等于1的;在講《復數》第一課時,讓同學們猜想,有沒有一個數的平方是小于的等。這樣,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并由此產生求知欲望與激情,從而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探索性情景,提升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休金娜認為:“教學方法的教育學價值常常是由認識過程的隱蔽的、內部的方面決定的,而不是取決于該過程的外部表現形式。”這說明既應注意學生的外部活動如聽課注意力集中程度、觀察事物是否細心等方面,還應注意其理解知識程度、知識運用及探索創造等內部活動。
例如,在教學“橢圓的標準方程”時,橢圓的標準是教學的重點,而橢圓標準方程計算推導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這樣設計。我先拿出一個圓圈,再將圓圈固定在直角坐標系中,并且告訴圓的半徑為5厘米,請同學們說出它的方程。然后捏住圓與軸的兩個交點向外拉,這時我提問:同學們觀察它的形狀發生了什么變化?此刻,教師不必肯定學生的回答,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這個圖形究竟是什么?怎樣才能求得它的標準方程呢?根據中學生心里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塊紙板,一段細繩,兩枚圖釘,兩人一組按課本上的要求畫橢圓,并探索以下三個問題:(1)在紙板上作圖說明了什么?(2)在繩長不變的條件下,改變兩個圖釘之間的距離,畫出的橢圓有何變化?(3)當兩個圖釘重合在一起時,畫出的圖形又是什么?給出學生創設這種情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橢圓,引導學生一起試驗,探索,分析現象。讓橢圓生動靈活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橢圓的內涵和外延。對本課難點標準方程的推導也是讓學生先從目的,再從方法上去探索,獨立思考后自由討論,師生一同完成。創設了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環境,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潛能進一步得到發揮。課堂上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創設生動,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的求知欲就望就被有力地激發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硬套現成的公式要好得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創設游戲性情景,引發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是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根據數學科特點和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的特點,創設游戲性情景,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運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問題,在條件發生變化時,能隨機應變,及時地改變原有的計劃、方案、尋求新的問題解決途徑。學生在游戲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獨立思考、探索 ,在游戲中獲得新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四、創設操作性情景,調動學習興趣。
動手實踐能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指數”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拿出一張紙來對折一次得1張,對折兩次得4張,對折三次得8張,如此地重復下去。老師提問,地球的半徑是6370公里,那么請同學們動動手,對折多少次才能接近這個數呢?又如在講空間與平面時,設置了這樣一個操作情景:王老先生七十大壽的那天,他的大兒子和太太帶小孫子,二兒子和太太帶小孫女都來為他祝壽。王老先生的夫人拿出生日蛋糕問孫子和孫女,我們三代人共8口人,蛋糕只允許切三刀,每人一塊,你們倆說應該切啊?結果,小孫子的方案的6塊,小孫女的方案的7塊。奶奶說你們的方案都不對,我三刀把蛋糕切成8塊。你們知道小孫子,小孫女的方案嗎?王老先生的夫人又是如何把蛋糕切成8塊呢?學生通過操作后發現“切蛋糕”的問題相當于:把蛋糕比作空間:“三刀”比作三個平面。問題轉化為三個平面的相對位置關系如何是,他們能把空間分成6部分,7部分,8部分。在動手的實踐中,動手動腦,用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技能,發展能力。